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操,我救了你爹

  回到山洞之后,方广就在等着探子报信。
  其实这山洞,是他精挑细选,深思熟虑后选择的。
  方广认定这是曹嵩最可能被杀之处。
  熟读历史的方广可是知道,曹操的父亲曹嵩在看到他在兖州闯出一番成绩后,于是便带领全家一百人去兖州和曹操团聚。
  本来在这儿接应的是泰山太守应劭,但他担心自己只有五百人容易被泰山贼打劫,于是便找到了好友徐州牧陶谦帮忙护送。
  陶谦之前虽与曹操有过交战,但应劭觉得陶谦不会让自己失面子的。
  泰山太守毕竟和陶谦是至交,于是令都尉张阎带了五百军士去护送。
  其实陶谦哪能这么安分守己,自己被曹操搞得兵力大损,早就暗中吩咐张阎找机会动手杀曹嵩一家了。
  “大当家,探子回报,陶谦让都尉张阎带五百兵士保护曹嵩,如今已经在郡界处,我们该如何行事?”
  方广脸色激动:“我们兄弟,有没有和张阎认识的!”
  管亥寻思一会道:“有,我们兄弟有个叫何毅的,跟张阎是老乡。”
  “现令何毅去投奔张阎,说要共谋大事,一同富贵!”
  管亥拱手得令,连忙叫何毅去行事了。
  当何毅来到张阎军中,后者在听到有五百人的黄巾军无处容身要投靠于他,当即欣然同意。
  “我如今只有五百人马,曹嵩也有五百人。”
  “若袭杀之下,只怕就算能杀死曹嵩、应劭,只怕我也会损失惨重。”
  张阎想着,当即背着曹嵩一行人,暗地里与何毅的带头大哥方广见了面。
  随即两人商议一番,决定于郡界一处古寺开始动手,袭杀曹嵩一家老小。
  古寺外。
  方广得到张阎动手的消息后,顿时欣喜的大手一挥。
  “我之计谋已成!”
  “管亥!典韦!传令将士,我等佯装青州兵,建功立业就在今夜!”
  ……
  忽然间传来的刀兵之声惊醒了古寺中的曹嵩。
  “德儿!快去看看?”
  闻言,一旁守候的曹德连忙提剑出门,然而刚到门口便见两柄长枪直接破门而入。
  “什么人!”
  “嘿嘿!自然是杀你之人!”
  进门的叛军阴恻恻道。
  曹嵩见势不妙,正欲逃亡之时,只听“嗖嗖”两声,两名叛军瞬间就被箭矢贯穿,倒地身亡。
  “青州兵都尉方广!敢问曹老太公可在?”
  曹德连忙看去,只见门前站着一翩翩公子,手持弩箭在大声问道。
  “元让的部将?”他愣了愣,接着大喊道,“我是兖州牧曹操之弟!”
  “二公子?”方广假装惊讶,连忙问道,“老太公呢?”
  曹嵩此刻从黑暗中缓缓而出,警觉道:“你既然是都尉,那为何一介布衣打扮?”
  方广不慌不忙道:“果然还是瞒不过老太公的慧眼,实不相瞒,某佯称青州都尉,是为乱叛军之心。”
  见他一介布衣,姿态不卑不亢,曹嵩暗自称赞。
  “你究竟是谁?”曹德此时问道。
  方广对两人行了一礼,而后缓缓开口道:“某原为青州平民,姓方名广,自取表字大同。”
  “年少时误入黄巾军,有了些朋友。”
  “但某深知反叛不是正道,于是机缘巧合之下投入了刘备麾下。”
  “却没想大耳贼背信弃义,我助他励精图治,变法革新,他却因为士族陈氏欲要将我置于死地。”
  “幸亏得黄巾旧部所救,才侥幸逃脱。”
  “兖州牧曹公之名,我早有耳闻,更佩服其唯才是举的贤者风范,于是便想去投奔曹公。”
  “然而中途某听闻应劭要来接老太公回兖州,我断定陶谦此人有杀老太公之心,于是便转道在此等候,以便接应老太公。”
  这番话,方广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诚恳万分。
  曹嵩一听,顿时心中惊讶非常。
  暗忖道:这方广如此年纪,却经历诸多变故,并且浑身上下都透出一股名仕风范,奇才啊!
  一下就让他动了爱才之心。
  “大同如此肺腑之言,你放心,等到了兖州,我定会向吾儿举荐!”
  方广连忙拱手:“多谢老太公!”
  接着他转身朝外走去。
  “等我擒了张阎,再与太公把酒言欢!”
  此时,外面张阎的五百兵马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见到方广出现,他顿时怒吼道:“竖子!安敢骗我!”
  “兵不厌诈,张兄应该早有所料才是。”
  方广微笑着摇摇头。
  此刻他计已成,投奔曹操定然是十拿九稳了。
  “哼!古往今来,成王败寇,此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张阎愤怒道。
  “那就杀吧。”
  方广一挥手,管亥上前便是一刀,张阎人头落地。
  了结张阎后,方广返回古寺内。
  “老太公,叛军之首张阎已死!”
  曹嵩欣慰非常,而后看向曹德:“德儿,传应劭来见我?”
  很快,应劭便赶了过来。
  “错信了贼人,让太公受惊,劭罪该万死!”
  一进门他便高呼道。
  然而回答他的是曹嵩一声冷笑。
  “错信?呵呵。”
  张阎是应劭找的,而其又是陶谦的部将,而这应劭又与陶谦是至交。
  这番错信之语,自然是过不了曹嵩这关。
  “太公明鉴!陶谦此贼,我与他势不两立!”
  应劭连忙跪地高呼冤枉。
  曹嵩冷笑几声,而后道:“滚去邺城,你好歹也是名仕,我不杀你,吾儿也不杀你!”
  听到这话,应劭感恩戴德地离开了。
  而方广看着这一幕,心中对曹嵩的手段感到心惊。
  半路袭杀这事,应劭其实是否参与其中,根本不重要。
  让应劭此刻离开,是为了不让其跟着回去,使曹操杀他。
  毕竟对方身份有些特殊,若杀了弄不好就会招致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