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他是个很纯粹的人【求订阅】

  实话实说。
  从故事来看,
  黄博并不想做一部单纯的喜剧电影,而是融入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拍出了一部荒诞喜剧。
  喜剧元素加上一直热门的封闭小岛设置十分抓人眼球。
  此外,人气偶像张艺星和性感女神舒琪的加盟为影片票房带来保障。
  作为初次执导的黄博。
  在陆晨看来。
  能够做到这样的水准,其实已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
  怎么说呢。
  画面切换、镜头叙述手法、构图、取景,都相当的不错。
  尤其还有一点,那就是配乐。
  配合着剧情节奏,还挺有意思的。
  从内容主旨上来说,荒诞又现实,人性、社会、资本、政治,越琢磨越有意思,是适合二刷三刷的好电影。
  有很多有深意的细节、画面、物体,仔细思考其中的隐喻会很有意思。
  在这里,
  “文明”的回归代表了大众理性的回归,有了情感上的索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从“按劳分配”变成了“按需分配”,
  就连黄博的“领袖特权”也变得很模糊了,这里似乎人人平等大家欢声笑语,这里仿佛变成了伊甸园。
  这就是《一出好戏》的乌托邦之处,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做是人类发展简史,也可以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四部的话。
  则是《爱情公寓》。
  为什么《爱情公寓》能成为五大。
  这是网友给的排名,和陆晨的关系不大。
  陆晨也看了电影简介。
  有点改变,但是改变并不是很大。
  至于为什么《爱情公寓》会有这么高的排名,很简单。
  那就是它太神秘了。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
  “爱情公寓”在电影中出现了总共不超过五分钟,其他场景都是在《盗墓笔记》次元中。
  实际上这部电影就是《盗墓笔记》和《爱情公寓》苟合产下的怪胎。
  《盗墓公寓》或者《爱情公墓》这样的戏谑是有道理的。
  但是在上映之前没人知道这是一部盗墓电影。
  没错。
  就是这么神秘。
  所有的宣发事件、物料都在给观众传达一个信息:原班人马,十年重聚。
  这样的宣传方式。
  直接让所有观众都以为这是一部情景喜剧,虽然没有王传俊和金时佳参与,但好歹也算有点回忆在里面。
  《爱情公寓》真正定档是在11月10日,之后的宣传中一再强调曾小贤、胡一菲、唐悠悠、吕子乔、张伟、陈美嘉悉数回归。
  电视剧版导演韦争、编剧汪元亲自操刀。
  很多观众细数了一下。
  《爱情公寓》总共营销了19次。
  19次的营销,都是在原班人马和主创上做文章,
  一次也没有提到盗墓三人组的名字。
  《爱情公寓》的老演员们也都非常默契,配合片方搞着营销。
  而且网上所有影片信息中也没有提及有其他演员参与。
  这里要心疼一下袁洪,
  据说为了配合演好这出戏,
  袁洪在11月5日才第一次发微博说自己出演了《爱情公寓》。
  可以想象保密程度到底有多高。
  其实还不止于此,
  《爱情公寓》没有点映,剧情的保密程度堪比《复仇者联盟3》和《权力的游戏》。
  原因不言自明,
  如果这个谎言在电影上映前被戳破,第一天的3亿票房从何而来。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制作方知道这部电影有多烂,才这么用心良苦的把《爱情公寓》搞的这么神秘。
  有多神秘。
  这么说吧。
  很久没看电影的柳施施都想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了。
  开始是柳施施还没告诉陆晨要看那部。
  等到坐到电影院之后。
  才知道是来看《爱情公寓》。
  一瞬间,陆晨那是相当的无语,特别是柳施施还打算着要包几场支持一下袁洪。
  听得陆晨那是一阵头皮发麻。
  直接打断道:“先看完再说吧,”
  的确得先看完再说!
  否则的话。
  包场搞不好就不是支持了,而是侮辱了。
  这样的电影。
  你去包场支持人家不就是在侮辱人家吗?
  对于陆晨这话。
  柳施施愣了愣,随后便点了点头!然后就等着《爱情公寓》的开场。
  电影的开场讲了什么?
  整部电影分为三个阶段。
  你一个阶段。
  也就是开场。
  盗墓三人组吴邪、闷油瓶、胖子死里逃生,看来是发生在《盗墓笔记》里的事。
  画面一转,来到了爱情公寓,曾小贤说自己做了个梦,变成了吴邪。
  然后。
  无论是柳施施还是在场的观众都懵逼了。
  然后剧情来到第二个阶段,
  也就是发布会。
  爱情公寓里面的人受邀参加一个发布会,发布的产品叫“主角光环”。曾小贤将盗墓三人组的“主角光环”掉包,爱情公寓里的人进入《盗墓笔记》次元。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阶段。
  云顶天宫的剧情:
  之后的剧情是爱情公寓一行人和盗墓三人组进入长白山,意图打开青铜门。
  期间,他们经历了连wifi打游戏、直播、发朋友圈,叫外卖、玩真心话大冒险。
  再往后的剧情作者已无力说清楚,反正主角们死了又活了。
  曾小贤醒了又睡了,
  三叔的脑洞被填平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做了一个同样的梦。
  结束之后。
  陆晨很是难得发了一条微博:“ip电影的最后一次狂欢。”
  然后在下面附上电影票。
  为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
  这两年,
  眼前看着的一切都在变化。
  烂片越来越没有市场,ip电影一个接一个扑街。
  在《阿修罗》撤档的时候。
  很多人都天真的以为小鲜肉、ip电影的时代结束了。
  当嘉星传媒这边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掀起舆论热潮的时候。
  很多人都觉得国内的市场终于赢来了改变,认为有了改变国家的电影。
  但现实很骨感,
  当这个市场没了嘉星传媒这边的作品之后。
  现实再次狠狠地给了众人一巴掌。
  没错。
  就是狠狠地一巴掌。
  《爱情公寓》给了无数人狠狠一击。
  一天卖出了3个亿。
  这巴掌得有多响。
  可以想想,
  然后。
  《爱情公寓》就凉凉了。
  没错。
  真的凉凉了。
  第二天刚刚开始,就被强行下架了。
  谁干的?
  观众呗。
  怎么干的?
  骂+行动。
  骂了一天一夜之后。
  然后就是无数的电影打进电影局。
  反正和电影有关的部门都接到了无数的举报电话。
  所以,
  第二天刚刚开始。
  《爱情公寓》就迎来了全面下架。
  对此。
  无数的观众表示自作孽不可活。
  包括陆晨在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也对自己媳妇开玩笑道:“现在你想包场都包不了!”
  柳施施:“……”
  直接狠狠地给了陆晨一个白眼。
  然后。
  五大角逐直接变成了四大。
  最后一大则是《江湖儿女》。
  贾樟科导演的电影,
  据说这部电影开启了贾导的电影宇宙。
  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剧情都带有《任逍遥》、《三峡好人》等影片色彩,
  可以说是贾导抱负最大、投入最多的一部电影。
  影片故事横跨17年,为了保证不同历史年代场景的还原度,剧组在服装设计和场景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影片不仅由小钢炮、徐争、张一百等客串出演,还吸引到华影天下做主控发行并联合曼达、上影、珠影组成了“发行天团”。
  怎么说呢,
  这部电影被评为五大,在陆晨看来就是因为它的口碑和阵容。
  毕竟已经入围戛纳电影节了嘛。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
  还是值得看一下的。
  不少人看到“江湖”,想到的是像《笑傲江湖》那样的武侠片,
  人在江湖,刀光剑影,身不由己;
  是香城电影的黑社会,帮帮林立,争权夺利,打打杀杀;
  抑或是《水浒传》里的江湖,这个江湖有流动性、欺骗性、秘密性等一般性质,也在文化绵延上承继了传统文化侠、忠、义等元素。
  但是贾导的江湖却是“我们的江湖,它没有传承,没有仪式,就在日常生活中。”
  这是贾导的原话。
  《江湖儿女》中的江湖,是对传统想象中的江湖概念和江湖文化的一种解构和反叛。
  贾导赋予了江湖新的内涵,毋宁说,是对以往那种打打杀杀式江湖的批判。
  至于儿女。
  很显然,
  也不武侠中侠客的概念,而是指涉人生大江湖中芸芸众生的普通人。
  “为小人物做传”——这是贾樟柯电影宇宙的共同主题。
  陆晨看完之后。
  还给对方推荐了一波!
  为什么。
  很简单。
  华国当代的知名导演里,像贾导这样持续关注小人物、对小人物始终有平视和尊重的态度、对小人物有着深切人文关怀的导演。
  真的不多了。
  就这个态度,
  就值得陆晨给他推荐一波。
  不过,
  陆晨还是低估了他的影响力,
  他这一推荐,
  立刻便引发了无数粉丝的平均,尤其是喜欢贾导作品的粉丝,更是对陆晨这一行为充满好感!
  不仅仅引发了粉丝的议论,
  而且这件事在业内也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关注,
  陆晨是谁?
  那可是现如今导演第一人。
  不仅仅是国内的,也是国外的。
  让陆晨有些意外的是,贾导亲自给他回了电话!
  表示感谢。
  对此陆晨不禁摇摇头。
  只能不停的说“不客气”之类的话。
  贾导的确应该感谢陆晨。
  因为陆晨一句话。
  这部电影的第二天的票房就多了两个亿!
  倒不是说陆晨一句话就值两个亿。
  但也大差不差。
  不过,
  这些都不是陆晨比较在意的。
  陆晨在意的是这一来二去。
  他和贾导的关系又加深了不少。
  他和贾导之前也算是认识,不过,关系程度上也仅仅限于认识。
  没什么直接联系。
  华国的第六代导演都有一个“通病”。
  他们的电影大多数都无法顺利在国内上映,不论是贾樟科、娄叶,还是管湖、王小蟀等。
  他们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家国天下和民族大义,而是着重于挖掘社会底层的现实与人性的丑陋面。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当属贾樟科。
  大多数国产电影都是镀了金,
  美了颜的生活,与现实几无可比性,反而会造成一种错觉,即华国只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
  但在贾樟科的电影世界中,他一直在提醒观众,华国的社会百态,包含小镇里的挣扎与落后。
  而且他的镜头或者故事都似乎从未离开过故土,那里有他的曾欢笑过的时光,有他曾暗恋过的姑娘。
  故乡是他最珍贵的宝藏。
  贾樟科曾说:“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伱撞倒的人。”
  陆晨还是挺认同这句话的。
  其他的不说。
  陆晨真心觉得国内缺他这样的导演。
  他走的是新现实主义路子,
  至少底子是。
  视野往往是凡夫俗子的生存状态,通过描绘普适的情感道德的失落留守,来探索生命尊严与价值。
  这个电影形式的选择,
  多多少少都与接受过现代自由思想的成长历程有关。
  这些意识都铬印在他的电影里。
  而电影特有的感染力,让这些东西变得生动有力,有滋有味。
  总的来说就是。
  华国也缺这样的作品。
  “陆导很有意思啊。”
  业内的很多人看到陆晨给贾导的电影做了推荐,意味深长的说道。
  要知道陆晨和他们这些导演那可是经常闹得不愉快的。
  在加上陆晨是大片的大表。
  还真让人有点难以相信陆晨会主推推荐这么一部文艺片。
  “他是个很纯粹的人。”
  也有人这么评价陆晨,在这些人的眼中,陆晨也是个真正关心这个行业的电影人。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陆晨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师了。
  而且也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也曾在不少的场合替年轻导演说话,当然。
  这个过程中也不少怼一些倚老卖老的导演。
  因为陆晨的存在。
  导演好几位导演已经提前退休了呢。
  甚至有的至少提前了十几年。
  “没真想到啊。”
  “短短几年,他竟然成长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在过去。有人告诉我,未来会有这么一个年轻人横空出世,不靠背景,不靠金银,可以闯出这么大的基业,改变了华语电影,打死我都不相信。”
  业内不少人都在感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