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费仲的算盘

  哒哒哒哒哒!
  落日余晖之下,伴随着一连串密集而又沉重的马蹄声响起,一群全身披着沉重盔甲的骑士,正拱卫着四驾装饰豪华的马车以极快的自东而来。
  “来者不善啊。”
  苍茫古朴的城墙之上,一位身穿蓝色长袍的四十余岁中年长叹一声,黑色的胡须随风而动。
  目光所及,正是追着落日向城池飞速赶来的三百铁骑,那锃亮的盔甲在落日之下闪闪发光,让他不由得微微眯起双眼。
  “侯爷,某家郑伦在此,区区三百骑兵,某家率部将三个冲锋之内,必将其全部拿下!”
  中年男子旁边,却是一三十余岁粗糙大汉,脸上茂盛的毛发肆意生长,双目圆瞪之下,更添几分凶煞鲁莽。
  此人名为郑伦,师从度厄真人,与李靖乃是同门师兄弟,如今却是在冀州候苏护手下做到了督粮上将。
  若是这个名字你不熟悉,那他另一个称呼你一定听过:“哼哈”二将中的“哼”将,便是他。
  此时,他手持两柄降魔杵跃跃欲试,只待他的主公冀州候苏护开口,便要领兵从城池内杀出。
  “这可不是一场厮杀就能解决的事情。”
  苏护摆了摆手,示意郑伦稍安勿躁。
  来人来势汹汹,他自然是早就拿到了情报,正因为如此,他才如此忧愁。
  凤鸣岐山,西岐当兴,可是这啼鸣的凤凰,却是被帝辛一箭自朝歌射落了去。再加上最近传言帝辛得了天大的造化,一时之间,数百诸侯齐齐按捺住了躁动的心,就等着看事情该如何变化。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怎么偏偏这个时候,帝辛的宠臣朝他冀州城来了!
  是开敲打自己还是来拉拢自己?亦或者其他?
  “郑伦。”
  “某家在!”
  “任由他们进来,不要阻拦。”
  “侯爷,您这是?”
  “若是他们问起我,就说我不在城中,出去打猎去了。”
  “喏!”
  交代完郑伦之后,苏护转身下了城墙,径直回了自己候府之中。
  郑伦站在城墙之上,怀抱双杵,静待恶客上门。
  ——唏津津
  “吁!”
  城墙之下,领队的将士下马,一路小跑到第二个马车之旁:
  “费仲大人,冀州城到了。”
  马车车帘应声掀开,露出其中豪奢无比的装饰:极北之地雪熊皮毛为毯,极南之地的红鸟羽毛为碳,极西之地的白玉象骨为床,仅仅这三种东西,便让这马车之中四季如春一般的温暖,更不要说其他小巧的装饰品,每一件都价值不菲,极尽豪奢。
  他费仲当了这些年的奸臣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他自己可以尽情的享受吗?
  “这就到了?走了快一个月,咱这骨头都有些酥了。”
  费仲探出头看着城墙上三个苍茫大字,目光随城门而下,却只见城门处空落落的,根本无任何迎接他的迹象。
  “传闻冀州候苏护性格刚烈,脾气火爆,看来所言非虚。”
  “大人,要不让我去?”
  “不,今天晚了,去驿站好好休息。”
  费仲随手抛出一枚夜明珠,再度回到了马车之中:
  “带弟兄们吃顿好的,咱们都是为大王办事,可不能苦了自己。”
  “谢大人赏。”
  将士低声谢赏,转身跨上战马:
  “进城!”
  城墙之上,郑伦握紧了手中降魔杵,却没有丝毫动作,直到三百铁骑围着四驾马车进了城中,才走下了城墙:
  “关门!”
  “喏!”
  ——吱呀~梆!
  候府之中
  苏护坐在书房之中,眉头紧皱。
  “爹,那费仲住进了驿站。”
  苏全忠推门而入,还未站定就已开口,由此可见,性子也是颇为急躁。
  “这费仲乃是帝辛手下第一宠臣,靠着阿谀奉承,拍帝辛马屁才被赏了一个“下大夫”。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小瞧了他,这种人往往更难对付,也更容易回去煽风点火,坏我们苏家名声。如今他率领帝辛近卫来我冀州,只怕是是祸非福。”
  苏护面色凝重,他原以为费仲会直接来候府,却没想到费仲却是直接住进了驿站。
  这一招,确实打了他一个猝不及防。
  “爹,费仲这种人,胆子都小。不如我今夜将他绑了,将其恐吓一番,吓出帝辛让他的来意,然后我们再去应对。”
  苏全忠拍了拍脑门,说出自己的“绝世好计”,正洋洋得意之时,却被苏护一个眼神吓回了正常尺寸。
  “爹,您,您干嘛这么看着我?”
  “我怎么生出来你这个白痴儿子。”
  苏护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费仲在冀州城中出事,不论是谁干的,我们苏家都难辞其咎。你还想主动绑了他?怕麻烦不够多吗?”
  “爹,那我们该怎么办?”
  苏全忠缩了缩脑袋,心中诽谤不已:我妹妹那么漂亮才不像你亲生的吧?
  “怎么办,等!”
  “等?”
  “等!”
  驿站之中
  费仲听着外界的喧哗会心一笑,拿一点小钱来换他生命得到保证,不亏。
  “妲己,苏妲己,却是没想到大王梦到的女子是苏护之女,那苏护这个国丈自己这次可不能得罪了。
  不过,大王您的想法仅仅是一个美人吗?贵妃之位,宫中也仅有两人,这苏妲己,却还真是贵气十足。”
  正如苏护一样,费仲也是不相信帝辛派自己万里迢迢而来,只是为了一个女人。
  若是之前的帝辛他倒是还信,可是如今的帝辛,雷厉风行,行事果断,做一谋三,所谋必中,却是不由得他不多想一二。
  身为奸臣,若是猜不到上位者心中想的是什么,那可就离死也不远了。
  “冀州候苏护与西伯侯姬昌私交甚笃,大王此举应该是要拉拢苏护,令其与姬昌反目。
  亦或者是一石二鸟,等他俩两败俱伤,大王再出手,以雷霆之力扫荡这两大强侯,威压八方。
  收拢异人,召回闻太师,大王这是要腾出手收拾八百诸侯了吗?
  怪不得大王如此看中此事,怕是要假借纳妃之名,行一统八方之实!
  嘿嘿,若真是如此,那我费仲飞黄腾达之日,还不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