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加九锡,称丞相

  第四百五十四章加九锡,称丞相
  正如贾诩等人所预料的那样,从某处回来之后,荀令君没有再阻挠众人。
  曹操在邺城的司空府,向众人宣布了班师许都之事。
  一封封加急的书信从邺城传出,连夜向着许都奔去。
  为的只有一件事情。
  ——
  许都,皇城。
  虽是春日,但宫中依旧冷清。
  刘协早早的起床,在园中散步。
  荀彧不在,身边就只有马腾一人。
  而马腾来到许都之后,算是对刘协最好的一个人了。
  伏寿来宫中请安之后便一直陪在刘协身边,马腾,伏寿,刘协,这便是皇宫中最为悠闲的三人。
  “槐里侯,你说这许都可有桃花盛开之处?”
  “听闻江南有桃花,益川也有桃花,桃花盛开之时,十里连绵,可谓是绝景。”
  刘协心情不错,虽然被关着,但他总不能成天唉声叹气吧。
  伏寿也就是伏皇后可以称得上是刘协在衣带诏之事后最大的精神支柱了,她温柔又体贴,每时每刻都能够陪着刘协,一听刘协想要看桃花,便嗔笑着说:
  “宫中不还有往年种下的桃树吗?臣妾记得在那百子坊仍有十余树,不妨今日去看看?”
  “皇后所言极是,前年江南进贡,这桃树便种下了树,如今都已经长成,估计这个三月已经开了花。”
  马腾笑呵呵的说道,他还挺喜欢这宫中的生活,许昌湿润温暖不少,比起寒冬腊月便要冻死人的西凉,这里是要多滋润有多滋润了。
  “那我们快去吧!”
  刘协兴奋的说道,但这股子兴奋劲还没发完,就被廊上的一声呼喊给喊没了气势。
  “皇上这是要去哪里?这里有邺城曹司空传来的加急信,还请先看了信再做决定!”
  这声音浑厚无比,一听便是中气十足的人才喊的出来的声音。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曹纯——荀彧虽去到邺城,但许都之中仍有曹操的诸多亲信。
  曹纯当年便是黄门出身,如今北方平定,他便再度留在了许都担任黄门侍郎之职,目的嘛,那也很简单,就是好好看着小皇帝。
  曹纯的声音如同催命鬼,一下子让刘协不敢动弹了,他去往廊上,颇有后怕的结果了曹纯手中的信。
  曹纯冷哼一声,又吓得刘协差点把信都扔了,这也怪不得他——小皇帝在兵荒马乱之中漂泊多年,最怕的就是听到这些汉子的冷哼声了。
  摊开信来,马腾和伏皇后也一并上前观看。
  不过接下来,三人的表情可就大有考究了。
  马腾似乎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似乎还若有所思。
  可伏皇后花容失色,刘协干脆是一脸煞白了。
  信中的话很简单,那就是曹操要来了,而且要求加九锡,进国公,最后任丞相,让马腾还有刘协好好跟臣子们商讨一下——
  商讨?
  马腾笑了,觉得曹操真会措辞。
  这不明摆了让小皇帝好好掂量掂量自己,不要在这其中搞事情的意思嘛。
  ——
  此信一处。
  早朝之上便炸了锅。
  这可是许久没有召集过的早朝了。
  刘协这个当皇帝的竟然有些紧张。
  “咳咳…”
  “诸位爱卿,对于曹司空的这个提议,可有什么异议?”
  结果这话问完,满朝的文武突然就安静了,有的人还一个劲的摇头。
  刘协哭了。
  他这才反应过来,这群人刚才不过是兴奋而已,哪里是觉得曹操的行为有问题了。
  “大汉要亡了…真的要亡了。”
  这是刘协最后的感叹。
  ——
  四月。
  虎豹骑当先,曹操的队伍沿途放出了风声,曹操要做丞相了。
  这一路上,百姓基本上都是夹道欢迎,所以曹操的队伍走的相当慢。
  用了大概十日的时间,才从邺城走到了许都。
  归来那日,许都的景象简直只能用箪食壶浆来形容。
  毕竟……这里是曹操发家的地方。
  天子刘协华裳锦服出城二十里相迎。
  马腾领卫尉更是把这迎接的队伍做的尽可能的豪华。
  天子巡游而归,不过出城三十里罢。
  曹操这如今还是司空之职,刘协的出城二十里,已经是尽了最大的限度,给自己稍稍留了一点点的面子了。
  曹操下马,见到比他稍高一些的刘协便哈哈大笑:
  “谢陛下出城逢迎,操感激不尽!”
  “哈哈哈…”
  说着感激不尽,曹操的眼神只在刘协身上停留了一刻,随后便开始向着夹道两旁的百姓与将领们打着招呼。
  刘协很尴尬,但是他却不能吼出来,因为他受制于人,曹操就是有这个本事。
  “司空说笑了,不…今日以后,应该称您为曹丞相了!”
  刘协讪讪一笑,嘴上不落下风,但这已经是他最大的讽刺了。
  曹操根本不在乎。
  “哎呀,陛下这是哪里的话,诸位推我上位,操仍旧受宠若惊,却没想到陛下这么轻易就答应了,看来陛下对那南方的刘贼也是深恶痛疾啊!”
  曹操冷笑一声,刘协冷汗便下来了。
  “不说了,司空快请,宫中文武百官已经恭候多时了!”
  ——
  曹操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丞相。
  没有一点点的波澜。
  没有人敢出来捣乱,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加九锡,称魏公。
  魏国便设在了邺城,而邺城附近也被划归为魏郡。
  丞相在前,三公便可有可无,曹操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这三公废除。
  紧接着便宣布了第二件事。
  ——
  大风起。
  旌旗飘摇。
  在许昌宫的承光殿前,刘协,曹操两人并肩而立。
  身侧有擂鼓,身旁有禁卫。
  而那承光殿的百阶之下,是齐刷刷黑压压的人影。
  这便是如今大汉百官。
  风依旧在呼啸,但挡不住曹操那极富洞穿力的声音:
  “今日,本相在此,宣大汉南征之事。”
  “如今北方平定,荆州刘表刘备却仍旧打着汉室之名,妄图以逆大汉光复。”
  “扶倾大汉,乃吾辈之职,本相当义不容辞!”
  “特率王师,征讨逆贼!”
  “祭旗!”
  哗——时而风声大作,应和着将士们那响彻天地的咆哮,旗下鲜血飘荡,那大大的曹字,今日终于再度于风中飞扬。
  唯有刘协,宛如木偶,呆滞的站在台前,思绪不知已经飘到了何处,与这澎湃的战意格格不入,也永远不会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