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子龙迷惘,患难与共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子龙迷惘,患难与共
  赵云说完命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军中的士气可谓是跌到了谷底。
  也没有人去问赵云为什么诸葛亮会如此针对他们了。
  他们虽然不愿意经历第二次的诱饵行动,但…其实大军之中也没有人比他们更合适担任执行者了。
  众人一边这样安慰着自己,一边匆匆的开始写下遗书——
  有的人边写边哭,手在颤抖,笔更是握都握不稳,更多地乃是连大字都不识的士兵,他们只能茫然的看着周围颓然的一切,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越是看到这样的一幕,赵云心里就越是难过。
  他很理解众人…知道众人也并非是贪生怕死…可他们这一次的行为,无异于是与死士同等。
  可死士是什么样的人?
  是在战前抛下了一切,得到了军队的承诺,为了荣华富贵而殊死一搏的人。
  他们做足了准备,也留足了后路——至少他们远在他乡的妻儿老小,在他们死后也会得到尽力的照料。
  但现在跟随在赵云身边的这群士兵并非是死士——不管怎么说,在没有提前预备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是难以直面死亡的。
  “我…我不想死啊…我真的不想死啊!”
  “不理解…不能理解,为何会这样…明明…明明我们也是军中的一员,却要被如此对待…”
  “我们跑吧?
  再…再不跑就没有机会了。”
  赵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众人,哪怕…有些人已经说着要逃走,他也没有上前阻拦。
  因为在他的意识之中,就是他造成了这一切,所以真的有人要逃走的话,他不说想不想…而是他自认为没有资格去阻拦。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可能也是追随赵云久了,有一部分的偏将副将心理素质还算过硬,知道如果放任大军这样下去,军队只会崩溃的更快,所以他们中几人一合计,尽管黑着脸,却还是走到赵云面前,询问赵云接下来的计划。
  “再给大伙儿一些时间…等他们都写完了,我们再出发,今晚或许就没有休息的空档了。”
  耷着眼皮的赵云缓缓说出这样一段话,听到赵云这么说,众人也是一阵沉默…
  “将军…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愿意等您一个解释…所以…”
  让赵云惊讶的是,面前的几名副将突然间纷纷站立到一旁,待赵云向他们投去疑惑的目光之后,几人同时向着赵云行了一个军礼…
  “多谢…”
  错愕之间,几人转身离去,只留赵云在原地怅惘着,最终他只能缓缓道出一句感谢。
  ——
  自打意识到庞统有可能失败以来,自打在建邺吃了一次大瘪之后,诸葛亮可谓是将谨慎二字发挥到了极点。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甚至难说如今的他和易小天究竟谁比谁考虑的更加周全。
  陆逊孤注一掷的排兵布阵,在临战之际,被诸葛亮一语道破——诸葛亮甚至没有大规模的散布出斥候来打探前线的消息,但偏偏他就是通过极其有限的情报,预判到了陆逊的做法。
  当然有些超出他想象的事情仍在发生,但这就并非是他的过错了。
  阳羡……
  这座在大战之际,看似平平无奇的城池,实则在其城郊野岭正埋伏着由全琮与韩当等人所率领的上万名精锐士兵。
  关键是,全琮韩当在此前的几番江东动荡之中,实力完全没有受到损伤,如今重新配备了精良的装备,可以说哪怕是面对两倍于他们的军队,他们也有一战之力——
  阳羡依山傍水,绝对是一处屯兵的上好去处…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是寻常人来指挥这一次江东与刘备军的大战,恐怕很难会想到阳羡的真正战略意义——
  长荡湖到滆湖再到震泽…这三片相连的水域间无比复杂的水路网络,假如能有一只强大的水师从中杀出,或许不到万人的规模就能够发挥出数倍于他们数量的效用。
  赵云所带领的近五千名轻骑所组成的骁骑营,正面临着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困难的处境。
  ——当夜,赵云所带领的这支军队在重整旗鼓之后,便向着与主力大军完全相反的方向进发。
  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般,还没抵达阳县城下,只在其山前蜿蜒的谷道里,赵云等人就遭遇到了来自阳羡附近江东侦查部队的骚扰。
  尽管只是小规模的碰撞,双方也没有产生多少损伤,但赵云却知道…他们的行踪暴露之后,接下来就要遭遇更加严峻的考验了。
  “将军,要急行军吗?”
  发觉己方行踪暴露之后,有副将在旁出谋划策道——毕竟他们原本的想法是能够尽可能的隐藏行踪,假如能够在敌人发现他们之前,就对敌方的阵地进行一次有组织的袭掠,那么或许他们的胜算还会更高一些。
  但眼下这种方式行不通,自然就要另寻他法。
  摆在眼前的有两条路,一个自然就是副将所提到的急行军——
  “将军,末将以为急行军实乃迫不得已才要使用的方式…如今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敌人的兵力情况,贸然急行军不光不太可能取得成效,反倒还会让我们自身陷入危险。”
  又有一人提出了反驳的意见,双方各持己见,隐隐有着争论不休的兆头。
  只不过…作为真正跟易小天交手过的人,虽然赵云确实在心底里对易小天有着佩服之情,但眼下…他已经面临着无路可退的境地…
  他在刚才短短的交手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旁人都注意不到的细节,而这也算是给了赵云一点足以分析判断局势的依据。
  “卸下行囊…今日我们要赶在正午之前抵达阳羡…”
  “将军!这不妥吧!”
  “不,信我…我有把握,虽如军师所料,敌人在阳羡设有大军埋伏已是板上钉钉,但我们次次面对的却不太像是敌人真正的主力——”
  赵云此言一出,自然就没有人能去质疑什么了,他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一趟看似有来无回的旅程之中,坚定不移的信任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