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震惊(求月票)

  从宁府出来,回头冲送出门的贾蓉挥手告别,林如海和贾敏夫妇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至于林黛玉和林玉两个小的,早已经睡着了。
  “相公,真没想到,蓉哥儿有如此格局!”
  等马车出了宁荣街,外头的喧嚣声传入,贾敏这才感叹出声:“也难为他这么小小年纪,便思虑如此周全!”
  昨天晚上,自从丈夫林如海提出,要主动拜访宁府后,她心中一直存着不解。
  按道理,丈夫的地位和官职,可比宁府挂着三品将军爵的蓉哥儿,要强不少。
  更别说辈分了,蓉哥儿是夫妇俩的孙辈!
  要说拜访,应该是蓉哥儿主动拜访才是!
  只是今天到了宁府,所见所闻让她的观感大受震动,明白了丈夫的真实用意。
  因为辈分关系,蓉哥儿和丈夫说话的时候,并没有避讳她还有蓉哥儿媳妇秦可卿。
  从交谈中,她才震惊知晓,原来丈夫之前弄出来的晒盐之策,乃是蓉哥儿提出来的。
  为此,丈夫还主动向蓉哥儿表示了真切的感谢。
  这时候,贾敏才后知后觉,原来丈夫冒险弄出晒盐之法,并且还主动和扬州盐商大打出手,目的只是为了跳出扬州盐政这个大漩涡?
  当丈夫毫不讳言,若是不及时跳出来的话,估计一家子很可能全都陷在扬州,让她感到森森寒意。
  尽管丈夫,还有蓉哥儿并没有解释太多,也没有交流多少相关方面的信息,可以贾敏的聪慧,也能猜出大概。
  结合前几任扬州巡盐御史的悲惨下场,加上在巡盐御史衙门后院,听到的一星半点信息,便能知晓巡盐御史官职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想想也就明白了,涉及千万两银子的庞大利益,怎么可能没有激烈的争锋?
  那帮子扬州盐商到底多富有,贾敏不仅听闻过,而且还亲眼见识过,说一句富可敌国一点都不夸张。
  为了显摆或者说亮肌肉,直接往钱塘江倒金叶子的事情,也不是只有一两个扬州盐商做过。
  要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后台,他们敢如此露财?
  贾敏出嫁之前,可是荣府最鼎盛时期。
  可是知晓那些顶级权贵,捞财的时候到底有多霸道。
  随随便便扣一顶帽子,就能轻松抄家灭族,真不是开玩笑。
  而丈夫林如海,却是已经在扬州巡盐御史这个官职上,做了足足三年。
  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后宅妇人,对于官场之事相当了解。
  像是巡盐御史这样的官职,基本上都是一年一换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官商勾结,损害朝廷利益的事情发生。
  可根据她所了解的情况,丈夫担任了三年扬州巡盐御史,竟然还没有到头的意思。
  后面会有什么下场,想想都感觉不寒而栗。
  现在她知晓了,若非上次丈夫上京述职期间,蓉哥儿私下提点并出主意,丈夫冒着极大风险弄出了晒盐一事,想要像眼下这么轻松脱身,哪那么容易?
  难怪丈夫入宫述职期间,当今的态度不是很满意。
  丈夫这是捅了大娄子,给朝廷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
  可以说,晒盐之法一出,以后想补救都不太可能了,整个大乾海疆处处都是漏洞。
  那些要钱不要命的私盐贩子,只要逮着机会,就会在某处海边沙滩晒盐谋利。
  不仅只是私盐贩子,还有地方豪强,以及各路杂七杂八的势力,都不会轻易放弃如此巨利买卖。
  到时候,朝廷的盐政将会遭受极大冲击,搞不好盐税将出现断崖式下降。
  该!
  这是贾敏心中的真实想法,恨不得大乾的问题越大越好。
  她现在算是明白了,当今之前可是要他们一家子死绝的,不然也不会一直让丈夫当扬州巡盐御史了。
  贾敏自然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存在,国公府的唯一嫡女出身,怎么可能太过忌惮皇家的威严?
  当今都要他们一家子死绝了,她在心中发泄发泄都不成么?
  单单有了这一出,贾敏就对宁府蓉哥儿相当感激了。
  只要想想,自己一双儿女因为丈夫的官职受到伤害,她的心就忍不住一阵阵发紧。
  另外,丈夫说起了贾氏族学学生一事,也叫她感觉相当的奇妙。
  每年一轮换的贾氏族学学生,似乎帮了丈夫不少忙。
  甚至就连巡盐御史后宅的安全,都有这些族学学生的功劳。
  京城贾氏宗族的名头,在江南扬州那一带,还是很有些影响力和威慑力的。
  就是扬州盐商,也不敢轻易针对贾氏族学的出位学生!
  他们背后的靠山确实位高权重,甚至可能还是天潢贵胃。
  可不代表他们能够轻易招惹京中顶级权贵,给他们自己的家族,还有背后的靠山制造麻烦。
  更别说,按照丈夫的说法,贾氏族学派到他身边的出位学生,一个个能力都还算不错,在政务处理方面,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务上头,可是帮了不少忙的。
  直到贾蓉详细介绍,贾敏这才知晓,在她印象中不甚起眼的贾氏族学,此时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学生足有两百出头,每年几乎都有童生和秀才出现!
  不仅只是文举方面如此,武举方面同样每年都有武秀才出世,在整个京城勋贵圈子里相当出名。
  可以说,贾氏族学已经成为了整个京城贾家的人才培养基地,以后贾家振兴的根基之地。
  按照蓉哥儿的说法,眼下的贾氏族学,在京城都有不俗名气,有它在京城贾氏宗族就倒不了。
  这让贾敏感觉很不可思议,对弄出这一切的蓉哥儿,不仅刮目相看,也多了几分尊重。
  再怎么说,贾敏也是出身京城贾氏宗族。
  宗族发展得越好,她自然也就越发高兴,甚至也能得到一些良性回馈。
  别的不说,以后住在京城,一双儿女的基础教育问题,就落在族学身上了。
  没错,经过蓉哥儿的劝说,贾敏打算带着一双儿女常驻京城。
  听了蓉哥儿的解释,她也知晓自己和一双儿女留在京城,对丈夫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