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说服

  听见李重这么一说,孟郊也不跟李重装了。
  本来是看在对方是小孩子的份上,说不定自己低声下气一下,对方就会放过自己。
  毕竟……
  在他看来,小孩子还是很好哄的,结果换来的,却是对方的轻视。
  对方还以为是他怂了呢。
  所以……
  接下来孟郊也是很快便脱下了‘伪装’,直接十分正直地道:“殿下,臣是朝廷官员,不是大街上给小孩子说故事,卖糖的。殿下的请求,请恕臣没有办法做到。”
  画风又重新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
  李重也没有说话,只是等了一会,这才叹了一口气道:“世人不懂本殿下的心啊,为何人人都小看了这些故事,难道……这烽火戏诸侯、这鸿门宴,就不是故事了?”
  “本殿下只不过是想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史书,变成人人都能传诵的故事,然后……再通过这些故事,进而教化世人,让他们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要知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可读史,是有难度的,一本《三国志》,全都是每个人的列传,看过的人,都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
  “而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通过一本《三国演义》,也就是编出来的通俗故事,勾起读书之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进而再去深入了解史料。”
  “那即便是再枯燥无味的书,可能在不愿读书的人看来,也都会立刻变成一杯甘醪。”
  “而且……”
  “难道大街上的故事,就不能教人道理么?非得要看正正经经的史书,才能教人道理么?”
  “你对大街上的说故事的人的看法,实在是充满了偏见。”
  “即便是神鬼志异,当中也有一些是教人向善的。”
  “虽说……”
  “这种效果可能并不会很明显,更多是被人一笑置之。”
  “可说不定,一万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恰好用上了?”
  只见李重对着孟郊,就是一顿的数落。
  被数落着的孟郊,也不得不反思自己,仔细地琢磨着李重的话。
  他倒也不是那种听不进别人话的人。
  只要是对方讲得有理。
  只见李重又道:“这其实是一件教化万民的大事,只是……这种事,就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你永远不知道,这故事当中的道理,什么时候,可能就会用上。”
  “又或者说……我宁愿他们一辈子都用不上。”
  “因为……用不上,便说明他们过得很好。”
  虽说不知道李重最后这话的意思。
  不过……
  孟郊接下来确实有被李重给说服了。
  认真想想……
  好像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之所以他会对大街上的那些神鬼志异,存在偏见,其实……只是他个人觉得,这有点不入流。
  若是放到平常,他倒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毕竟……
  人家在大街上说故事,也没有影响到他什么,他最多可能也就是一笑置之罢了。
  主要……
  方才是殿下想让他堂堂大唐官员,去做这样的事。
  他因此这才觉得,这有点侮辱了他的身份。
  经过殿下方才那么一讲解,好吧!
  虽说他还是觉得,这就是消遣的东西,但至少……
  还是让他明白了,在消遣之余,说不定还能起到一丁点的作用。
  然后……
  孟郊便道:“可臣确实时间不多。不过殿下方才的话,臣仔细地想了想,也不是完全毫无道理。如果可以的话,臣会拿出自己空余的不当值的时间,去尝试一下。”
  李重便道:“不要说尝试,日后,你写完了,我可是要印上成千上万本,甚至是十万,百万本,到时候……我打算把书卖到辽国、交趾这样的地方去。西域,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考虑。”
  孟郊:“……”
  “这又是,有何目的?”
  李重便道:“当然是赚钱啊。不赚钱怎么印更多的书,不印更多的书,如何让大唐的每一位百姓,都得看得起书。我的目标是,人人都能读得起书。人人都能明白事理!”
  好像……
  这会革了自己的命。
  不过……
  也想不了那么多了。
  总好过原地踏步,到时候……自己把自己给拖死要好不是?
  而且……
  说是那么说,其实,要真的想做到像他说的那样,只能说是任重而道远。
  就算是到了后世,那也不是人人都能明白事理,更别说是现在了。
  说实话!
  孟郊可以看得出来。
  殿下是带着某种远大的志向的。
  只是……
  如果殿下他的这种志向能不要那么偏,那说不定会更好。
  而且……
  这副小小的身躯,讲道理,根本撑不起这远大的志向。
  倒不是说孟郊小看他。
  而是……
  这实情就是这样!
  孟郊:“可殿下,臣确实不会写。”
  李重:“你不会,我可以教你啊。呐,这里前半部分的提纲,我都给你稍稍地整理了。”
  “开局是黄巾之乱爆发,然后有三位英雄,刘关张,打算自募乡勇,报效朝廷。”
  “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的曹孟德。”
  “只能说……”
  “在接下来写的过程中,最好是要尽可能地还原他们本来的面目。”
  “你就比如说,东吴它爱萝莉,曹魏爱人妻,以及蜀汉爱搞基。”
  孟郊:“……”
  李重:“咳!我的意思是说,东吴擅长自保,曹魏呢,目标是一统天下,至于蜀汉……就是恢复汉室。”
  “要写出东吴的墙头草,两边倒,曹魏的一统天下的气势,以及蜀汉的忠勇。”
  “尤其是这个关羽,《三国志》当中,可能仅仅只是记载了他跟张辽说的一番话,说刘备是他兄长,曹公对他也不错,但是如果能得知他兄长的消息,他一定还是会回到自己兄长的身边。”
  “此时……在关羽回到刘备身边的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进行一点点艺术上的夸张,比如说,说他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回到刘备的身边,期间,更是过五关、斩六将。”
  孟郊只能说听得一脸懵。
  李重也知道,这一时间,确实有点难以理解。
  不过……
  接下来他给他举举例就好了。
  首先……
  要先拿出一本《三国志》,然后,对照着正文,李重便教孟郊如何进行合理的夸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