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封爵公乘

  不多时,李斯和王翦,同时来到章台宫大殿内。
  “参见大王!”
  他们二人齐声恭敬地说道。
  “两位,先看看这份奏报!”
  嬴政扬了扬手,赵高马上把竹简送到王翦和李斯面前。
  看了一会后,王翦当场傻了眼。
  奏报的内容还是和白仲相关,不仅查清楚战功没问题,甚至战功还更厉害了,再一次刷新他对白仲的认知。
  竟然斩敌一百零九人!
  王翦心里在想,就算让这么多人站在自己面前不动,任由自己去砍,都有可能砍得手酸了。
  白仲还是人吗?
  “这不可能!”
  李斯还是第一次得知白仲的事情,惊讶地问:“大王,这份奏报没问题吗?”
  “奏报的内容,确有其事!”
  嬴政淡淡地说道。
  “就算是杀敌十九人,军中也没有谁能做到,更何况是个新兵,一百零九……臣认为不可能。”
  李斯还是不敢相信,续道:“上将军也做不到如此吧!”
  王翦摇头道:“哪怕我再年轻二十年,在最身强力壮的年纪,也远不如他,但此人的战功,却是真的。”
  蒙毅说道:“李廷尉认为,大秦军中谁敢虚报战功,还报得那么大?大王已命我派人前去查过一遍,桓将军及其部下将士皆可作证。”
  李斯懵了好一会,确实没有谁敢把战功虚报得那么大,除非想自寻死路,也就是说那么惊人的战功,都是真的!
  不仅王翦和蒙毅相信了,连大王也说是真的,李斯想不相信,也找不出其他理由。
  “廷尉认为,如此战功,该如何封爵?”
  嬴政问道。
  李斯回过神来,躬身一拜,马上道:“按照军法,白仲杀敌之功,斩杀赵军主帅之功,最高可封爵公乘,但此人是入伍不过数个月,封爵太高,怕是不妥。”
  他的想法,和桓齮的一样。
  不敢给白仲封赏得太高。
  “廷尉这样说就不对了,自商君变法以来,军功制就是我大秦军队之核心。”
  “如果不按功封赏,制度将形同虚设,还会寒了所有将士的心。”
  “臣认为大秦的勇士,没有老兵新兵之分,只要能杀敌立功,应当一视同仁。”
  “请大王论功行赏。”
  王翦上前说道。
  蒙毅附和道:“臣也认为,该论功行赏,给白仲封爵公乘。”
  “大秦勇士,只要能杀敌立功,应当一视同仁!”
  “上将军说得好!”
  “寡人就封白仲为第八等公乘。”
  “赵高,为寡人草拟王诏,尽快送去桓齮军中。”
  嬴政充满了威严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赵高躬身道:“唯!”
  他知道这个叫白仲的年轻人,已经进入大王的视线,如果再立几次功,一飞冲天不再是梦,心里羡慕得很。
  ——
  邯郸。
  赵国宫殿内,气氛紧张压抑。
  王贲和蒙武两路大军,已经攻打到番吾、邺城,再深入就是邯郸,消息已经传到赵王迁的手中。
  宫殿上的所有大臣,全部沉默了,连呼吸都不敢用力。
  赵王迁走来走去,心急如焚,指着那群大臣,怒问道:“到底要怎么办?你们说话啊!”
  群臣继续沉默。
  “再不说话,寡人把你们全部砍了!”
  “秦军快要打到邯郸,你们还在这里一声不吭。”
  “到底如何御敌?”
  “你来告诉寡人!”
  赵王迁愤怒地指着一个大臣,喝道:“你要是说出办法来,寡人给你连升三级!”
  “大王,臣是管钱谷的,这些和臣无关,臣也没有任何方法!”
  这个大臣连忙撇清和自己的关系。
  “你没有方法,寡人要你何用?”
  赵王迁暴怒道:“来人,把他拖下去砍了。”
  “大王饶命啊……”
  那个大臣被吓得跪下来,苦苦哀求。
  “大王,臣有主意!”
  群臣当中,郭开苦思片刻,连忙上前道:“赵韩魏本是一家,如果赵没有了,韩魏也一定会被秦灭掉,臣提议一边让人固守番吾和邺城,一边请求韩魏支援。”
  “只有我们三国合纵,才能挡住秦军,任何一国被灭,对于其他两国而言,唇亡齿寒,臣认为韩魏一定会答应支援。”
  赵王迁眼眸一亮,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三晋同出一家,韩魏一定不会看着赵被灭了。
  如果赵没有了,下一个就轮到他们。
  “快让人出使韩魏!”
  赵王迁连忙说道:“郭开,出使一事,你来负责,一定要快!”
  “臣领命!”
  然而,郭开刚回应,大殿外面,一个士兵急匆匆地走进来。
  “大王,紧急军情!”
  那个士兵高呼着,举起一份竹简。
  有侍从把竹简接过,送到赵王迁面前。
  还未把上面的内容看完,赵王迁用力地摔在地上,恶狠狠道:“赤丽已经失守,秦军在攻打宜安,李牧在北边到底都做了什么!”
  听到赤丽失守,群臣又一阵惶恐。
  “寡人说过,赤丽宜安有失,必定砍了他!”
  赵王迁咬牙切齿道:“传寡人诏令,让李牧回来领死!”
  “大王不可!”
  “李将军一定为匈奴牵制,无法抽身。”
  “如若李将军死了,赵国再无人能挡秦军!”
  一群大臣连忙为李牧求饶。
  他们哪能让大王砍了李牧,否则赵国就要亡国了。
  赵王迁实在气不过来,但想到李牧的重要性,厉声道:“若是宜安再失守,让李牧提着脑袋回来见寡人!”
  ——
  秦赵之战的消息,快速在诸国当中传播。
  郭开派出的使臣,分别得到韩魏二王召见,最后韩魏二国都被说服了,答应出兵救赵。
  这些消息,同样传到宜安城内。
  “将军,韩王和魏王都同意出兵了。”
  赵葱把最新的军情,交到李牧手中。
  李牧简单地看了一会,欣慰道:“我们的大王,总算不再昏庸。”
  请求韩魏出兵支援,只要能拖着秦军,等他收拾了北边的桓齮,就可以马上回援,把秦军全部驱逐出赵境。
  “将军,慎言!”
  赵葱提醒道。
  私下非议君主,可是死罪。
  李牧和赵王迁的矛盾不浅,这句话要是传回去,后果很严重。
  “我知道!”
  李牧随口回应,正要回去军营,却听到战鼓的声音,从城楼的方向传来。
  “两位将军,秦军又来攻城了!”
  一个士兵着急地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