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蓝玉提醒

  姚广孝接着说道:“殿下,皇太孙此举的用意在明显不过,就是要天下所有的官吏都明白他的身份和地位。”
  “同时也告诉所有人不要和亲王过从太密,今日三位尚书侍郎当着衙门上下的面都受了申饬,就是一个警告!”
  朱棣摇摇头,有些懊恼的说道:“大师,实不相瞒,在昨日我与皇太孙下棋的时候心里也在诧异,以前从未听说他在棋艺上有何高超之处,却信心满满的要与我对弈。”
  “早知道这样,我当真不应该下那盘棋呀,从此以后谁还敢与我亲近?”
  姚广孝安慰说道:“殿下不必如此,太孙从你们入门了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心中不悦了,就算没有这件事,他肯定也会想方设法了敲打文武百官的。”
  朱棣忧虑的说道:“大师,我害怕的是他趁此机会剪除我的羽翼呀,你也知道丘福和朱能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还有别的将领,都与我关系亲厚……”
  姚广孝却说道:“殿下不必忧虑,以贫僧看来太孙绝不会这么做的!”
  “哦,这是为何?”
  姚广孝解释说道:“殿下,现在京城的文武百官都知道太孙申饬的事情,却没有传出来他和殿下对奕的事情……”
  “你是说皇太孙是有意瞒下此事?”
  “确实!就算他被陛下立为皇太孙,可他毕竟是个晚辈,而且藩王镇守边塞乃是陛下亲定的国策,是万万不能动摇的。”
  “并且陛下年事已高,也越来越顾念亲情,皇太孙如果在这个时候调开或者打压所有与亲王相近的人,那就等于砍断了我们的手脚,
  不但在战事上无法如臂使指,达不到守卫大明的目的,而且还会给陛下产生将来他要削藩的感觉,
  这是太孙万万不敢的,所以这件事并没有把燕王殿下您牵连进来。”
  “有大师这话,小王就算放心了……”
  朱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名不正言不顺,不能随心所欲的收揽人才,培养亲信。
  自己在北平府经营了多年,这才产生出来几个人才,实在太难了……
  如果皇太孙一下子就把他们给调走了,自己立刻就成了孤家寡人!
  就算是想有些作为,也不能够了!
  作为一个藩王,忧虑的是自己的亲信手足被砍掉。
  而作为官吏,忧虑的则是自己的前程命运。
  所以在听说三位部堂大人受了申饬之后,人人都开始警觉起来,不敢随意行事。
  尤其是不敢和亲王再有什么交集。
  如果说皇太孙殿下之前是借着圈占土地的事情,敲打的是勋贵集团。
  那么这一次敲打的就是文官们了!
  所有的文官都知道,他们在朱元璋心目当中的地位,远远不如勋贵。
  因为做皇帝的肯定明白八股取士,能够产生出来一波又一波的读书人,而且产生出来的这些读书人也不一定就有真才实学。
  所以在明朝初年的几位皇帝虽然举行会试,可是大批的官员仍然是从举人当中挑选出来的。
  文官可以杀了一批又一批,依然动摇不了国本。
  可武将就不同了。
  不知要经过多少战争的磨炼,死伤多少人,才能够产生出来一个有名的将领。
  所以相对来说,武将要比文官值钱的多!
  皇太孙殿下杀武将的时候眼都不眨,如果杀起文官来,会下不去手吗?
  所以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尤其是文官们才猛然觉醒,
  储君已立,国外已正,任何有损储君威严之事,都是死罪呀!
  作为明朝的大将军,蓝玉这天前往东宫求见。
  对于蓝玉的到来,朱允熥虽然不知道他所谓何事,但仍然在文华殿的本仁殿接见了他。
  “臣蓝玉参见皇太孙殿下!”
  “这里没有外人,大将军就不必多礼了,快快请起。”
  两人寒暄几句,这才各自落座。
  王忠和马和抬过来一个火炉,上面堆满了烧着通红的木炭,暖阁里面不一会儿就温暖了许多,空气也不再那么冰凉。
  “来人,给大将军奉茶,天气冷,你也暖暖身子。”
  “多谢殿下。”
  宫女把茶轻轻放在蓝玉身旁的几案上,躬身轻轻退下。
  朱允熥率先开口说道:“大将军这个年过得好吗?”
  蓝玉回答道:“托殿下的福,一切都好,多谢殿下的赏赐。”
  朱允熥客气的说道:“大将军不必客气,咱们都是亲戚,本该我亲自前往拜见的,只不过琐事缠身,而且今年这么多王叔回京,总要安排一二,免得出了岔子。”
  “我听说前日殿下下令申饬了三部的官员?”
  朱允熥不动声色的回答说道:“确实,他们在朝廷的政务上有些疏漏,而他们所掌管的又是朝廷大事,稍有瑕疵就会出现大问题,所以不得不申饬他们一番,让他们牢记教训,勤于政务。”
  哪个部门找不到瑕疵漏洞?
  要想找你的事,哪怕呼吸一口空气都是污染环境!
  更不要说朝廷六部管理天下政务大事,很多都是盘根错节,没有人能够做到一点问题都没有。
  蓝玉说道:“殿下做的没错,确实应该好好申饬他们一番,这件事是陛下交给殿下全权处置的,他们连自己本部的事务都没有处理妥当,却来关心这件事,实在本末倒置!”
  又询问说道:“我听说那天,燕王朱棣也在?”
  朱允熥点点头,算是回答了。
  蓝玉看了他一眼,心中思索了一下,
  还是说道:“殿下,请恕微臣斗胆之言,你现在虽然是皇太孙了,可是仍然不得不防有人野心勃勃,登位问鼎之心不死。”
  朱允熥装作一副惊讶的模样说道:“哦,还有这种事?还请大将军指教……”
  蓝玉说道:“那我就直说了,你最应该小心的就是燕王朱棣!”
  这话也只有寥寥数人敢这么直接对朱允熥讲,因为他和朱允熥是亲戚,也是支持他的人,所以这样的话说出来才不会引起误会。
  否则如果是一个外人,关系不那么深厚,这样的话说出来,就很有可能是离间皇家亲情了!
  “哦,这是为何啊?我看四叔很好啊,也没有什么举动……大将军是不是看错了?”
  蓝玉摇摇头,满脸忧虑的说道:“殿下,实不相瞒,你父亲还活着的时候,这样的话我也对他说过……”
  有轶事典故记载,当太子朱标还健在时,蓝玉因为与朱标有亲戚关系,经常友好往来。
  有一次,蓝玉从蒙古班师回朝,面见朱标时,就把自己对燕王的事对他说了。
  蓝玉接着又对朱允熥说道:“当时我告诉你父亲说燕王朱棣在他的封地,一举一动都和皇帝一模一样,在兵马上勤加训练,抵御蒙古骚扰,在内政上也非常勤恳。”
  “还有意无意的去结交武将和官吏,只不过碍于藩王的身份,不敢明目张胆罢了,但是他所行的却是一个帝王该做的事情……”
  顿了顿又说道:“而且实不相瞒,我曾经找人望过他的气,显示出来的是有天子气象,所以我告诉你父亲他不是一般人,迟早是要反的……”
  朱允熥眉头紧皱,不可置信的说道:“他当真有天子气象?!”
  古人相信玄学,也非常敬天,一个神棍的作用太大了!
  所以不管朱允熥信不信,都得表现出重视的态度,不然就太另类了。
  蓝玉郑重的说道:“确实!我所请的望气大师很有名声,看的也非常准,这次应该也不会出错的……
  殿下,况且这种事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小心谨慎总没有错。”
  “大将军,不知道当时我父亲怎么说的?”
  “唉……”
  蓝玉轻叹了一声说道:“当时太子爷说燕王对他十分恭敬,绝对不会做出起兵反叛的事情……”
  在野史的记载中,朱标回答蓝玉:“燕王对待我非常恭敬,绝不会有这种事情。”
  蓝玉向朱标解释:“我受到太子您的优待,所以秘密告诉您这件事的厉害,希望我的话不会灵验,更不被我说中。”朱标没再说什么。
  朱允熥眉头紧皱说道:“大将军,你的意思是要让我小心提防燕王了?”
  蓝玉回答说道:“虽然不能有害人之心,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微臣斗胆直言不讳,殿下不可不察。”
  朱允熥不知道望气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可是朱棣的帝王之像却是真的!
  而且他也知道蓝玉和朱棣没有任何私人恩怨,就是单纯的看不顺眼!
  而蓝玉看他不顺的原因是朱棣行事为人处处向君王那边靠拢。
  “四叔在诸位皇子当中是出类拔萃的,文治武功都不错,宗室彼此亲近,四叔肯定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的……”
  “不过臣子始终都是臣子,即便是关系再亲厚,也是君臣关系,所以大将军不必担心。”
  朱允熥这话似乎是在替朱棣说话,并没有明言要防备,
  可是话里话外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你还让皇太孙怎么说?
  难道要明说天家不和,会为了皇位大打出手?
  那让天下百姓知道,可是会影响皇家威仪的!
  因此当蓝玉听到这话的时候,已经心领神会,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殿下,过几日就要举行狩猎了,到时候亲王之间为了争宠可不会手下留情的,殿下可要有个防备才好……”
  “呵呵呵……,大将军想说的是我会成为众矢之的吧?”
  蓝玉笑笑说道:“明白就好,那你自己小心一点啊,狩猎的时候可不讲君臣,别折了面子。”
  朱允熥自信满满的说道:“大将军请放心,我自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