第435章 易小天的第一封锦囊

  第四百三十五章易小天的第一封锦囊
  征讨乌桓,曹操是打算一揽子解决东北问题的,所以此番全力出击。
  麾下最精锐的武将,如张辽、张郃、徐晃、史涣、曹纯等人全部随军出征…
  好在张郃、徐晃等人此前护送易小天的使团车队来过一次,故而前半段走的还算是顺风顺水。
  可走到辽东东境,路就不好走了…
  行军速度还是太慢了,三月出发,六月都没走过一半儿,曹操显得很着急。
  偏偏,老天还不随人愿…
  农历七月,正是盛夏季节,按照原本的计划,大军该从“吴中”取捷径大道前行,可一过“吴中”就碰到了大雨天气。
  通往乌桓的大道变得泥泞不堪…再加上地势低洼,积水不退,大军竟然无法行进。
  这一停顿就麻烦了…
  乌桓的侦察兵发现了他们,开始在险要地段加强布防,以逸待劳!
  从吴中到蹋顿部落,沿途的道路上更是设下重兵把守…
  曹操最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
  如今,哪怕不是因为夏季积水,道路难行,单单想跨过这些布防,奇袭乌桓的蹋顿部落,路上也必定会损失惨重。
  尴尬了…
  一下子,局面变得十分的尴尬,甚至有些骑虎难下,此前的行军路线俨然已经走不通了,眼瞅着这次就要徒劳无功。
  ……
  军营大寨,中军大帐内。
  一处烛火若影若现…
  “怎么样?积水退了么?大军能照常行军了么?”
  面对刚刚走进其中的曹仁,曹操急切的问道…
  “大哥…积水还没退,连续的暴雨,可能再有一、两个月积水也退不下去,而且积水之后,乌桓已经布下了重重关卡,这一次的奇袭怕是…怕是…”
  曹仁语气沮丧…
  他没有很直接的讲出来,不过意思再明白不过,完犊子了,这次的奇袭胎死腹中了。
  呼…曹操重重的呼出口气。
  “糟糕…碰到这鬼天气了!”拳头握紧,重重的一拳砸在案牍上,曹操无奈的把头转向窗外,转向那瓢泼的大雨!
  这一次出使乌桓,他自问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是补给,还是排兵布阵,可偏偏,天算地算,愣是漏算了一点——天气!
  “唉…若是有一条能通往蹋顿部落的其它道路就好了。”
  曹操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
  “大哥…”曹仁眼珠子一转。“你忘了易兄交给你的锦囊了么?易兄特地嘱咐…让大哥在进退两难之际打开红色的锦囊,现在,咱们不就是进退两难之际么?或许…或许易兄他知道通往乌桓蹋顿部落其它的道路呢!”
  嘶…
  被曹仁这么一提醒,曹操的眼珠子一下子亮了起来,是啊,怎么忘了这回事儿了。
  易兄既然提到“进退两难”,想必就是预测到他们出使乌桓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与责难…
  七月的瓢泼大雨,多半也在易兄的掌握之中。
  曹操毫不迟疑的从怀中取出锦囊,这一封红色的锦囊,一封绿色的锦囊就贴在他身边。
  此时…按照易小天的吩咐,是要打开红色锦囊的。
  刺啦…
  迅速的撕开,曹操的心情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他迫切的想知道,易兄锦囊中是不是藏着另外一条能通往乌桓蹋顿部落的道路…
  唔…
  展开锦囊,一行篆体小字,依稀浮现于眼前。
  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曹操竟然有些失望…
  至于缘由,并没有如愿,曹操看到一条崭新的道路,或者一道通往蹋顿部落的地图,只是…只是一些战略层面的部署,或者说是诡计…
  ——“瞒兄,长途奔袭,辎重太多,行动难免迟缓…此战重在兵贵神速,若是遇到夏季里的暴雨,三军必定难以正常行军,乌桓也一定会得到消息…”
  “瞒兄打开这个锦囊,必然是遇到了两难的境地,此时大军的处境,乌桓人都看在眼里,不如留下辎重、步军让他们撤离,营造一种大军撤退的假象,麻痹敌人,继而轻装简行,以轻骑兵的迅速出击…攻敌不备!”
  一个个的篆体小字传入曹操的眼眸中。
  嘶…
  计是好计,假意撤退,轻装简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关键是,锦囊中没有指名暗度陈仓中的“陈仓”在哪呀?
  诚然,他曹操是可以假意撤退,也可以挑选最精锐的骑兵轻装简行?
  可是?路呢?
  没有新的通往乌桓的道路,这一切不都是扯蛋么?
  曹操反复看了这锦囊三次,越看越是懊恼,越看越是烦忧。
  最关键的是…如今的困局,没解决呀!
  这就好像,奇袭乌桓的成果需要一、二、三,一共三条方略,可易兄直接把后两条方略讲出来了,可这最关键的第一条愣是没有阐述。
  疏忽了,一定是易兄疏忽了…
  “这…这该如何是好呢?”
  曹操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
  这下好了,易兄这最后一根稻草都没能拯救曹操,曹操彻底的陷入了懊恼与悲伤的情绪中。
  却在这时。
  “…孟德…孟德。”
  夏侯惇急匆匆的闯入大帐,隔着老远,他的大嗓门就响起来了。
  “营寨外有个老头,点名儿要见你…说是啥易…易先生让他来的,还说,他能领咱们另找一条小路从徐无山翻过去,到达北平郡治平纲县,直捣乌桓蹋顿的老巢…”
  这话一脱口…
  原本萎靡不振的曹操,眼珠子猛然瞪开,虎躯一震,精神也为之一振。
  老者?
  易先生让他来的?
  另找小路?从徐无山翻过去?直捣乌桓蹋顿的老巢?
  这…这不正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嘛?
  “请,快请…不…我亲自去迎,亲自去迎!”
  毫不停歇,也不顾外面瓢泼的大雨,曹操急冲冲的去迎这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