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地位(求订阅!)

  这几天,十字路口的小别墅一直很热闹。
  客厅天天挤满了人,姑姑张茹的几个儿子儿媳轮番来看舅妈。
  美其名曰看舅妈。
  其实是想在张宣面前混个熟脸。现在很多人外出寻着了机会,一年一个变化,让他们眼热的紧。
  所以这些表哥表嫂也算是未雨绸缪,为将来做打算。
  对这些人的小心思,张宣看得明明白白,但他不反感。
  理由很简单,姑姑、姑父对老张家一直不错,有恩。
  大姐出车祸时,这些表哥嫂子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所以他很领这些人的情。
  云华富贵。虽然杨云是老大,但他结婚晚,生孩子更晚。
  反倒是老二阳华的大女儿年纪最大。
  华嫂坐在张宣身边,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她大女儿。
  辉嫂问华嫂:“佳佳是不是快要大学毕业了?”
  华嫂说:“大嫂,佳佳今年已经从天津大学毕业了。”
  辉嫂一愣,拍拍额头道:“看我,看我忙得把这事情都忘了,那佳佳如今在哪工作?”
  华嫂说:“在天津当地找到了一份财会工作。”
  辉嫂错愕:“自己找?没包分配?”
  华嫂说:“有分配,可是工作分配在长市一个税务局,她不愿意回来。”
  辉嫂问:“那她如今多少钱一月?”
  说起这个,华嫂就有点气:“不到400。”
  辉嫂蹙眉:“这么好的大学毕业,这么好的工作不要,这是图什么?”
  华嫂就揪心道:“她在大学期间瞒着我们谈了个天津当地的男朋友,现在死活不愿意离开天津。”
  这时阮秀琴搭话:“那男方是做什么的?”
  华嫂说:“听说是一个普通公务员。”
  听了许久的张茹第一次开口:“男娃子人才怎么样?”
  华嫂一脸烦恼:“我和阳华也不知道,没见过。”
  说到这,华嫂对张宣说:“老弟,你经常去京城,下次什么时候去?”
  张宣说:“9月份。”
  9月份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这一趟他必须去。
  华嫂说:“到时候嫂子跟你一起趟北方,我和你哥想去天津看看佳佳的实际情况。”
  张宣没理由拒绝:“行啊,到时候我通知你们。”
  吃完中饭,张宣开车带着杜双伶回了杜家。
  此刻杜家有客人在,似乎在跟杜克栋谈生意。
  把一jio野猪肉交给艾青后,杜双伶说:“我们去外边走走。”
  “好。”
  “你想去河边?还是马路边?”
  “河边吧。”
  只是两人才出门,才沿着河边走了200来米,就遇到了肖少婉和另一个圆圆脸女生从河道上来。
  这两人显然在抄捷径。
  那圆圆女生张宣认得,叫黄露露,大家都是初中同学。
  四人在拐弯的地方迎面撞到,一点缓冲都没有,都有点愣。
  杜双伶笑吟吟地打招呼:“少婉、露露,你们这是到哪来?”
  黄露露瞄一眼张宣,再瞄一眼肖少婉,笑着没做声。
  倒是肖少婉笑着回答:“刚从县城回来。”
  说着,肖少婉打开手里的纸袋,“带了一些零食,双伶、张宣你们吃点。”
  “我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杜双伶笑眯眯地探头,发现是一些糖炒板栗。
  肖少婉介绍:“今年树上新结的板栗,双伶你吃个试试,味道还不错。”
  “好。”杜双伶很自然地抓了一把,然后分一些给张宣。
  接着她发出邀请:“今天天气不错,一起走走?”
  肖少婉笑着拒绝了:“不了,坐了几个小时中班车,一身油味,得回去先洗澡。”
  见这么说,杜双伶不强求,笑着道别。
  肖少婉对着张宣礼貌笑笑,就跟黄露露走了。
  走了十来米,黄露露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望,末了遗憾道:“少婉,你当时要是不跟张宣分手该多好啊,好看、有钱、还有才。”
  肖少婉想了想回答:“当时不分手,后面也会分手的。”
  黄露露问:“为什么?”
  肖少婉自我剖析:“我心气不够大,我也守不住他。”
  黄露露惊讶:“啊?我觉得你脾气挺好的啊。”
  肖少婉说:“那是因为我现在长大了吧。”
  这一边在讨论,那一边闭口不提刚才的事。
  两人一起吃着板栗,有说有笑的。
  中间看到有人电鱼,还停在河堤观望了一阵。
  临了,张宣问:“你们这泥鳅鱼仔卖不卖?”
  电鱼的估计不是附近的人,并不认识张宣和杜双伶,“卖,你们要买?”
  张宣问:“多少钱一斤?”
  对方说:“一块五。”
  “一块,我全要了。”
  “一块不卖,我留着自己吃。”
  有点贵。
  但他嘴巴馋,也懒得讲价了,一块五就一块五吧,买了6斤。
  里面有虾、有泥鳅、有鱼、有沙塘鳢,甚至还有黄鳝。
  杂七杂八,青红椒一炒,是个下酒好菜。
  杜双伶付了钱,两人快速提回家,因为有些已经翻白快死了。
  回到家的时候,杜家客人已经走了,艾青走过来问两人:“买的?”
  张宣点头。
  杜克栋这时候说:“我刚才还在跟你姐夫讲,晚上我们去河里搞。没想到你就买回来了,那行,我去处理处理,晚上我们喝一杯。”
  “好。”张宣满口答应。
  要说厨艺,老杜家其他人靠不住,还是得看杜克栋。
  张宣坐在一边想:可能是老杜家因为没儿子的原因,导致非常宠两个女儿,从小到大连菜勺都不让端。
  晚餐六菜一汤,连小孩一起,围得满满一桌。
  老镇长有点抗拒在家里吃,喜欢一个人端个碗坐在院子里,看着太阳,看看人来人往。
  饭到中间,杜克栋忽然问张宣:“你见多识广,你觉得房地产有搞头吗?”
  一提这事,张宣立马想起一些事,假装问:“刚才那人是来找您做生意的?”
  杜克栋摇头:“不是,老李是来向我借钱的,他打算去长市搞房地产,打算向我借100万。”
  张宣问:“同意了?”
  杜克栋迟疑地说:“正在考虑,老李给的利息挺高的。”
  艾青插话,问张宣:“你觉得房地产有搞头吗?”
  迎着几双眼睛,张宣说:“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国家正在高速发展,衣食住行这块都大有所为。
  但到大地方搞房地产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玩的。
  一要资金,二要关系,三要手段,四要眼光,缺一不可……”
  杜克栋一听就懂,“就和我做金银花生意一样?”
  张宣琢磨着说:“金银花这一亩三分地都是爸你说了算,做起来不难。但房地产比这个残酷多了。”
  他也是拣难听的讲。
  因为根据记忆,这老李后面被人摆了一道,房子还没建好,就在自家楼盘纵深一跳,完事儿了。
  留下一个烂尾工程给几十个债权人。
  听张宣这么说,杜克栋和艾青相互看了看,有了决断。
  ps:求订阅!求月票!
  (等会有事出去,今天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