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开口就是三万(打赏加更)

  何,田,方三家没签字据,但也没去开垦荒地。
  老实得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赵泰想了想也没细问,老实没什么不好,只要别给他添堵就行。
  “把这三家都给盯紧,会咬人的狗可都不喜欢叫唤。”
  “喏。”
  没有异常,那可能就是在谋划异常,赵泰从来都是以最坏的打算去揣测世家,毕竟他们并不是蠢。
  “主公,府衙来信,刘州牧的派来的官员已至。”
  “到了?可知来的是谁?”
  前几天刘虞送来借兵信件,也就是在试探赵泰有没有借兵意图,算不上真正的接洽。
  而在赵泰回信此事可以商议后,刘虞才派人前来。
  从常山到幽州治所蓟县,相隔五个郡,不过刘虞现在可去不了右北平郡的蓟县治所,想去那里先得过渔阳郡。
  渔阳郡在张纯手里,右北平郡也难逃被占据的命运。
  现今的刘虞是在涿郡涿县,距常山有三个郡的距离,古代交通不发达,连官道都不是哪都有。
  一来一去耗费的时间相当长,邻郡之间来往正常都得两天左右。
  过了这么几天刘虞派的人才来,实属正常,可就是在这几天,刘虞过的日子恐怕比坐在针毡上还难受。
  “据情报部所报,来者为刘州牧从事田畴(chóu)田子泰。”
  赵泰还以为来的会是魏攸,或是阎柔,结果来的却是田畴。
  不是说田畴这人怎样,而是在刘虞账下的人,文臣方面田畴肯定要排第一。
  其人喜爱读书,善于击剑。
  可谓是能文能武,其能力跟田豫比起来或许都是半斤八两。
  想到田豫,他就怀疑两者可能同出一族,再不济两人也很可能认识。
  这种概率极大,因为渔阳郡跟右北平郡可是紧挨着的。
  “国让,这田子泰你可与之相熟?”
  不了解就问,这又没什么大不了的。
  “禀主公,属下与田子泰见过几面,相熟却是谈不上,不过属下却与田子泰同出一族,乃庶出。”
  庶出也就是支脉,或者分家的时候分出去的,难怪田豫那么穷却能顶着个寒门的名头,还有书籍供他成才。
  世家开枝散叶,支脉肯定不少,这种情况就注定了世家很难被灭干净。
  他们不止是会在各势力散鸡蛋下注,更会分隔家族成员四散开来。
  如此就算主家被灭干净,也不会断了子嗣后代,更不会断了传承。
  或许支脉人才凋零,沦为寒门,可随着时间的过去必定会有能人重新光耀门楣。
  传宗接代这四个字,最适用的还是世家大族。
  尽管用在普通人那里也适用。
  “那便先回去,见见这田子泰。”
  来的时候赵泰选择步行,以便更好的观察治下发展。
  回去时直接坐马车,兵马随行自有一番气象。
  他没有在出城时去询问百姓这样那样,或是如何表达关心关切之情。
  尽管这样做传出去能收获更多的好名声,更得百姓拥戴。
  可这样并不能解决百姓费力翻地的问题,名声他已经大得不能再大,百姓尽管不太信他能让粮食高产,却还是发自心底的拥戴他。
  他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让百姓越过越好,而不是为本就已经很高的声望增砖添瓦。
  赵泰在军队护送下回城,很快就到达府衙之中。
  “还以为出行的时候会遇到刺杀,结果却没有,看来这些世家还没被逼到那种程度。”
  想想也对,赵泰到现在都没有找过世家的麻烦,只是不接触不交好而已。
  仇恨这个词更加谈不上,除非赵泰举起屠刀,世家才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反扑上来。
  两者更多的还是博弈,没到图穷匕见必须有一方倒下的程度。
  “希望你们一直隐忍下去,别跳出来太早就行。”
  赵泰下了马车,踏步向府衙大厅走去,此时厅中郡内属官皆已到齐。
  在赵泰进门之后纷纷起身行礼,口中高呼恭迎太守。
  “入坐。”
  “喏。”
  “将刘州牧所派官员唤上来。”
  过不多久田畴步入厅中,其身着青色文士衫,颔下有寸许短须,看起来有些老成。
  但真实年龄也就二十岁左右,跟老没多大关系。
  不过以古代平均年龄才三四十岁而言,二十岁已经可以称之为中年,三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算起来还真的不小了。
  “田畴田子泰,拜见赵太守。”
  “无需多礼,刘州牧只遣尔一人前来?”
  “禀太守,畴以为一人前来便足够,无需来太多人,此来商议借兵事宜,兴师动众反而不美。”
  明明是有求于人,可在田畴这里却没看到任何忧虑之色。
  大抵上谈生意就是这个样子,首先心态要好,不能露怯,否则在谈条件的时候肯定会被狠宰一刀。
  不过露不露怯,跟会不会被宰是两回事,就以刘虞现在的情况,除了靠赵泰还能靠谁?
  他没得选,所以在赵泰表明态度后刘虞才会马上派人前来。
  “落座,接风洗尘之言本官就不说了,即是商议借兵之事,不妨明言。”
  虚头巴脑的客套来客套去,故意避开话题让对方着急,忍不住主动开口这种手段,赵泰是不太想做的。
  反正该要的好处一样不能少,主动权在他还搞那一套,除非吃饱了撑得慌。
  “谢太守。”
  “太守快言快语,畴便也难得轻松,刘州牧遣畴前来欲与太守借兵三万,所需一切粮草军械皆有州牧负责,以太守军队之兵锋,那张纯定旬日可灭,届时州牧必感念太守援助之恩,胜后州牧可为太守向朝廷请功。”
  赵泰也就是听着,借兵给刘虞,粮草军械由对方准备本是应有之意,感恩跟请功嘛,赵泰相信刘虞会做,但结果怎么样也就现在听一听就行。
  有没有赏赐赵泰压根不在意,也不指望刘宏能给什么好东西。
  但就借三万兵这个事,赵泰乍了乍嘴,这田畴还真敢要。
  之所以要那么多,恐怕是为了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漫天叫价,就地还钱嘛,跟做生意是一个道理。
  至于他心理预期是一万还是五千,或者干脆只有三千,那都不太重要。
  他总共就只有四万兵力,来到常山郡后也没有扩军,一下要他他四分之三,也不知道田畴怎么开得起这个口。
  眼下一万军队在黑山,那绝对不能动,有两万屯兵在行唐跟赵县。
  能动用的军队也就一万而已,哪来的三万可以借。
  就这一万还得减掉一半,毕竟各县的地方军队绝对不能少,最起码也得有足够忠心他的将领统管各县守备军。
  至于还有因为被那一炸而变得狂热的俘虏士卒,筛选下来还有七千。
  赵泰自己留了五千充当亲军,他要成立特殊机构,像锦衣卫那样只属于掌权者手里的刀。
  还有两千被他放在了黑山,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他们要是成长起来,会在各部任职,有这些人在把三省六部建起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别说三万,就是一万都没有。
  最多也就是五千军队,加上一千骑兵,总数六千。
  “子泰要三万大军,且不说刘州牧养不养得起,就说这条件也太没诚意了些,若只能如此,还请子泰回禀刘州牧,这兵本太守借不起。”
  “莫要以仁义道德规劝本太守,利益不够本太守绝难答应。”
  田畴脸色僵了一下,他还真就打算用这些来劝赵泰,毕竟谈条件给好处。
  那刘虞都穷成什么样了,根本给不了像样的东西。
  如果真有足够的钱粮,那刘虞干嘛不自己招兵买马,还需要找人借?
  刘虞的日子苦啊,堂堂一个州牧恐怕比不了一个富一些的大县。
  “不瞒赵太守,刘州牧现今新到任幽州,而幽州贫瘠地广人稀,加之连年战乱境内生活困顿,又有张纯作乱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
  “但刘州牧素有贤能,承蒙幽州百姓爱戴,只需过些时日即可让境内民生恢复少许,到时再给太守送来相应好处,不知太守以为如何?”
  不如何,赵泰都想翻个白眼给他。
  说别的不行就开始哭穷,你穷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谁穷谁就该得到照顾。
  “本官这里没有拖欠,不如先听听本官的要求再说。”
  正常人当说客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仁义道德引经据典张口就来。
  可赵泰只谈利益,就把田畴给堵死,讲什么都没用。
  他也不想扯下去,条件他定,同意就没事,不同意免谈。
  “请太守示下,畴静听之。”
  本来这些条件都是定好的,还是在田畴没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不过是念一遍而已。
  “田郡丞,将本官的条件说与子泰听听。”
  “喏。”
  田豫这个支脉族人,原先田畴见过,也不太重视,而且论年龄田豫还没有田畴大。
  不过现在田豫是赵泰手下的郡丞,二把手,田畴想不重视都难。
  可如今各为其主,哪怕认识也顶不了什么用。
  现在借兵还可以看成是合作,可以后就不见得了,互相敌对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