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科学院

  元亨十四年。
  苏定方病重,这自家女婿不说,李重也不知道。
  听闻了苏定方病重后,李承乾也是请孙神医去看了看。
  只能说这有时候吧,年老这种东西,就算是孙神医也没什么办法。
  不过好消息是……
  这几年的时间,张仁亶倒是把苏定方的兵法都学得七七八八。
  姚元崇这边也有学,只是,他只是粗略地学学,并没有张仁亶学得那么地有兴致以及自己的主张。
  李重听完了自己女婿的话,也是叹了一口气,「这生老病死,本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能活到如今,已经算是不错了。苏烈今年也有七十多了吧。」
  张仁亶便道:「老师他今年已经七十有六。」
  李重便道:「那就是了,古往今来,一般能活上八十岁的,都算是比较少了。」
  「只是让人不得不感慨,他这一死,说不定,就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见两人都一副乖宝宝地坐在那,盯着自己,一脸不懂的样子。
  李重也是解释道:「如今,大唐的那些开国的将领,都已经去世了。」
  「苏烈跟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苏烈这一去,这也就意味着,大唐的第一代所有能征善战的人,都已经全部没了。然而……如今这新生的一代,又没有几个看上去是厉害的。」
  「大唐这接下来的对外作战,恐怕要打一个折扣了。」
  姚元崇便道:「这不是还有张弟么?」
  李重看了看张仁亶,很明显,他的眼神当中透露着对张仁亶的不确信。
  毕竟,李重知道有一个程务挺,还有一个黑齿常之这些人。
  说起来……
  这黑齿常之呢?
  是不是在打百济的时候,已经一不小心被打死了,还是说现在正在李治那?
  不管怎么说。
  到了这个阶段,大唐打仗几乎已经输赢各一半。当然!这是不曾考虑有火炮在的情况。
  不过,这有火炮,反倒是更加让李重忧虑。
  毕竟……
  万一有火炮都打不赢,还出现给别人送火炮的窝囊废,那就更惨。
  只见面对自己丈人对自己的不确信,张仁亶也是不敢大放厥词。
  如果是别人,那也就算了。
  他高低得说说自己有多厉害。
  可毕竟眼前之人是自己的丈人。
  另外……
  这打仗毕竟是一件十分凶险之事,还是不要说出来,让人生生地担心了。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张仁亶也不愿意去打仗。
  除非……
  大唐实在是没人了。
  见张仁亶也没有说话,李重便算了。
  还是直接跳过这个话题吧。
  其实……
  李重是想给机会,让他们自己跟李承乾说。
  你们现在才是朝臣,而我不是。
  大唐目前存在这么大的一个漏洞跟缺陷,接下来该怎么做,这些,你们都是可以向陛下提出自己的意见的嘛。
  见完了两人后。
  李重便又回到小院。
  到了晚上……
  接着教五名倭国少女该如何侍寝。
  苏定方应该是快要没了,不过还好的是,至少薛仁贵跟裴行俭还在。
  只能说……
  还能再撑一阵子。
  然后……
  在被孙思邈给治疗了三个月后,对方还是不幸离世了。
  苏定方还有一个儿
  子,名叫苏庆节,只是跟大部分的二代一样,并没有什么十分出众的能力。
  苏定方死后,李承乾也是随后便给苏定方定了一个不错的谥号,另外,该赠的官职,也是一点都不吝啬。
  甚至……
  如果可以的话,把对方加入凌烟阁,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
  只不过吧……
  就李承乾这一朝,好像能加凌烟阁的人数也太少了,现在就光苏定方一个,这好像也不太好这么做。
  三个月后。
  再次听完了自己女婿说的,陛下对苏定方死后的处理,说起来……李重也是想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以前的工匠团队,好像也差不多死的都死了吧。
  于是……
  李重便给李承乾写了一封奏疏,为了鼓励科学精神,李重觉得,很有必要给这些为了大唐的蒸汽事业而提供了巨大贡献的人,给立一个碑,或者是找几个石匠,把他们生前的相貌,给刻成石像,然后放到科学院里面。
  【鉴于大环境如此,
  李重把这些元老的名字都写了下来,并且,也稍稍地写了一下他们所做的贡献,把这些,都一一地呈现到李承乾的桌面上。
  李承乾在收到了奏疏后,也觉得,这些人的贡献不亚于那些开国的名将,于是,便准了李重的奏请。
  不过李承乾还是不得不再问他老师一句,要不要把他老师的石像也给刻上。
  这个……
  李重就觉得吧,这貌似不是很礼貌,因此,就算了,而且,他也不是那种那么重名声的人。
  李承乾这才作罢。
  另外……
  你这光给人刻个石像肯定是不行的,对于这样的功勋元老的后代,也要多多地照顾一下,这样以后别人才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为大唐卖命。
  比如说,让他们的子嗣可以到国子监读书。
  又比如说,给他们的子嗣日后当官,提供一条特殊的人才通道。
  这一套操作下来。
  只能说,科学院便再也不是那个没人看得上的工匠聚集地。
  相反!
  日后指不定李白都得去科学院碰碰运气。
  到科学院学学怎么打螺丝。
  当然了!
  前提条件是,这个时代后面还有李白。
  经过李承乾这么一弄,科学院的工匠的地位一下子便提升了上来。
  虽说目前可能还是比不了那些正儿八经的通过科举考上去的吧。
  但是!
  母庸置疑的是,将来,科学院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而且,逐渐便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大唐所有阶层都不可忽视的一种存在。
  毕竟……
  科学院对这个世界改造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元亨十四年这一年的年底。
  科学院那夸张的改造能力,便又再次展现。
  风陵渡黄河大桥桥墩在今年也是完成了施工。
  趁着这些年,这北方一直都干旱,黄河水浅,水流也不太急,正好可以把所有桥墩都打下去。
  等这桥墩都打好了以后,剩下的桥面的铺设也就简单多了。
  预计,接下来可能只需一年到两年时间,便可以完成整座桥的建设。
  一旦这路通了,不管是在上面走蒸汽机车,还是走马车,甚至是行人,都将十分方便。
  像是以前用小船载人、载货过河都将成为过去。
  此消息一出,又是震惊朝中群臣好一
  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