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飞机推重比

  永隆八年。
  毫无疑问,张遂出名了。
  甚至于,张遂还有那么点不好意思。
  毕竟……
  九成的东西其实都是李重准备的,而他只是完成了那最后的一小步——计算,结果,他就被人无端端地贴上了什么李重的弟子,说不定能李重有什么亲密的关系这样的标签。
  好在……
  这张遂虽然头脑聪明,却长得并不是很好看。
  否则……
  李重那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真的!
  他不好男色!
  本来李重也想着,自己要不要发表一个声明。
  不过想了想……
  还是算了!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你越是解释,就越是掩饰。
  时间会让所有人明白,张遂他的确是个天才。
  说实话。
  这也让李重不由得怀疑,这张遂,说不定是历史上的某个知名的人物。
  不然……
  没道理啊!
  当然!
  李重也就是随便地猜猜,其实……如果真的只是无名之辈,那也是有可能的。
  试问……
  能够被编入唐史的,哪一个不是少年天才,好读书?
  这样的人,其实比比皆是。
  另外……
  李重确实不知道在大唐有一个叫做张遂的人数学这么牛。
  大唐的数学,很早以前也已经是说过了。
  其实相对于魏晋南北朝而言,其实是倒退了的。
  在李重的印象,李淳风已经是大唐的巅峰,还有一个,应该就是一行了。
  不过一行是个僧人,而张遂不是僧人。
  李重便不由得看着张遂心想,这人会是一行么?
  一行很牛,好像比李淳风都还要牛那么一丢丢。
  话说……
  一行又是那一年的?
  应该是要到唐玄宗的时期了吧。
  对于张遂的苦恼,李重也只能是像李二那样摸着胡须表示:“这是你应得的,别那么虚。我可不是特意地让着你,让你的名字排在前面,而是真要没有你的话,确实,我也没想通这里面的关系,老了~”
  说到了最后,李重竟然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
  说得好像他不老的话,就能算出来似的。
  张遂却是认真恭敬地回道:“李老你那么聪明,怎么可能想不通这里面的关系呢。而且……我只不过是完成了计算这一步,其他都是李老你解决的,实在是有愧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前面。”
  李重便道:“我虽说是完成了九成的事,但是就差那一成没完成,那就什么也不是。别管这些了,你还是继续要研究化学吧。”
  张遂:“可我没了方向。”
  最主要还是被李重给打击的。
  李重便道:“我此前与你说的那些,你也不必太过于在意,毕竟……这东西也很难直接被证实。接下来……既然你没有目标,那我就给你一个目标吧。”
  张遂:“是什么?”
  李重便道:“你听说过飞机?”
  张遂这些年陆陆续续,看科学报,也看到过一些。
  张遂:“有一点了解。不过不是很懂。”
  李重便道:“要想制造出能够飞得起来的飞机,这飞机的外壳,就必须要使用到一种密度比铜铁都还要小的金属。我认为……这种金属必然存在,只是……要想把它提炼出来的难度,比提炼铜铁都还要困难。我希望你能够把这种金属提炼出来,这样一来,飞机也就能够被制造出来了。”
  事实上……
  这些年,辽东这边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升级。
  甚至……
  既然金属外壳不行,那使用硬木行不行?
  除了必要的飞机的框架还是使用钢或者是铁,其他全部使用重量更轻的坚硬的木头来代替。
  不过……
  这不跟张遂说起这个,李重都忘了,他如今,是不是可以把电火花打火技术给点出来了?
  毕竟……
  他现在对电的理解以及运用,早已不是当初可以比的了。
  而要想飞机上天,必须得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铝的问题。
  另一个,就是发动机的推重比。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人利用最简单的蒸汽技术,而实现飞机上天。
  但那纯属特例。
  而且……
  人家好像也不是直接烧的煤炭,而是烧的煤粉。
  之所以最简单的蒸汽技术不行,就是因为这推重比不行。
  什么是推重比?
  科学的解释就是说——飞机发动机推力与发动机重力或飞机重力之比。
  众所周知,如果是把一个大锅炉安装到飞机上,那这飞机不管是在重量上,还是在燃烧是否充分这一点,都远远不如汽油发动机。
  这也就是为什么飞机最起码都要用汽油或者是柴油的原因。
  第一个铝的问题好解决,就如上所说,实在不行的话,那就使用木头呗,把能减轻重量的地方,都给它减轻一下重量。
  然后……
  这发动机的推重比,就只能是用汽油发动机来解决了。
  之前……
  李重对电还没什么研究的时候,当然不好做出汽油发动机的火嘴。
  不过现在……
  李重也只能说,感觉还挺简单的。
  毕竟,无非就是一个升压然后产生电火花,进而击穿空气的过程罢了。
  他玩特斯拉线圈都可以无限击穿空气了。
  另外……
  这蓄电池的话,得使用密封得好一点的蓄电池,否则,飞机在天空上进行各种动作,说不定会很容易泄露然后出事。
  想到就做!
  李重当即便给辽东这边修书一封,然后让他们派一些工匠过来,让他们配合自己,完成这一项工作。
  辽东这边……
  在收到李重的书信后,也是立刻就派出了其国内在这方面研究最深的工匠。
  李重本以为有那位之前自己看好的年轻人。
  不过具体这年轻人叫啥,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都已经是有点忘了。
  当辽东的工匠到了以后,李重稍稍地问了问,这才重新得知对方的名字。
  并且……
  还得知了,对方很早就已经是去世了。
  这大概也是一些工匠的通病吧,由于长时间的废寝忘食,结果生活习惯不是很好。
  所以……
  往往很容易年纪轻轻就得病。
  李重对此,也只能是表示,对方对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希望以后辽国的国君能够好好地对待这些为了科学发展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然后接下来……
  就是设计发动机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