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番外之宋瑾(13)

  第623章番外之宋瑾(13)
  徐大人点点头,低头看着杯中的茶,“贵侄女大才呀。”
  宋元康立刻起身,谦虚的道:“大人谬赞了。”
  “坐下,快坐下!”
  徐大人抬手,示意宋元康坐下,又继续问道:“下午就要去国子监考试了,不知你有多大的把握?”
  这话问得很隐晦,但多少有试探的意思。
  宋元康一脸严肃,朝徐大人拱拱手,“大人,下官刚才还在苦恼着,把我侄女给的那本册子,又重新翻看。
  下官认为,万变不离其宗。
  考试的内容,应该在那本册子里。
  正准备好好的看一看,准备一下下午的考核。”
  徐大人:“你就不知道一点小道消息?
  你家小侄女倒是真有原则,连自家叔叔,也没打算放水呀。”
  这话又是试探又是调侃。
  宋元康顺坡下驴,“大人说的是,那丫头倔得很,做事有他自己的原则。
  别看他小小年纪,认准的原则,那是不会改的。
  我二哥二嫂对他们严格要求,他们也养成了习惯。
  我倒觉得这样挺好。
  他要是向我放水,那可就出大事了。
  按我二哥的性子,如果让我二哥知道了,恐怕得拿军法伺候他了。”
  徐大人:“……”
  脸色有些难看。
  但他不会在自己的下属面前丢了分,“行吧,那我等一下也看看那册子,好好准备,争取考好一点。
  到时候这分数呈给皇上看,皇上一看咱们副部的人都学好了,肯定也高兴。”
  宋元康连忙起身:“是,大人。”
  他从徐尚书的书房出来,有种如获大赫的感觉。
  徐大人这般试探,真的还不如那些同僚,直白的询问。
  宋元康从下朝后,到下午去国子监,没有出腹部大门一步。
  下午,跟着大家一起去国子监参加考核。
  徐大人发现除了户部的人,国子监的祭酒,还有赵太傅,安老太爷,甚至那两个男子都仍旧坐在第一排。
  他们也来参加考核?
  徐大人很意外。
  宋唐介绍了考核时要注意的事项后,她就和宋慎一起给大家发卷子。
  考核时间是一个时辰。
  时间到,立刻收卷子。
  宋唐收好卷子,就请赵太傅和国子监祭酒帮忙一起阅卷,其他人一例到外面去,如果不想离开,站在外面等也行。
  反正,教室里不能有无关人员在。
  还真的,很多人都没有离开。
  或好奇,或心急等结果。
  宋元唐也没有离开,一直等着。
  一直到了晚上,宋唐他们才把卷子全部阅完,分数也列出了一个表格,按照分数高低排,这个表格由赵太傅收着,立刻送到宫中给皇帝过目。
  徐大人他们想打听,也不好意思上前去问。
  只有等赵太傅离开后,宋唐出了教室门,一众户部的官员才上去询问,“宋姑娘,不知?”
  宋唐把一个信封递给了徐尚书。
  “大人,这是户部人员考核的结果,大人收着吧。
  小女累了,想先回家休息。”
  宋唐的一封信,直接让徐尚书的问题停止了。
  徐尚书接过信封,“谢谢!辛苦你了宋姑娘。”
  “大人客气了,皇令所在,小女也不敢松懈。
  这就先回去了,大人,告辞!”
  宋唐兄妹二人朝徐大人等人拱手。
  众人点头,算是回礼。
  宋唐走了几步,突然停了下来,看向宋元康。
  “四叔,一起走吧。
  中午,阿奶说,让你跟我们一起回去吃晚饭,四婶他们也在。”
  宋元康连忙向徐大人他们拱手,跟着宋唐他们离开。
  出了国子监大门,上了马车。
  宋元康问:“三崽,你是故意让四叔跟着一起走吧?
  怎么样了?
  结果是不是很不好?”
  宋唐有些无奈,“四叔,你考得很好,可其他人就一般般和一言难尽。
  可能他们心有不甘,接着听我一个小姑娘讲,那样有失他们的身份。
  他们看着每天听得认真,但从这考试的结果来看,要么当时心不在焉,要么事后从来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待会徐大人肯定会打开信封,他们看到内容后,如果四叔留在那里,指不定有什么难听的话。
  四叔,我这算不算给你添麻烦了?”
  宋元康摇摇头。
  宋唐说的都是事实。
  户部那些人,的确是心不在焉,事后也没当一回事,他们甚至还在商量着,等这次之后,一定要打消皇帝要改新的想法。
  他们要守住旧办法。
  其实并不是新的不如旧的,而是他们懒惰,甚至是不想麻烦。
  并不是互不上上下下的人都来学了,还有很多人不够资格。
  但如果要实施下去,那必须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这些,还必须熟练。
  所以,真要改的话,这些人还得回去一点一点的教下面的人。
  否则没办法进行。
  他们就是不想那么麻烦。
  “身正不怕影子斜。
  你这没有给我添麻烦,反而让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东西。
  四叔谢你都来不及呢。
  至于那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那我也没办法,人心隔肚皮,别人要怎么想,我阻止不了,也改变不了。
  由着他们去吧。”
  宋唐倒觉得皇帝不会轻易算了。
  她四叔考得好,皇帝一定高兴,也一定不会让户部的人孤立她四叔。
  户部那边乱成了一锅粥。
  所有人都围着徐大人,凑近了看那信封里的内容。
  看完后,一个个脸色胀红。
  又尴尬又气愤。
  “这这这……我就说吧,宋元康肯定事先就知道了题目,也知道答案。
  今天一天就躲在书房里背呢,怪不得能考得这么好。
  看看,看看!
  你们瞧瞧!
  他考得比尚书大人的还要好。”
  徐尚书的脸色黑如锅底,但他面上大方,“你们别胡说,宋大人不可能舞弊。
  走吧。
  先回去了。
  咱们大家都没学好,晚上就写奏折告诉皇上,这个方法行不通。”
  其他人连忙应好。
  第二天早朝上,户部所有的人都站得出来,他们都咬定那表格不好用,那外蕃国的数字更是不能学。
  不能丢了自家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字,不能失了真传。
  一个个说话的时候,道貌岸然,句句真理。
  皇帝手里拿着东西,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
  徐尚书悄悄的打量着皇帝的神情,心里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