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这样很好

  不过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怎么能赚回来这么多?
  该不是走了什么邪路吧?
  “娘,您就别担心了,我瞧着阿兄和以前不一样了,说不定有什么好法子能赚到钱。”半晌之后,英娘小声的对母亲说道。
  虽然她也觉得不能相信,可是,她还是决定对阿兄予以信任。
  母女两个愣神的功夫,院子里安静了下来。
  等娘儿两个到了院子里的时候,只看到院子里摆着不少的东西,人却都已经走了。
  “况儿……”米氏很想问,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弄来的,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
  儿子是个正直的人,违法乱纪的事绝对不会做,英娘都能相信,她是做娘的,怎么能不相信?
  “娘,院子里冷,咱们还是先将这些都搬到屋里,再慢慢说。”祝况脸上带着笑意道。
  一家三口人齐动手,来来回回好几趟,才将院子里物品都搬回到屋里。
  祝家的小院子并不大,统共只有三间住人的屋子并一间杂物房一间厨房。
  肉和菜搬到了厨房里,布料干果点心则搬到了米氏住的正屋里。
  只是来来回回的几趟,祝况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不得不承认,这具身体真的是当得起身娇体软四个字啊。
  “我瞧着,咱们过年就是不置办年货也够了。”
  这么多的东西,祝况都能想到,绝对不是因为要请自己帮忙,而是有意交好。
  “况儿,这到底是咋回事?”米氏还是觉得心中忐忑。
  祝况这才将事情说了一遍。
  “你是说,你帮着人做账房才得的这些?”米氏显然也没想到。
  儿子以前是绝对不会沾手这些俗事,可现在,为了给家里换钱竟也能舍下脸面去做,米氏不觉眼睛又湿润了。
  米氏浑然忘记,账房先生也没有这样能赚钱的啊。
  祝况没发现米氏的情绪不对,他正看一匹淡蓝色的料子打量。
  他虽然对衣裳料子没有研究,但也能看出来,就这个时代来说,这料子倒是真的不错,看得出来是好东西。
  “我看着这匹布倒是素净,正适合给你做衣裳穿。”
  家中有孝,花红柳绿的颜色不能穿,但这样淡淡的蓝色,倒是合适的很。
  小妹子懂事,他这个做兄长的,当然也要多疼爱妹子一些。
  “阿兄,我有衣裳穿,不用给我做,先留着吧。”祝英娘眉眼弯弯的说。
  阿兄心疼她,她却不能不懂事,家里不像以前了,要节省些。
  这些布料还是留下来,等将来哥哥成亲的时候用。
  阿兄会疼人了,她也要懂得心疼阿兄和娘。
  “你衣裳都洗的发白了。”
  祝况早就发现了,这几天,小姑娘一直穿着这一套衣裳。
  他倒是不怀疑妹子没有其他的衣裳,而是猜测,妹子其他的衣裳都是颜色不合适这时候穿。
  实际上,确实是如此,英娘今年十三,平日里的衣服,都是鲜艳的,家中有丧,就不能穿了。
  英娘还要说什么,祝况说:“你且放心,阿兄以后能赚大钱,不差这点儿布料。以后,我还要让你和娘穿绫罗绸缎戴金银玉饰。”
  英娘虽小,却也觉得,这日子有指望了。
  “娘今日就给你裁衣裳。”米氏笑道。
  她虽然对儿子略微疼爱一些,可到底也不曾亏待过女儿,家里条件不好没办法,只要有条件,还是想对女儿更好一些。
  祝况打算锻炼身体,这个时代可没有健身器械,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跑步。
  第二日一大早,当祝况穿着短打准备出门去跑步的时候,米氏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这还是她的儿子吗?
  他以前不是总说,这是下等人才穿的衣裳?
  “况儿,你这是干啥?”米氏问。
  “娘,我觉得我这身体太羸弱了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想锻炼锻炼。”祝况笑着说:“我大概有半个时辰时间就回来,娘,你们先吃饭,不用等我。”
  说罢,祝况已经出门离开。
  米氏张着嘴巴,半晌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娘,你这是咋了?怎么傻傻的站在院子里?”英娘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米氏这副呆愣的样子,忙就问。
  “英娘,你觉不觉得,你阿兄有些不一样了?”米氏忙就拉过女儿的手说道。
  “阿兄和以前也是有些不一样了,不过这样很好。”英娘想了一下说。
  阿兄以前可不像现在这样好,是个只顾着自己的,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读书人,其实就是自私,只想着自己。
  现在阿兄可真好,不光有了好吃的能想着她和娘,对她也亲近了很多,还能与她开玩笑说话。
  昨天晚上还问她,想不想学识字。
  以前,这可是想不都敢想的。
  米氏被女儿的话说的愣了一下,随即也扯出一抹笑容,可不是么,儿子这样很好。
  “英娘,娘知道,你是好的,可你阿兄,到底是要顶门立户的,娘这些年多疼他一些,你也别怪娘。”米氏握着女儿的手愧疚说道。
  女儿自是好,可是,她这些年确实心疼儿子更多些,现在想想,倒是愧对了女儿。
  “娘,我不计较的。”祝英娘低声说。
  以前的时候,她确实埋怨过,爹娘疼爱阿兄比她多,可现在,爹不在了,许多事情需要阿兄承担的时候,她就懂了爹娘的心意。
  瞧着女儿懂事的模样儿,米氏心里又是叹气。
  现在自己家男人这一去,两个孩子要是守孝三年,亲事都要耽误了。
  儿子也就罢了,女儿错过了这两年,就真的耽误了。
  “你阿兄愿意去衙门里当差了,咱们家的日子也能好过些。这几年,娘还能给你多攒一点嫁妆,虽然不能……算了,娘不说这个了。”
  米氏这样的想法要是让祝况知道了,肯定会觉得错过两三年才好,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就嫁人,未免太早了,万一早早怀孕生子,岂不是伤了身体?
  要祝况说,最好是等到十八岁再成亲才好呢,只可惜,在这个时代,十八岁就是老姑娘了,估计都嫁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