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起于于谦,终于于谦!

  朱祁玉摸着胡须,意气风华,“要不,趁这个机会,干一场毛里孩?”
  朱见济翻了个眼白,“膨胀了?”
  朱祁玉嘿嘿一乐,“不是有东宫幼军么。”
  朱见济无语,“幼军才一个卫所的兵力,漠北那么大,一个卫所撒进去,浪花都冒不出一个,当年太宗陛下五征漠北,神机营兵力可多得多,不一样效果?”
  漠北要打,等幼军扩军之后再说。
  六部中枢都在自己两父子手中,当下三件事紧要之急。
  团营统辖权改出兵部。
  罢免兵部选任武将的大权,可以举荐,但不能决断。
  废除兵部尚书拥有裁决一切军务的特权,收归皇权,由乾清殿最后裁决,尤其军饷、武将升迁、军马调发,绝不允许兵部尚书擅断。
  这都需要七卿,尤其是现任兵部尚书于谦配合。
  朱见济这么一说,朱祁玉来了兴趣,“于少保会配合?”
  朱见济笑而不语。
  不配合?
  不配合我会让于谦去兵部?
  开玩笑。
  于谦现在是帝师,我朱某人这些年强大的人格魅力早征服了咱们的大明长城,知道大明不会再重蹈堡宗覆辙。
  加上于少保上了年纪,不能事事亲为,有我朱某人坐镇,他也能放心的养老了。
  何乐不为。
  于谦的心思,其实不外乎两点。
  他自己的名声和气节。
  家国社稷和天下黎民。
  这几年,于谦也看见了文官独大给大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又有自己这样天纵神武的太子横空出世,为了朝堂稳定社稷祥和,于谦巴不得削弱兵部。
  毕竟皇权和文官集团一直斗下去,不是好事。
  朱祁玉若有所思,“你这么确定?”
  朱见济扬了扬手中的六部侍郎名单,“如果于少保没有这个心思,六部侍郎就不会是这些人了。”
  朱祁玉唔了声,“那……接下来没老子什么事啊。”
  朱见济:“……”
  没好气的抱怨,“我也想躺平,可你不给力啊。”
  朱祁玉不好意思的讪笑。
  朱见济沉默了一阵,忽然道:“等京畿这边事了,入秋之后,我要去一趟沿海,有一件事必须得提上日程了。”
  朱祁玉哦了一声,“台湾?”
  朱见济摇头,“台湾的堡宗也算事?”
  朱祁玉茫然了,“那是什么?”
  朱见济缓缓说道:“如果我预见不差,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数百年内,国家之间的战争,会是海权的战争,我大明必须走在第一步,现在六部收归,我打算成立一个海军部门,既然要有纵横海洋的军队,那是不是得有相应的战舰,宝船目前可以凑用,但绝非长远之计,得打造一种我理想的钢铁战舰,从而为大明奠定数百年海上霸主地位的基础!”
  未来战争,是海权和空权。
  空权就不想了。
  海权必须牢牢掌控,这个有前例可循,大英帝国的日不落舰队嘛。
  简单。
  大明现在就可以搞。
  核心关键是蒸汽机。
  钢铁战舰的设计,可以先行提上日程,到时候蒸汽机问世,直接造出来拉到沿海,在钢铁战舰上安装好即可迅速组建舰队形成战力。
  这些操作,在六部权力没回到皇权手中时,都是妄想。
  那群守旧的酸儒这么可能接受这么先进的跨时代理念。
  朱祁玉哦了一声,“要花钱啊。”
  大明真没钱。
  朱见济呵呵一声,“你猜这一次抄家,能抄出多少钱来?”
  朱祁玉摇头,“老子怎么晓得。”
  抄家还在进行中……
  朱见济大约算了下抄家灭族的人数,乐呵呵的伸出三根手指,“至少三千万两,至于良田、屋宅,更是数不胜数。”
  抄家的都是大明最顶层的官员。
  他们的家底可不少。
  在福建都能搞几百万两,在京畿不搞个两三千万两说不过去。
  但这不是长远之计。
  不可能没钱就了就抄大明官员的家。
  得从源头上赚钱。
  最快的办法还是海贸。
  嗯,当下海贸已经没必要皇家走私了,可以在下一次大朝会时,宣布开海禁。
  这次还有谁敢反对?
  没人了!
  朝堂被涤荡一清的感觉真他妈舒爽。
  朱祁玉倒吸了一口凉气,“我大明国库如此贫瘠,我大明官员如此富裕,真是个讽刺啊,景泰十几年……唉。”
  朱祁玉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朱见济看得开一些,大明一直就是这样啊。
  再说这个时代反腐也不现实。
  道:“这两日我要放松一下,没事不要让我来乾清殿了,奉天殿那边我也不去,罪臣抄家灭族的事情已经无可更改,诏狱里那些罪臣的审讯得日夜进行,免得衍圣公来了,又是一堆麻烦事。”
  正说话间,内阁首辅商辂来了。
  内阁首辅本是陈循,当了十几年了,这一次六部官员大变动,朱见济话里话外暗示了几次,于是户部尚书陈循请辞内阁首辅。
  由商辂补缺。
  朱见济打算给内阁瘦身。
  内阁的存在很有意义,但绝对不能让内阁太强势。
  所以内阁辅臣将不再权兼六部尚书。
  行礼后,商辂递上一封章折,“这是于少保、王尚书和陈循联名上奏的章折,主要说兵部诸多权力的归置,内阁已拟票,请陛下圣裁朱批。”
  朱见济眼睛一亮,从商辂手中接过章折,扫了一眼,递给朱祁玉,“看吧,我就说于少保不会不懂,从今天开始,老朱你可以睡踏实觉了。”
  三尚书联名上奏,兵权重归皇权。
  得来全不费工夫。
  明朝文官之大,起于于谦,也将终于于谦。
  大明长城也将改变历时,终得善终。
  苍天不负良心人。
  最好的结局。
  朱祁玉接过章折,重新坐下,摊开之后仔细又仔细的看着章折,脸都笑烂了,从景泰元年打退瓦剌后,一直让他夙夜难寐的大明顽疾,随着他在这封章折上御批,都将成为过去。
  而这,不是因为他朱祁玉的仁厚。
  而是因为他家兔崽子的暴君作风。
  用锦衣卫的绣春刀杀出来的!
  好!
  很好!
  文官没了兵权,接下来让兔崽子随便折腾去,老子现在就在乾清殿躺平,坐等大明朝的青史上,留下“景泰”两个浓墨重彩的大字。
  能追永乐二字乎?
  看兔崽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