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唯一的女儿

  商雨晴笑道:“听说你的饭馆生意很好,你要是愿意从我这里进货,我当然愿意给你供货。你照顾我的生意,我也会照顾照顾你,你放心,只要你来,我给你的价格,一定比市场上的那些要便宜一点。”
  但是至于这供货的价格到底会便宜多少,商雨晴没有明说。
  商人么,是不可能会把价格轻易说死的,否则以后就没有余地了。
  月瑕笑道:“那还要多谢雨晴姐愿意照顾我了。”
  “不过……”商月晴顿了顿,“最近粮油市场不景气,很多东西的进价都贵了。你先等两天,我看看下一批粮油的进价怎么样,再和你详谈,行吗?”
  商月瑕敏感的捕捉到了两个关键词,贵了,等。
  贵了这个词一出来,月瑕就知道,商雨晴给自己供货的价格,绝对不可能和商仕凤一样低。
  不过她们之间本来也不是什么亲近的关系,商雨晴这个做法,月瑕十分理解。
  至于‘等’么,看来是自己来的太突然,商雨晴没有准备,她需要和商仕凤再好好商量商量给自己供货的事情。
  月瑕开的也是饭店,虽然两家饭店相隔甚远,不能形成什么竞争关系,但是如果商雨晴给月瑕供货的价格太低,也会给月瑕形成一种便利,到时候月瑕的铺面生意上来了,和他们争第一就不好了。
  商雨晴想要谋定而后动。
  月瑕虽然看穿了这一切,但是却没有说破,更没有咄咄逼人。
  她仍旧是一脸期待的对商雨晴说:“当然啦,粮油店的东西,还不都是雨晴姐做主。”
  做生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把话说死,不把人做绝。
  就算商雨晴到时候未必能满足她的要求,她也不能把脸撕破。
  在她看来,这以后也许会成为一条可以利用的长线。舅舅说过,只要你足够聪明,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漂亮的垫脚石。
  她觉得舅舅说的很有道理!
  和商雨晴谈过以后,月瑕就离开了粮油店,回春深巷去了。
  彼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中午离开的黄玉珠已经在店里了。她下午刚被月瑕训过,晚上想要好好表现,所以才来的早。
  但是现在店里还没有几个客人,她就站在柜台边拿着菜单看。
  月瑕对黄玉珠问道:“玉兰姐呢?”
  黄玉珠说道:“后厨里卤肉呢,叫我在这里看着,有客人了告诉她。”
  月瑕又问道:“蔡阿姨呢?来了吗?”
  黄玉珠指指后面说道:“刚才说要上厕所,就到后院去了,也不知道在干嘛,好半天了还不出来。”
  月瑕推开后门,进了后院就见到蔡秀萍正蹲在一个框子边,在给她和秦玉兰下午摘下来的豆角去丝。
  商月瑕走过去说道:“你在这里干什么,这些事情我来做就好了。”
  蔡秀萍连忙站起来说道:“刚刚上完厕所看到院子里放着好多豆角,我看他们下午吃的菜里有这个,想着晚上可能炒菜要用,就顺便料理了。一会儿你们洗了,就能直接下锅炒了。”
  月瑕点了点头,说道:“麻烦你了。”
  蔡秀萍又蹲了下去,“不麻烦,就是顺便搭个手的事情。这也就快弄完了,我弄完这些,就去外面看看。”
  月瑕和蔡秀萍一起把剩下的豆角去完丝,在洗豆角的时候忽然问道:“蔡阿姨,你之前说你儿子是大学生,他是学什么的?”
  “我也说不上来全名,就知道叫个什么地理的。”
  月瑕一愣:“地理学?”
  蔡秀萍低下头说:“是啊,每年都要学生们上山,说是啥啥勘测,我也不懂。没想到今年孩子去了,就把腿给摔断了。”
  “好不容易养大,供上大学的孩子,就这么摔断了腿,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蔡秀萍抬起头笑道:“难过啥啊,心里庆幸着呢!老天给我孩子留了一条命就够好的了,我也不求他读书出来就怎么大富大贵,给我们脸上添光,我只要他能好好活着就够了。”
  月瑕愣了愣,这倒是她没有想到的回答。
  把豆子都洗干净,装进框里,蔡秀萍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说道:“都洗干净了,我回外面了。”
  她推开门,走回外面的饭馆里。
  月瑕看着框子里的豆角微微有些失神。
  都是为人父母,为什么人和人就差那么多呢?
  有的人即便家里因为孩子遭了再大的苦难,都会为孩子活着而庆幸。可有的人,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想要……
  她想起很多年前,祝若涵刚死的时候,商家的人来吊唁。
  商震想要把她领回商家抚养,她长到十一岁,第一次抓住商岳的衣角,小心翼翼地叫了他一声爸爸。
  那是她第一次叫爸爸。
  妈说过,不管他做了什么,他都是你血脉相连的父亲。
  可是商岳却扬手给了她一巴掌。
  那一巴掌,彻底割裂了她和商岳之间的关系。
  那时候商岳说什么来着?
  哦,他说……你给我滚,你别想成为我的累赘,破坏我们家的关系!我才没有这个女儿,我唯一的女儿,叫元满。
  元满啊,他心目中唯一的女儿。
  那她是什么?
  一个不该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多余的累赘吗?
  月瑕自嘲地笑了一声,拿起豆角走向后厨。
  爸,不过是一个冠了亲属名的陌生人。
  她不需要。
  她来北海城,就是想要查清楚当初妈死的真相,就是想要拿回当初属于妈的一切。
  商家的人现在衣食无忧,所以狼心狗肺地把当初的旧事全都忘了吧?
  他们大概已经不记得,当初商家最落魄的时候,欠了一屁股债,连向乡亲借的半斤米都还不上的时候,是谁给商家带去了一笔丰厚的嫁妆,帮商家还清了旧账,给了他们一大笔做生意的本金。
  那是她的母亲,祝若涵。
  商家能有今天的一切,是祝若涵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