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杜大人的干儿子

  第664章杜大人的干儿子
  “实不相瞒,本官游历至江南时,结实了一个富户,他家的女儿也与我兄妹相称。”
  沐川并不显得着急,而是优哉游哉的说着。
  洪明一听“兄妹相称”,便知道沐大人这是在暗示他,那女儿与他关系匪浅。
  可是洪明想了很久,他最近没坐什么跟江南富户有关的事情,更何况还是个姑娘。
  “是这样的,我启程回长安之时,那户主的女儿也一起跟来长安找她兄长,可是,今日去了铺子之后才知道,她的兄长在一个月前就被捉去了。”
  沐川说着,看了眼洪明。
  洪明顿时一道灵光闪过,江南富户,兄长,一个月前.
  那不正是方成?
  洪明一时间脸色都不自然起来。
  沐川便知道问对人了。
  “有人见到过,说是被禁军带走了。”
  沐川说着,轻轻放下茶盏,发出“咔”的一声脆响。
  洪明正在胡思乱想着,被这一声直接惊醒。
  “沐大人,这件事,下官只能给您提供一个人的名字。”
  “别的,下官也不能说太多。”
  洪明说着,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姓。
  沐川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
  怎么会是这个人?
  洪明说完之后没有多呆就走了。
  沐川将管家叫进书房。
  “杜大人的干儿子,你知道多少?”
  沐川问管家。
  “老奴只听过一些,那人原来姓黄,被杜大人认作养子之后,就改姓了杜。”
  “但是没入族谱,那人说他只是图个心安,不求能上族谱。”
  “平时不显山露水,在杜大人手底下做事,据说做的很漂亮。”
  管家大致讲了一遍,沐川沉吟了片刻。
  “那他有没有犯过事?
  杜大人的态度怎么样?”
  沐川想了想问道。
  “明面上没有犯过事,倒是据说不少人看不起他改姓的事,给他使了不少绊子,但都被杜大人解决了。”
  管家谨慎的说道,他没见过那个养子,也都是靠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
  不过毕竟他是尚书府管家,得到的消息真实度高。
  “他毕竟是杜大人的干儿子,谁那么不长眼,给他使绊子?”
  “而且使一次被杜大人教训了,杀鸡儆猴也能保他平安,怎么还会有不少绊子?”
  沐川怎么想都想不通。
  依照杜如晦跟陛下的关系,那是人人都羡慕至交。
  看在杜如晦的面子上,也没人敢对他干儿子使坏啊?
  巴结还差不多。
  “谁说不是呢?
  可就有那奇怪的事。
  比如前段时间,杜大人的养子又被人诬告在凤仙楼欠了一千多两银子!”
  “杜大人一向洁身自好,他底下的人也都管的很严,杜大人的养子竟然被爆出这样的事,当时在长安城闹开了。
  那养子也是个硬气的,当时就在府门外负荆跪地,请杜大人帮他查明此事。
  不查他就以死明志。”
  “杜大人心疼的不行,特意让大理寺和刑部一起去查了,两方查的结果都是诬告。”
  管家说着,就一肚子的气。
  这些人真是闲着吃饱了没事干,冤枉谁不好,冤枉杜大人的养子。
  虽说那养子不要姓氏确实让人不可思议,可是他也没犯着谁。
  用得着一次又一次欺负他么?
  沐川听了一阵,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是怎么冤枉的?
  欠条是假的?
  还是一千多两根本就是胡诌的?”
  沐川好奇的问道。
  “欠条是假的,据说拿出来了一大堆签过字的欠条,可惜字迹根本对不上。”
  沐川摇了摇头,心说,这可不一定,左手写的欠条,非要跟右手写的字去做对比,可不就对不上么?
  可是沐川也没有确切证据能证明自己说得对。
  “那欠条什么的,最后都毁了吗?”
  沐川问道。
  “那不知道,但是那次是大理寺和刑部一起断的案子,比以往每次都正式,估计像这种证据会被存档。”
  管家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大人要问这个,但还是老老实实把自己的判断说了出来。
  沐川想想也是,如果说是私下里调查,所有证据会在案子消了之后就毁了。
  可如果是大理寺和刑部判案子,再加上杜大人的耿直,证据即使是伪证,也应该会被保留下来。
  “凤仙楼现在还开着吗?”
  沐川问道。
  管家一愣,自家大人不会是想去做那种事吧?
  三个姑娘还不够吗?
  或者自家大人的精力,是他想象不到的?
  可是.
  “回大人,那凤仙楼被停业整顿了,最近被人收买,改成了凤栖酒楼。”
  管家一言难尽的看了一眼沐川,特意加了一句:
  “比其他任何的酒楼都要干净呢!”
  沐川没有听出来管家的暗示,只是暗暗点了点头。
  他敢保证,他如果问管家,凤栖酒楼是谁的,他肯定说是不知名的人。
  到这里,沐川阴谋论了一把。
  当初洪明给他说道“杜”姓的时候,他第一个排斥的就是杜如晦。
  首先杜如晦不会让禁军给他办事,其次,如果真需要抓人,杜如晦想到的一定是大理寺这些地方。
  最重要的是,当今圣上对贪污腐败的官员有独特的惩治办法,杜如晦丢不起那人。
  杜如晦的儿子也不必说,他曾经接触过,年纪还小,而且也都跟杜如晦一样,倔强耿直。
  唯一的变数就是杜如晦的干儿子了,他离开长安的时候知道了有这么个人。
  但没有多了解就离开了长安,所以他将嫌疑放在了这个人身上,重点查访。
  而且根据这个人的行事风格,也就能说得通为什么别人都没有经历过关押这一过程,只有方成被关押了长达一个月。
  因为其他人都是长安本地人,有家世或者有人脉,能跟他扛起来。
  杠起来了,他才能运作,从而倒打一耙,而方成就不一样了,他在当地根本没有多大的背景。
  或者方家有,但方成还没有把关系走起来。
  可能连他也没想到,这么大一个丝绸庄,少东家被带走竟然连有人报官都没有。
  只是,为什么他又掩人耳目,用了禁军?
  沐川想了想,也许只能说明,方成这边的证据没有做出来,杜如晦的干儿子逮的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