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坏我太平道声名者,当斩之!(求订阅!)

  听完季秋话语后,关长生语气有些沉吟:
  “先生此去,可需要关某随行?”
  关长生此时的武道修为,已经可以说是立于先天巅峰了。
  只要金刚境不出,那他自忖将不弱于任何人!
  对此,季秋却并没有应声下来,而是淡笑摇头道:
  “不必了,长生虽远行千里,到了这幽州之地,可追杀于你的那金刚境高手,可未必就已经放弃了。”
  “若是往青冀二州而行,保不齐那人觅得消息,还会继续来寻你。”
  “此行我带着些弟子前去便可,先生就暂且留于这范阳地带,替着我照看一下那些孩子吧。”
  季秋此言出,关长生眉头轻皱,似是想起了往事,于是语气变得有些低沉:
  “先生说的有理。”
  “那就待我再磨练磨练武道,等到成就金刚之时,就去与先生一道行走天下。”
  “到了那时,这天下,当再无我不可去之地!”
  一年多了,季秋也晓得关长生得罪的仇家究竟是谁。
  如今大炎天下,有四姓七脉世家最为尊贵,分别是袁氏、杨氏、王氏、崔氏。
  其中杨、王、崔又各有两地顶尖氏族,因此共称为四姓七望。
  而关长生于司州故乡所斩的,正是太原王氏的嫡系,其脉出了名扬天下的大儒,又有武道成就金刚的高人坐镇。
  追杀于他的,就是那王家的金刚宗师。
  可那等人物,显然不会将所有目光都盯在关长生身上,尤其还是在其已经远遁千里,早已杳无声讯的情况下。
  但若是关长生再冒头的话,那可就说不准了。
  所以季秋也是为了他考虑。
  以现在太平道的发展状况,还有自身的修为来考量,还不宜和这些世家大族正面对上。
  时机未到。
  因此,在与关长生三人短暂会面后,季秋毫不拖泥带水的,便离去了。
  此时,正值大炎承平七年。
  大炎起兵扫平北羌叛乱。
  同年,青、冀二州,有旱疫交加频生。
  ...
  季秋今年不过十九岁。
  在模拟之时,他于这个年纪之中,正遍游天下,看尽世间疾苦而无任何方法,只能孤身一人寻觅济世良方。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如今太平道门下,有授法弟子一百三十七人,修武门人八百余名,信徒数以万计,遍布整个幽州。
  再加上经营至今,素有名望的缘故,太平道的驻地,也已不止只有那范阳县的可怜院落了。
  有各处地方官吏与大族,在见识过太平道的手段与教义后,都大方的在治下划出了一道属于太平道的道场。
  地方虽然不大,但也足以支撑日常运行。
  将一大半的授法弟子,都派遣去往其他州郡,宣扬太平教义后。
  季秋准备妥当,就欲去往青冀二州。
  沿着官道南下。
  太平道门下的弟子,都已被季秋做了合理派遣,是以眼下他此行只独身一人,一袭单衣,并没有带什么门人跟随。
  如今的季秋三道同修,且都有了不浅的造诣,除非是二境高手下山而来,不然根本不会有人能对他起到什么威胁。
  因此一路之上,倒是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但,当他走到了幽州南部这些多山地带时,却是叫季秋见到了些意想不到的变故。
  幽州南境,一处县城下的小村镇。
  季秋看着才受劫掠不久,正是满目狼藉模样的小村庄,面色隐有难看之色。
  幽州地处苦寒北境,再加上这个世道,因此聚于一处,呼啸山林的山匪之辈颇多,尤其是这些山高险峻,兵卒难入的地界,则更是如此。
  关于这点,季秋是知晓的。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太平道不过才刚起步,竟然就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于此山高路远之地为非作歹,坏他名声!
  “老丈,你可确定你说的是真的?”
  年轻道人看着眼前颤颤巍巍,还未缓过神来的老者,声音含怒。
  “是...是的。”
  “那些前来劫掠我等苦寒小民的贼人,正是举着太平道的旗号,说...说是太平道麾下的人,打着大贤良师的名声,将我等用以果腹的粮食全都抢夺一空!”
  “期间发生冲突,还以刀兵伤了好些个人,以武力震慑于我等!”
  “那可都是我们这里仅剩的粮食啊!”
  这老人本来有些畏惧季秋一身黄衣,头戴黄巾的装饰,毕竟方才那些手持刀兵,凶神恶煞之辈,就是这般打扮。
  但当季秋施展符箓,以灵气将那些带着伤势,甚至留下重伤的平民都给治愈之后,这老人似乎也看出了季秋与那些贼人不是一伙的。
  于是,他当即将先前的遭遇全盘托出,语气中带着愤怒。
  从他的话语中,季秋可以得知,那是一行百人山匪团伙,就居于深山寨子之间,占地为王,呼啸一方。
  而且这百里山脉间,似乎像是这等行为者不止一处,其中还分有首领等辈,疑似有武力傍身。
  他们不敢去冲击县郡,平素里就专门捡着些小村小镇,做些劫掠勾当。
  随着太平道的名声广泛传扬,其中首领似乎对此也颇感兴趣,嘱咐着麾下之人头戴黄巾,以太平门徒的身份行劫掠之举。
  太平道教义,那是导人向善,倡导杜绝不公的治世之法。
  上至王侯公卿,下至三教九流,季秋都没有任何身份歧视,只要是愿意追随于他,便都可以。
  可落在这些贼人的耳目间,竟能歪曲至此。
  季秋听后,自然是有所震怒。
  “那地方官吏,就没有组织兵卒前来剿灭?”
  他的话语中,带着对于这些兵卒的质疑。
  对此,那老者苦笑一声:
  “剿了,官老爷们怎么会不剿。”
  “可这些贼人精的很,又躲在深山之中难觅其踪,一旦有兵卒集成军阵进山,他们就避其锋芒,等到风声一过,就又露出了头来。”
  “长此以往,县里的大人们也懒得再管了,反正这些个贼人也晓得分寸,并没有大开杀戒,造不成多大动乱。”
  “可我们这些底下的平民百姓,日子就难过了啊...”
  说到这里,老人又是一声长叹,面色愁苦。
  家中存粮本就不多,这下被抢,更是要饥一顿饱一顿了。
  世道逼人,徒增奈何。
  听到此处,季秋有些沉默。
  后面的内容,就算这老人不说,他也大概能明白清楚。
  不怕山匪凶悍,就怕落草为寇还带脑子!
  下山劫掠大开杀戒,动不动就遍地屠杀,那自然会引得兵卒前来大规模剿灭。
  但若是只定时劫掠一番,伤少许人,又躲在深山之中难以平定,久而久之,地方官吏自然也就不想多管了。
  耗时耗力,又不讨好,谁愿意去做?
  反正山高皇帝远,底层平民饥寒交迫,关上面何事?
  何其嘲讽。
  天下间长此以往,官吏腐败至此,又怎能不衰!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些行盗匪之事的山贼,竟还借着自己的太平道名义前去行事!
  这令季秋本来尚算是平静的心情,染上了些许怒火。
  他苦心经营起来的名声,之所以能广传四方,凭借的就是幽州各地的平民百姓!
  横行山林的这些盗匪如此行径,就是欲破他根基!
  杀人越货,落草为寇者,或许也是逼不得已,有着自己的苦衷。
  但当他们举起屠刀,将手中之兵刃对向手无寸铁的平民时。
  他们的身份就已经彻底转变,变成了一种更强者向着弱者施压的存在!
  而季秋建立太平道,为的就是将这种不公彻底平息。
  今日见得此幕,于情于理,他都不会放任这匪窝继续横行!
  不但如此,今日的行径,也算是给季秋提了个醒。
  队伍渐渐壮大,总是会有些心怀鬼胎之辈混入自己的大旗之中。
  看来日后,还是得叮嘱和警告麾下门人弟子,定要整肃队伍,莫要收些宵小入得吾门,平白藏污纳垢!
  “老丈且放心。”
  “你们的粮食少不了。”
  季秋的言语中,带着微冷。
  “这些贼匪竟以太平道的名义劫掠平民,那既被我撞到了,自然不能不管。”
  “官吏不作为,那就由我太平道张巨鹿,来为你们主持这公道!”
  “给我一日时间,定叫这满山遍野,彻底肃清!”
  话语落罢,季秋颔首承诺。
  随后黄衣道人脚步一挪,瞬息腾身而起。
  灵气涌动间,季秋踏着长风,被黄巾缠绕的发丝飞扬,就欲往那不远处的连绵山脉,踏空行去!
  这一幕,将这小村庄的所有人都看得惊愣住了。
  “太平道,张巨鹿!”
  “是那位在民间口口称颂的,大贤良师吗...?”
  有刚被季秋治理好的平民看着那远去身影,话语中带着震惊。
  他们本来都以为,这太平道也是欺压百姓,打着名号的盗匪之辈,只是徒有虚名。
  但眼前这年轻道人的一席话,却是叫他们的思想有了些许改观。
  或许...
  事情可能,并不像是他们所想的那样糟糕?
  ...
  季秋御气而行,视野开阔。
  在他的前方山脉连绵纵横,一望无尽,如地伏巨龙般盘踞其中,峰峦耸立,看不见任何行人踪迹。
  想要在这山脉间寻觅盗匪都是难事,更何况剿灭。
  不过对于季秋来讲,却不过只是多废上一番功夫罢了。
  季秋驾驭灵气,以御气之法探查方圆一里之地。
  只要但凡有行人踪迹显露,都绝然逃不过他的查探,除非被探查者一身道行或是修为,已达到了第二境。
  但很显然,这山林之间,自然不可能存在这等强者。
  天上橘黄色的阳光洒落,照在这阴影密布的山林之间。
  很快,季秋就觅得了一处大型山寨。
  而且季秋隔着老远以灵觉视之,赫然便见到了那守门之人头戴黄巾,一副太平信众的打扮。
  这一幕,叫得他眼中冷意更甚。
  7017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