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几家欢喜几家忧

  新的危险宏大,残酷,华丽。
  但如果不是李盛,或许大唐又不知要多久才能知道这个世界如此宏大,残酷,危险。
  而就在开启了这令人心潮澎湃的“唐帝国大冒险”后,李盛同时又为大唐,找到了一片可以避开风险的土地,美洲。
  以及可以安然度过危险的手段,至今为止的种种,尤其是……这一次,是鼎革整个神州政道格局的神策。
  这让李二如何得不感叹。
  李盛至今,为人都极为低调,不来上朝,也不结交各路亲贵,我行我素。
  但尽管李盛低调,江湖上的传说却是处处关乎于他!
  “生子如此,朕也该满意了……”
  不知为何,李二莫名想起了许多佛经中关于“圆寂”的描述。自己的年纪虽然正值壮年,但此刻想起李盛,却不由得感觉……心态上已经是圆寂的状态了,圆满而无烦恼。
  将李君羡送走后,李二也再次看向魏征,杜如晦,房玄龄三人。
  “行了,咱们现在再来说说……这改革文教的事吧?”
  ……
  和魏征等人一番对谈,李二越发感觉自己这孩儿李盛简直是神机妙算,因为……
  谈着谈着,他就想起了之前李盛似乎指点过长孙冲,然后就是长孙冲这个熊孩子还自己发布了一堆“期刊”和“报纸”——灵州周边的州郡这么热闹,这熊孩子搞不好也有些功劳。
  而李盛对文教的理解和看法,自然也没少给长孙冲传递过去,李二还看过一些长孙冲刊发的报刊之类。
  总之这么一来,李二和魏征等人对谈一阵,竟是……一点分歧都没有。
  这么大的事,一个皇帝三个成名的大臣竟能没有分歧。
  原因很简单,思路……
  李盛前几天已经给了,关键就是去中心化,要让学院遍地开花。而具体细节,长孙冲搞得一堆报刊上也有!
  这不谈不知道,一谈却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这感觉就酸爽了……
  李二魏征这一帮人在甘露殿里说了半天,最后得出共识,自己简直仿佛一个小朋友,复杂的大事老师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不过既然这样,那……管他的,反正朝廷下一步要干点什么这个问题也就算是解决了。
  众人起来很快也就开始了各自的忙碌,时间飞逝而过。
  时值贞观七年,距离贞观元年年底时与李盛的相遇,已经过去了不少年头。
  那是……许多年后,热烈而光明的夏天。
  ……
  李君羡带着船队,悄无声息的动身出发,悄无声息的开始行动,悄无声息的……
  离开了海港,和作为本心的志愿者的马周几乎并驾齐驱,驶向在此前,神州大地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当然,并非是没有设想,无敌的秦始皇也曾派遣人马东出汪洋。
  这个故事在后世被视为是秦始皇权利欲极大的证据之一,也被用来攻击始皇帝是如何的异想天开,连生命和大海都要“郡县之”。
  但……也有极少数研究者相信,秦始皇的目的,说不定正是为了开拓海外之疆呢?……
  无从考证,但李君羡,马周,除开李盛这个诡谲的异数不算,大唐最优秀的两个年轻人,都已经悄然启航出发前往海外。
  真正的伟业是向死而生的蹒跚跋涉。既是向死而生,又何须昭告天下?……
  而大唐境内,李二和他的朝廷也忙起了自己的业务。
  年轻人很优秀,年轻人要冲击沧海,年轻人要建立不世功勋,很好。不过,大唐现在的新问题,是优秀的年轻人太多……
  既然这样,身为朝廷,当然就得给他们找事做,你一展抱负朕也睡个安稳觉,这便是社会契约。而朝廷要大兴文教,大倡工业的消息……
  很快,也不胫而走,悄然之间传遍了天下。
  是的,算上这个消息,再伴随着李盛在杭州的小酒馆中猥琐阴险的传播出去的模因,大唐这一年整个境内的各处小酒馆大酒楼之中,都迎来了一波业务高潮。
  因为这对于所有的商贾来说,都绝对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
  因为毫无疑问,照这个趋势下去。
  下一步,国中的商贾们的日子无疑会更加好过,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对商贾们来说,朝廷是明说了要扶持工业,那么,即便日子不会更好过,但绝对不会更坏——换句话说,大家搞工业跑海贸攒下的利润,都可以继续保持在兜里。
  而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因为大唐的许多地方是真的基本就完全没有土壤去弄什么工业,建厂房,置办高炉,还有打煤的窑和筛选的工艺,以及最赚钱的纺织业还需要的机器,这一切都是真材实料的需要一趟趟的跑路。
  当然,收益是值得的。
  但是更当然,作为商贾……从秦代开始,众多商贾就都对朝廷有一种恐惧,毕竟韩非子的名篇五蠹可就点杀了商贾这个社会群体。
  但现在,商贾们才是真的放心大胆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
  扩建书院的消息,就更让神州的海商们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更多强力的知识分子将加入到工业和海贸当中,而这场工业与海贸的大潮伟业也必然更上层楼,前途可谓光明矣。
  不过……
  就在这场大潮当中,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尽管出身灵州学院、长安的城西书院,未来收入一定不菲,但对于许多学子们来说,这却是……
  修行李盛的造物之术,还是以放弃做官为代价的,如果不是海商们开价喜人,实际上有意愿进入灵州学院和城西书院的生员,就并没有那么多。
  而现在,朝廷又要广建更多的学院,这局面就更是堪忧了,因为……
  更多的学院,就意味着更多的同类。
  并不是同类,就一定会惺惺相惜,人类的世界里同行同业是冤家才是常态。
  而更多竞争者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出类拔萃”的难度变得更高。
  这等压力之下,两大学院书院之中,自然也是暗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