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不配做官!

  在礼部侍郎任亨泰的沉默之下,朱允炆就和陈新一起商议,看看如何才能够让皇帝陛下同意,也让这次科举顺利举行。
  而要进行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就是要说服朱元璋。
  为了能够做到有备无患,所以朱允炆必须把计划安排的妥妥当当万无一失,如此才能够让陛下同意。
  科举考试,主考官非常重要!
  一个朝廷大员或者是名震天下的大儒担任主考的话,也会吸引更多的读书人。
  毕竟他们就代表了权威,代表了朝廷的重视!
  为了给自己增加筹码,朱允炆便派遣陈新前去拜访了翰林院的大儒刘三吾。
  本来刘三吾一听今年秋季就要举行科举,也是连连摇头,根本就不愿担任主考。
  况且此事陛下还没有同意呢,也不和朝廷的制度,他又怎么敢鼓吹开科呢。
  尽管读书人肯定高兴,可陛下不一定高兴啊,陛下不高兴可就得人头混混了!
  但是陈新狡猾地说了一句话,就让刘三吾的态度大转。
  “立功之后,可求陛下开恩!”
  因为刘三吾的女儿和他的夫君户部尚书赵勉刚刚被朱元璋斩杀。
  女儿是救不回来了,可是自己的外孙也入了奴籍,还是要为奴为婢的!
  这几天刘三吾忧虑的寝食难安,也曾上书请求朱元璋开恩,可是都被拒绝了。
  而陈新的这句话就表明了两个意思,一是说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刘三吾立了功,如果恳求朱元璋的话,朱元璋高兴之下可能就恩准刘三吾的外孙脱去奴籍。
  就算是将功抵过,也能救自己的外孙啊。
  所以刘三吾现在迫切的需要就是立功!
  第二个意思就是在暗示刘三吾,如果他肯帮助二殿下,二殿下必然会为他求情……
  所以刘三吾听了这句话,咬了咬牙,立刻就同意担任主考。
  ……
  “听说你在户部设立了个什么商贸司?”
  “是。”
  “专门经营商贾官店之事?”
  “是。”
  “你倒是求才若渴啊!天下臣民不问出身、不分贫贱,都可自荐,优秀的还能给予官身,这封赏可真是丰厚啊,咱要是不做皇帝也想到你那里某个差事呢!”
  “你看咱要是去了,能不能入得了您的眼?能不能给俩赏钱儿,您要是大发慈悲,能不能赏咱一个小官当当?”
  朱元璋派人把朱允熥叫到了谨身殿,一上来就劈头盖脸,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
  商贸司现在在应天府那可真是出了名!
  恐怕要不了几天时间,整个天下都会知道商贸司的大名!
  这可是当着众位百姓的面,东宫殿下亲自封赏低微草民成为六品的官老爷啊!
  怎么会不引起震动!
  朱允熥赶紧赔罪说道:“孙儿无状,请皇爷爷责罚。”
  朱元璋一眼瞪了过去,“你还知道做错了!咱还以为你沾沾自喜引以为傲呢!不经过咱的允许就设立什么商贸司,还广招人才,谁给你那么大的权利。”
  朱允熥一本正经的说道:“皇爷爷,孙儿朱理户部,自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拔人才的,这本就是户部之事啊。”
  朱元璋问道,“你就不怕读书人非议?”
  朱允熥坦然无惧的说道:“如果他能精通筹算,熟悉贸易,懂得制瓷酿酒,我也可以任用。”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咱让你裁撤,你敢不听?!”
  朱允熥一听此话,知道朱元璋肯定是在试探自己。
  如果他真的那么看读书人,就不会从举人之中选取官吏了。
  因为在举人的人数此进士多太多了,从他们中间能够选出更多可用官吏。
  毕竟会读书,并不代表可用。
  所以朱允熥脖子一扭,也不看他,自顾自的说道:“皇爷爷,既然您让我主管户部,那户部就是我说了算!既然没有重大过失,您就不能插手!”
  “好啊!好啊!……”
  朱元璋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伸手指着书案上的一摞奏章,
  说道:“来看看!这都是官员弹劾,要咱裁撤商贸司的奏章!你当真是好大的胆子!”
  “你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反对,到时候别人就会指责你与民争利,指责你大张旗鼓行商贸之事,赶紧去把那什么商贸司赶紧拆撤了!”
  原本朱允熥还一副恭敬顺从的模样,此时立刻就挺直了腰杆!
  反驳说道:“皇爷爷,商贸司属于户部的门下,设立也是为了增加大明的收入,有何不可?”
  朱元璋说道:“你知不知道就算是文武百官也有很多人反对!这些奏章就是反对!你那商贸司能够增加多少收入,咱还没有追究你擅自设立的罪责呢!”
  朱允熥毫不让步:“商贸司确实对于大明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用处,断然裁撤不得!不要说有一些为了一己私利的官吏反对,就算是文武百官都反对,孙儿也绝不裁撤!”
  朱元璋一瞪眼说道:“那到时候更多的官员反对,把弹劾的奏章放到咱这里,你说咱该怎么办!”
  朱允熥毫不在意的说道:“皇爷爷把它丢了就是!一些无知愚蠢,为了一己私利的蛀虫所说的话,皇爷不必听信!”
  “好啊!”
  “官员的奏章都能扔了,你比咱还要硬气呀!”
  朱元璋气极反笑说道。
  朱允熥语气缓和了几分,“皇爷爷你想啊,户部本来就和其他的不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方能增加朝廷的收入。”
  “商贸司本来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们为什么要反对?这些官员家里哪个没有商铺?哪个没有做买卖?”
  “为什么他们做的,我们就做不得?他们就是害怕咱们把买卖做的太大,影响他们的钱财收益!这完全就是一己之私!
  因私废公,他们连大明官员起码的担当和责任都没有!”
  “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做官!”
  朱元璋不耐烦的挥手说道:“别说那些没用的!读书人做官谁不是为了高官厚禄锦衣玉食,真像你所说一心为公的人能有几个?”
  又教导他说道:“即便是他们做官有私心,可还是要用的……”
  为了高官厚禄你还给他们那么低的俸禄?
  朱允熥要是听不出朱元璋的试探就愚笨不堪了!
  所以朱允熥态度颇为缓和的说道:“皇爷爷,大明疆土之上,有心为百姓谋福祉的人数不胜数,只不过未被发现而已……
  “这些人可能做文章、写诗作对,附庸风雅,没有进士状元高超,但是要论到踏踏实实的治理一方,勤勤恳恳为百姓谋福,却比一些文人都要强多了!
  如果他们能够进入朝廷为官,那么必然使朝局焕然一新!”
  朱允熥看着朱元璋,略带兴奋的说道“皇爷爷,你想想啊,如果经过十年的筛选提拔,满朝文武都是一心为民的赤诚官员,那将是何等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