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后宫之中

  显仁宫。
  白日里还备受飞马城敬仰的那位天下第四,此时此刻便如同老奴一般,恭敬的立在龙椅一侧,眉眼低垂,皆是恭敬之意。
  大殿灯火黯淡,只有龙椅两侧的炭盆偶尔燃烧时散发的猩红。
  偌大的正殿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动静。
  隔绝了月色,也隔绝了寒冷。
  龙椅上,头上没有戴通天冠,只是箍着一个金片所制束带的杨广就这么靠在龙椅上,双目闭合,呼吸悠长平静。
  竟然……睡着了。
  而他手上还拿着一份奏折。
  奏折摇摇欲坠,似乎随时都会掉落。
  片刻……
  终于,那捏着奏折的手有些捏不住了。
  折子掉落,眼看着就要砸到了杨广的腿。
  可在半空中却凭空静止。
  接着慢慢的漂浮到了一边。
  眉眼低垂的天下第四双手捧过,放到了桌前。
  依旧没有半点声息。
  可也就是因为这手里的手感差错,让斜靠在龙椅上的杨广手劲失落,眼皮慢慢的睁开了。
  见状,黄喜子的背躬的更低了一些:
  “陛下。”
  “……嗯。”
  迷迷糊糊的坐直了身子,杨广应了一声,看了一下光线黯淡的显仁宫,问道:
  “什么时辰了?”
  “酉戌之交。”
  按照后世的说法在7点左右的时间听到了帝王的耳朵里,他有些错愕。
  “朕睡了多久?”
  “回陛下,服了丹药后,睡了一个时辰。”
  “唔……哈……唔。”
  打了个哈欠,杨广揉了一把脸:
  “国师何时走的?”
  “陛下睡下后不久。”
  听到这话,杨广点点头:
  “嗯,国师此丹当真玄妙。这一觉睡的,感觉比睡一天都舒坦。浑身都是暖的,力气也足……可惜了,今夜怕是又睡不着了。”
  说着,起身。
  黄喜子搀扶着,在这黯淡的光线中他下了龙椅。
  “陛下可要摆驾回后宫?“
  “嗯。”
  “那……今日宫内到了三百越秀之地的殿脚女,拉纤时所穿的白衣已经配齐,陛下可要去瞧瞧?”
  殿脚女。
  古往今来独一份的职业。
  这些女子是专门在运河里面拉纤而用。
  帝王在行舟中观瞧,数千白衣殿脚女沿两岸拉纤。
  女子身型柔美,可却偏偏做那纤夫之事。
  乃天下绝景。
  如今宫中大名鼎鼎的“崆峒夫人”吴绛仙,便是殿脚女出身,被看重后,杨广对大臣亲言:
  “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而听到这话,杨广却摇摇头:
  “冬日冻的如同路边野犬,有什么可看的。回皇后那吧,今日侗儿来宫中请安,想来没见到朕,怕是不肯走的。”
  说着,他脸上出现了一丝慈祥而宠溺的微笑:
  “朕这孙儿啊,属实太黏人了一些。这次想来又要吵闹着朕下江都的时候带着他了。”
  黄喜子微笑:
  “越王殿下拳拳赤子之心,乃古今孝道典范。请陛下放心,奴婢这次专门备了些越王殿下喜爱之物,应当能为陛下一解心宽。”
  俩人一边说,一边往外走。
  而杨广听到这话后,眉毛一挑:
  “哦?你准备了什么?侗儿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这京城之中他还有什么值得新鲜的?小喜啊,你可想好,若侗儿不满意,朕可是要打你板子的。”
  “请陛下允许奴婢暂时保密。”
  “哈哈~”
  挥手让车辇退却。
  杨广的笑声响彻在宫禁之中。
  “这倒是奇了,好,朕也要看看,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做好了,有赏。若侗儿不喜欢……朕舍不得打你,但侗儿胡闹起来,朕可管不了。哈哈哈~”
  相伴了几十年的主仆,说话没那么多生分。
  在黄喜子眉开眼笑之下,俩人一路绕到了后宫皇后的居所。
  还没进去,就听到里面有一个少年声音响起:
  “祖母,孙儿这字,已经竭尽全力的在效仿祖父啦。虽然三师皆言九成相似,可孙儿却总觉得比起祖父来差了许多神韵。这又是为何呢?”
  杨广脚步一顿,脸上的微笑愈发柔和。
  接着,另一个女人声音响起:
  “傻孩子,咱们学字,效仿名家,光有其型可不同。你还要揣摩其神韵才对呀。”
  “孙儿知道,可祖父的字,神韵如龙,乃天下共主之气魄。孙儿也模仿不来。唉……总觉得写的好差……“
  听到这话,杨广不在犹豫,直接迈步走入了宫门。
  声音也响了起来:
  “那便等你坐了皇帝,便可以了。”
  这话,但凡传出去,那可都要使得朝野震动。
  等同于直接点名了以后谁能荣登大宝。
  可偏偏,无论是黄喜子,还是那些守备在门口的宫女内侍,眼里皆无任何惊讶。
  自从元德太子杨昭因病去世后,虽东宫空缺,可杨广却一直没有再立太子。而是直接加封了元德太子之子杨倓、杨侗、杨侑为亲王。
  杨倓谦德温良,杨侗聪慧机敏,杨侑质朴纯真。谷
  而要说杨广最宠爱的,便是杨倓、杨侗两兄弟了。
  只不过,杨倓重儒,有君子之风,却对皇位无丝毫觊觎之心。面对杨广曾名言对皇位无所求,希望能传给弟弟。
  而杨侗聪慧,深得杨广权术深传,多次加封,每次出行时也皆被任命东都留守,朝堂之上对于杨侗日后会成为皇帝,早就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之事。
  不然东宫无储君之事,恐怕早就闹翻天了。
  所以,面对这番话,所有人都没意见。
  而正在院落之中,和皇后萧氏一同在石桌前观字的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郎听到这话后,则是满脸惊喜。
  放下了笔杆,快步的跑到了杨广身边:
  “孙儿拜见祖父。”
  说完便要拜。
  杨广手一托:
  “好了好了,好孩子。”
  搀扶住了少年郎后,杨广笑着说道:
  “侗儿,你需记得,书法一道,明观其字,可实则看的是一人的胸中气魄。表面上看一表人才,可书写之字蝇头之大,说明此人心胸亦不甚宽厚。而表面上看起来粗鄙不堪,可胸中纵有丘壑,哪怕字迹潦草,亦能看出其胸怀来。这便是观字如观人,懂了罢?”
  少年郎用力一点头,亲自搀扶着杨广一边往石桌前走,一边应道:
  “孙儿谨记祖父教诲。祖父,孙儿刚才誊抄的,便是祖父的四季之律……虽然孙儿的字是不如祖父的,可还请祖父指点指点……若孙儿写的能入祖父眼眸……还请祖父允许孙儿明年与祖父一同前往江都,侍奉于前。好不好?”
  说话时,他的眼睛还在一眨一眨的,满眼全是小星星。
  好像在卖萌。
  可杨广却只是笑,但却不答。
  见状,少年郎开始撒娇了:
  “祖父……孙儿求求祖父了。孙儿也想和大哥一样,在祖父祖母膝下聆听教诲~祖父这一去江都,便要数月,孙儿心中实在想念……”
  “哈哈哈~”
  感受到了自己这小孙孙那发自内心的思念,杨广爽朗一笑。
  可却还是没答应。
  “你是越王,又是东都留守,去江都了洛阳城里谁来管?下次吧,下次祖父带你一同同游江都,如何?”
  “祖父……”
  少年郎看起来有些想哭了。
  眼里的星星开始变得水润。
  按照道理来讲,一个十二三的孩子,做这种表情……其他人怎么想不知道,但如果李臻来这,瞧见了,肯定想给他个大闭兜(巴掌)的。
  又特么不是女孩子。
  也不是什么三五岁,不靠刻意而是天然呆萌的小正太。
  你都开始长毛了。
  大老爷们撒哪门子娇?
  你也是糖果超甜?
  偏偏,杨广就爱这一套。
  孙儿一撒娇,他脑袋就迷糊。
  不过还好……这时,一直在旁边微笑观望的宫装妇人开口了:
  “好了,侗儿。先让你祖父来瞧瞧字。”
  “祖母~~~”
  “好了好了。”
  面对孙儿的撒娇,萧皇后笑的虽然宠溺,可却依旧摇头。
  接着起身说道:
  “臣妾去给陛下把那熬的糖水端来。陛下刚醒,可莫要喝茶,喝些糖水润润心肺。”
  “嗯,好。”
  回过神来的杨广点点头,走进了亭子里,看着桌前那誊抄自己“春夏秋冬”四律师的手书,一边看,一边暗暗点头。
  “嗯,不错,不过终究,你的腕力弱了些。但也不可操之过急,少年人,根骨未成,再过几年,手腕知道用力了,写的只会比现在更好。”
  他说着,一旁的少年郎便躬身聆听。
  可却不说话。
  甚至眉眼之中还有些不大情愿。
  杨广扭头看了一眼……
  别人对他这位皇帝,可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眼前的少年郎若被人看到了敢在陛下面前嘟嘴……少不得落个“殿前失仪”的罪名。
  可偏偏,杨广就吃这个。
  隔辈亲在他这边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皇孙嘟嘴不是因为自己品评字,而是因为他不能下江都。
  所以眼珠一转,看向了黄喜子:
  “小喜。”
  一直在旁边躬身的天下第四上前一步:
  “陛下。”
  “把给侗儿准备的礼物拿来吧。”
  “奴婢遵旨。”
  黄喜子快步走了出去。
  片刻。
  就在杨广手里捧着一碗皇后亲手熬制的莲子羹汤在喝时,他和五个小太监一同走了进来。
  两块长条。
  一块匾额。
  摆在了爷孙三口人面前。
  杨广一懵……
  不是说礼物么?
  这是把谁家给拆了?
  错愕之时,目光便落到了那牌匾对子的字迹上。
  不看不要紧。
  一看……
  好字。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