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东宫十三首其十,长安送文成公主!

  长亭外,古道边。
  晚风拂柳笛声残,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长安城西十里之外的长亭,人流车马,排起一条数里长的长龙。
  不但礼部高官尽数在场,连已被默认为即将被册封为新太子的魏王李泰,也亲自到场。
  因为今天,是文成公主西去吐蕃和亲的日子!
  这座长亭,便是最后送别的地方了,文武百官都只能送到这里为止。
  余下的路,公主就只能在随行侍卫宫女的陪同下,孤独走完。
  李承乾身为太子,理应替圣上前来送行。
  毕竟,文成公主是为大唐的安宁而远赴万里和亲。
  但他并没有现身,于是魏王李泰理所当然成为了主角。
  “文成,此去关山重重,再相见不知已是何时。”
  李泰端着一杯酒,说道:“王兄敬你一杯,大唐子民和本王,都不会忘记你为大唐所立之功。”
  说完,举杯仰头,一饮而尽。
  “谢魏王兄,王兄恩情,文成铭记于心。”文成公主笑了笑,也将手中酒杯内的米酒饮尽。
  这是告别酒,不能不喝。
  但想到此去离家,余生恐怕都没有再回来的机会,心中感伤,眼角便情不自禁地流出泪珠。
  周围文武官员见此,自是一番好生劝慰。
  就连吐蕃使者,也拍着胸脯保证,会让文成公主成为整个吐蕃最尊贵的女人。
  如此,才让她渐渐止住眼泪。
  这时,魏王李泰看向始终在一旁束手而立,幽然不语的武照。
  李承乾没能来,所以武照代他来了。
  李泰忽地眉头一皱,上前道:“文成为大唐远嫁吐蕃,皇兄身为太子,却不来亲自相送,难免让文成寒心啊,民间又会怎么想?”
  这是要给李承乾安上一个薄情寡义的帽子么?
  武照微微一笑,直接无视李泰,莲步轻移,来到文成公主面前,从袖笼中取出一张纸笺双手递过去。
  “公主,太子殿下因偶染伤寒,抱病在身,无法亲自前来。又想到公主并不缺身外之物,故而特意写了首诗,让照儿代他送给公主殿下。”
  “哦,送行诗么?”文成公主秀眸发光,接过朴素的纸笺,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看去。
  自从那首“男儿何不带吴钩”传遍大唐后,谁不知道太子殿下的诗才?
  可惜,一直只有一首诗传出,以至于某些人咬死太子只是昙花一现,沽名钓誉。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远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短短数十字,从文成公主口中轻轻吟出,
  最后一个字音落下,在场大部分人都陷入寂静。
  用惊叹的目光看着文成公主手中的纸笺,实则是看着它所代表的李承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一联,又是注定流传千古的名句!
  非文采飞扬者,一世难以写出。
  如果一首千古名诗是巧合,那连续两首,还是巧合的概率就无限小了。
  此时的大唐,诗文还远没到鼎盛之时。
  因此,刚才这一首,几乎便可以冠绝初唐了。
  这时候,不少礼部的官员,都不由开始感慨,或许……
  李承乾是一个被当太子耽误了的顶级诗人。
  文成公主回过来身后,目不转瞬地盯着武照:“此诗……何名?”
  武照巧笑嫣然:“东宫十三首其十,长安送文成公主。”
  “替我谢谢太子哥哥!”
  文成公主将纸笺捧在心口,面色泛红,可见内心的激动。
  从古至今,能有几个女子的名字,和名诗绝句一起流芳千古?
  日后,无论谁谈起这首诗,都必然会念到“文成公主”这个名字。
  相比于因和亲,她更喜欢自己因这种方式而被世人铭记。
  这会让她,在吐蕃时不至于那么孤独……
  看着文成公主心满意足的模样,武照都不由微微吃醋。
  东宫十三首中,她可还没见到一首是专门为自己写的。
  “公主,一路保重,咱们定还会有再见之期。”
  武照对文成公主意味深长一笑,旋即走到吐蕃使团的团长,那名一身黑袍,面容苍老的老者面前,用清丽而明澈的声音说道:
  “大唐太子殿下请你给吐蕃国王代一句话……如果将来,他不爱公主殿下,吐蕃容不下她了,请将公主还给大唐,她永远是大唐的公主,太子殿下的妹妹。”
  此言一出,周围成百上千之人无不动容。
  送一千样别礼,说一万句珍重的话,都抵不上武照刚才这一句!
  大唐太子,是在以自己的名义作保,大唐永远是文成公主的家,是她的后盾!
  如果将来吐蕃容不下她,便把她送回来,大唐依然会视她为公主。
  这才是兄长该有的态度和气魄!
  与之相比,魏王李泰在这种场合,竟然还在阴阳怪气自己的皇兄。
  格局未免太小了!
  最终,吐蕃使团的老团长打破寂静,沉声道:“请太子殿下放心,我王已在拉萨红山上为公主建造王宫,公主殿下永远是吐蕃最耀眼的明珠。”
  “最好如此。”
  武照再次露出意味深长地笑容,而后和众人一起,目送文成公主坐上远行的马车离去。
  至于李承乾……
  并非没有赶回来,而是在不远处的一座山丘上驻足远眺。
  当日他在翠云山芭蕉洞完成血脉升华后,就和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道东返大唐。
  在进入大唐境内之前,铁扇公主直接带着他在空中飞行,只用小半天时间,就到达了边境巩州城。
  而后,才重新回到地面,低调赶回长安,并顺利在文成公主出嫁前到达。
  但他思忖一番后,最终选择让武照带他去,自己并未现身。
  因为他很不喜欢这种道别的场合。
  武照去,和他去的效果是一样的,该说的话带到就是。
  “太子哥哥!”
  武照来到山丘上见到李承乾,立刻冲上前迎面抱住他,仿佛一刻也舍不得分开。
  “走吧,东宫还有很多事等着你处理。”
  李承乾笑着在她越来越丰满的美臀上轻轻拍了一下。
  现在东宫的主要任务,便是将大批灾民送往营州。
  然后便是从每天络绎不绝来投靠的人中,选择优良者录用,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李承乾亲自看过名单。
  还真从中发现了几个历史上有名的人才。
  譬如鼎鼎大名,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
  现在,他还只是个穷困潦倒了三十年,因吃得多赚得少,被媳妇嫌弃的庄稼汉。
  终于,再次被夫人嘲讽后,一怒之下来报名去辽东参军。
  选拔中,因为家世清白,为人忠诚,力气大,故而被分到玉刀卫。
  李承乾发现后,果断让他直接去辽东边军,留在自己身边当侍卫实在太屈才了。
  此外,还有包括佛门和道门分支在内的众多门派,要将山门迁往辽东。
  这些具体事务,自然都交给武照处理,李承乾只负责大方向的规划,并从中寻找如“薛仁贵”这样被埋没的人才。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儿童”红孩儿需要不断安抚。
  他当妖大王野惯了,在长安城也坐不住。
  武照只得将东宫剩余的玉刀卫交给他操练,只要不练死人,就随他去折腾,消耗精力,顺便提升玉刀卫的战斗力。
  至于李承乾自己……
  一心一意的练字。
  只练一个“天”字。
  练字当然只是表象,真相是他在修炼“字符万象”神通。
  而“天”字,便是他为自己选定修炼的第一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