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诗文会

  第783章诗文会
  也多得“中书令之子”的身份,上官白峰在文坛上可受人敬重,呼风唤雨。
  如今各个文人们都开始议论着上官白峰,皆称着他是本次“诗文会”的有力竞争人选,若是没意外的话,本次诗文会必定由他夺得头名。
  对此上官白峰显得十分谦逊,浅浅一笑:“各位过奖了,我与在座诸位一般喜爱诗文、书法,这次参与同台竞争,能获得名次的也并不一定是我。”
  纵然上官白峰那么说,但周围仍不缺乏各种阿谀奉承之人,各个谄媚赞美,仿佛诗文会还未开始就已经内定了上官白峰就是头名了。
  就在这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出现了。
  “这次诗文会谁是头名也确实未知啊……毕竟这次可是有那位长安城第一状元的沐川参加啊。”
  说话之人是个骨头如柴的文人,他这么一说,可把所有人都惊到了。
  沐川?
  其名无人不知,当今户部尚书,且是最年轻的状元!
  “想不到沐川居然会参加啊,若是有他参加的话,那么今年的头名可就悬了啊。”
  “只不过沐川贵作户部尚书,岂会参加这小小的诗文会啊?
  莫非是流言?
  咱们大家可当不得真啊。”
  “哎呀,这就是你们有所不知了,听说秦王十分赏识沐川,这次还特别派遣了虞老先生前去邀请!这事昨天不少文人可都看过了,不可能有假的。”
  文人们议论纷纷,情绪复杂。
  毕竟沐川声名鹊起,若是有他参与本次诗文会的看点颇多,但也基本宣告着本次诗文会的头名必定属于他的。
  此时周围声音喧嚣,议论纷纷,与之相对比的是上官白峰显得非常安静,面容俊然。
  实则上上官白峰真这般处变不惊?
  自然不是,他对于本次秦王府的“诗文会”可是虎视眈眈,必定要在其中拿上名次。
  好歹他可是中书令之子,身份尊贵,若是没在“诗文会”上掀起风浪,也是愧对了他们家族声名。
  而且沐川前来参与比赛?
  岂不是更好吗?
  若是上官白峰能在诗文会上击败沐川,从侧面角度来看他的文学造诣比沐川更高,更能胜任朝廷官职,想必以后入朝为官平步青云也不是事儿。
  沐川,尽管来吧!我可非常期待你了!
  第二天清晨时分,天刚刚微亮,沐川本人正坐在前殿大堂的座椅上。
  在沐川面前是虞世南老先生,对方正手舞足蹈地与沐川说道:“没有问题了,皇上已经同意延迟沐大人的公务之事,到时你就有时间去参加诗文会了。”
  “哈?
  真能延迟啊……”
  要知道李世民天天跟在沐川屁股后面,催着他帮忙进行政事处理,如今居然这么爽快给沐川放假了?
  这不现实吧?
  这可不像是亲政爱民“工作狂”李世民的作风啊。
  后来沐川细细一问才知晓,李世民所谓的“延误工作之事”也就是给沐川放一天假而已。
  放假之前沐川需要将关键之事提前处理好,非关键之事交给麾下的左丞、右丞们。
  尚书左丞、右丞,为正四品官职,六部尚书的身边都会设立一个关键职位,意在辅助尚书们工作行事。
  沐川得知李世民的安排后,不禁把白眼翻到天际了,他还以为李世民这么好给自己放假,敢情不是啊。
  不过也罢了,沐川已经了解到秦王府背后的深意,就算这次他拒绝了,想必秦王府还是有千万种办法邀请他的。
  于是沐川点头答应了:“谢过虞大人的好意,却之不恭,那么到时我就准时赴会了。”
  “如此甚好,那么秦王府的‘诗文会’中恭候沐大人来临。”
  虞世南告知完消息后就要走了,见着对方要走沐川赶紧就留住了对方。
  虞世南回头:“喔?
  莫非沐大人还有什么事情吗?”
  “正是……虞大人难得来一次尚书府邸,若是这么空手而归终究是不太好的。”
  沐川拍拍掌心,便是有一名丫鬟提着花篮走了过来。
  虞世南懵懂,接过花篮后打开一看,发现篮子里盛放着一碟精致的糕点。
  “沐大人,不知这是……”
  “此物名作桂花糕。”
  “桂花糕?”
  虞世南懵了一下,他可知道桂花糕此物,但眼前这桂花糕和他认知中的桂花糕大相径庭,单单是颜色就不同了。
  虞世南不由询问:“这真的是桂花糕吗?”
  “正是,只不过这桂花糕是使用了我家乡秘方改良,味道特别,还请虞大人不嫌弃的话就尝试一番。”
  “我明白了。”
  虞世南将信将疑地品尝了一块桂花糕,结果一吃,如同炸弹在脑海中爆开,掀开各种感官刺激。
  “太……太好吃了!”
  虞世南瞪大双眼地说,哪怕他已上了年龄不爱甜食,可面对这桂花糕却忍耐不下,食指大动,大快朵颐。
  不一会儿整一碟三块装的桂花糕就已经被消灭的干干净净了。
  虞世南五官老颜尤其动容,不可思议地问:“沐大人,可否告知这桂花糕到底如何制作?
  我若回去府邸也命着下人们制作。”
  “这恐怕外人是做不到啊……此工序制作复杂,并且需要使用一原料,名作‘白糖’,若无白糖一物就无法制作出这精美糕点。”
  “白糖?”
  虞世南懵了一下,他确实是不知此物啊。
  事实上在唐朝年间就已经有桂花糕的诞生了,不过此糕点的制作非常粗糙,味道不甜,吃起来虽有桂花味,口感却很差。
  沐川命人制作的桂花糕更偏向现代化,使用了白糖作为调味剂,并采取了现代发酵工艺,因此味道出众。
  其中最为麻烦的,还是白糖工艺的提炼。
  最早期的白糖并非是大家想得白糖,而是一种“黑糖”,由明朝一孝子意外发现制作出来。
  现在大家使用的白糖是近现代从西方传入国内,算起来还得千年后才会出现,在如今的唐朝自然是没有了。
  沐川也不喜藏匿,既然虞世南想要制作,那就把配方写给对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