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吃嘛嘛香

  曹明华和曹园手拉手来到粤菜馆,她不明白为什么市区街头很多粤菜馆?还因为年代的原因都在繁华地段。在学校周边,校门口向西到高架,再向北走,不太远的地方有两家;校门口一直向北,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家。且这种粤菜馆不仅店铺面积大,从外表看上去都是很有历史的,看内部装修的风格也是像开了很久了。
  曹明华和曹园很喜欢吃这种本地化的粤菜,按道理说本帮菜应该更好吃,可现在她们能消费起的店铺,几乎找不到本帮菜馆,她和曹园又不习惯吃小吃店,这种分量少品种多的粤菜馆,便成了母女俩的首选。
  母女俩来的早,饭馆客人还不多,选一处挨着大橱窗的桌椅坐下。这样可以观看街道的风景,母女俩来吃饭不仅仅是吃饭,还会聊天说话放松下心情,这便会在店里停留很久,当然看街景是必须的。即便是什么也不说,坐在窗边看街景,也是一种享受,这是生活里的小确幸。
  服务员拿过来纸笔,曹园开始点菜,她也不用问曹明华都吃什么,曹明华就吃那几样,千篇一律不换样的。
  曹明华喜欢吃粤菜,是因为喜欢吃虾饺。她和曹园去过一次广州,那是曹园大二寒假的时候,曹园报一个国外的旅行社,去欧洲十国旅游。她和曹园约定,曹园回国的机票买到白云机场,这样省去到广州的单程机票。曹明华从上海到白云机场,母女俩在机场碰头,一起到广州转转。
  母女俩在广州待了五天,四天都泡在早茶馆,几乎把她们知道的广式餐厅早茶都尝了一遍,自此,曹明华更痴迷吃虾饺。母女俩回家还带了一箱广式腊肠,皇中皇的店铺里买的,广州的气候她不适应,但是虾饺和广式腊肠那是超级喜欢。
  服务员开始上菜,曹园看着窗外说:“妈,明天店铺里有两个人,你不用去了,我们去苏州转转吧?”
  曹明华夹一块酱鸭,用力的咀嚼,含糊不清的问:“怎么突然想去苏州玩?”
  曹园不看曹明华,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窗外的街景,“就是想着你没事了,想和你一起走走。”
  曹明华突然感觉曹园有点不对劲,母女俩相依为命这么多年,她对女儿的了解,几乎到了孩子“一撅屁股,她就知道她拉什么屎的地步”。
  “是不是有什么事?”
  曹园迟疑片刻,还是说:“没事,你别管了,我想通了再跟你说。”
  曹明华垂下眼眸,孩子已经长大了,有她自己的生活,也有她自己的秘密。孩子说,她便听着,孩子不说,她不问就是了,虽然心中会有失望,可孩子和她是不同的个体,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分享的。哪怕是夫妻之间都要有隐私,更何况是孩子和父母。
  曹园看曹明华低头不语,抓住她的手轻声说:“妈,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不知道告诉你什么?我现在要想清楚,等我想清楚了,我会告诉你的。
  你是我妈,我怎么会有事不告诉你呢?我现在是在下决心,做决定!就像你说的,你不想影响我的判断,我也想自己处理这些事情,这样不管什么结果,我不会后悔我自己的决定。”
  曹明华抬头看女儿坚定的眼神,报以微笑说:“我知道,我没有别的意思,你长大了,该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因为文化水平的原因,你的世界我真心不懂,我不能参与你的决定。
  很多事情也是我无法替代的,这也是你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别人告诉你的虽然是经验,但并不见的你都有用,你要有自己的判断。但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你记住我是你妈。”
  曹园默不作声,低头喝皮蛋瘦肉粥,她还点了龟苓膏,她几乎是不挑食的,只有极个别的不喜欢吃,第一个当属蒜苔。她不喜欢吃蒜苔,是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她爸爸研究生毕业一个人去绿洲工作,她和妈妈留在梁城,租住别人的房子。
  梁城种植大蒜,应该是大蒜基地什么的吧,反正是周边的农民都种大蒜。一到蒜苔下来的季节,满大街的蒜苔味充斥大街小巷,想躲避都不可能。空气中弥漫着浓郁刺鼻的蒜苔味,家家户户都吃,菜市场几乎不再有别的菜,在政府特别支持下,道路两旁都是拉着架子车,到城市里卖蒜苔的农民。
  别人家都有自己家的房子,她家在梁城没有房子,她爸爸分的一间房子在绿洲,她和她妈妈却不能去住。爸爸单位不解决家属工作,妈妈要留在梁城继续上班,她舍不得离开妈妈,母女俩继续留在梁城。她记得特别清楚,空气中的蒜苔味让她窒息,她自此就特别讨厌满大街的蒜苔味,吃蒜苔就感觉恶心。
  曹明华轻轻地问曹园:“明天我们什么时候去?要住在那边吗?”
  曹明华的问话打断曹园的沉思,曹园拉回思绪回答:“明天睡醒再说吧,苏州这么近,我们不用急的,就当是散步了。玩的累了就住一夜好了,不回来也没关系的,这几天你也歇歇。”
  “嗯。你这几天不用去上课吗?”
  “我导师开会去了,小导师在忙她家的公司,顾不上我们。我也不想找她,不然她会塞给我一大堆的翻译,我没心情给她干活。我这学期公共课也没有几节,基本上没什么课,再说现在也快假期了,我师兄们早就跑了,只有我还乖乖的待在实验室。这学期有两位在职的师兄,都没怎么见过他们,导师也不怎么管他们。”
  “你现在的事情我也不懂,没法给你建议,你这个理工和你爸的文科学生不一样,我自己都没有上过大学……”
  曹园打断曹明华的话,说:“妈,你那电大也是大学好不好。”
  “就算是大学,也和你这大学不一样啊,差的太远了。”
  曹园有点不耐烦的说:“好了,好了,不跟你争辩了。我还想吃叉烧,我再点一份。”
  曹明华摇摇头,无奈的笑笑,她明白曹园不是不尊重她,而是她没有像别人家的父母那样教育曹园。她厌恶曹妈的教育方式,那种把父母树成高高在子女之上的教育方式,令她不齿!
  她不知道她对曹园的教育是对还是错?她对曹园的反曹妈式教育,以至于现在曹园对她说话,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毫不顾忌。这种母女关系看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曹园不尊重她,她心里也明白,凡是教育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她已经五十知天命的年龄,还在乎他人怎么看她吗?可是她在乎别人怎么看曹园。
  她知道她的反曹妈式教育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可是她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因为她确实是也没感到有什么不妥。她五十年的生命中,几乎没有长时间交过朋友,她没有闺蜜也没有朋友,现在也就是有了同学群,她才算是交往同龄人。她不知道别人家的母女都是怎么相处的?真的是无法比较她的教育不对在哪里?
  曹明华现实能接触到的同龄人,就是收发室的江老师,可是江老师把她女儿养的又小又瘦,这是曹明华最最反感的。她认为这是父母没有用心,才造成孩子的瘦弱,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没有用心去养,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初曹妈只有曹明华一个孩子,也疼她给她买东西,可是也就仅仅如此,没有用心去喂养她。曹妈自己挑食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压根没想她这种行为,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曹妈如果什么都吃,也不会奶丿水给孩子吃了就拉肚子。而曹妈的借口是她体寒,改成其他方式喂养,一辈子都没想过,这种是不是她挑食造成的?
  ……
  曹明华胳膊支在饭桌上看街景,曹园也默默的吃东西,此时无声胜有声,母女俩享受这安宁的幸福时光,餐厅的喧闹和她们无关,她们只活在她们自己的世界里。
  曹明华小时候小学学校是划片招生,她上学早一年,因为不够上学年龄,她不能在她家所属的那片区小学上学,而是去了她奶奶辖区的小学。她奶奶家隔壁邻居的女儿,认识片区的小学教师,帮忙让她进了她奶奶家辖区的小学。
  她当时没有在奶奶家生活,不认识门口的小朋友。那时候一进的四合院都是住着好几户人家,几乎没有谁家是独门独户的。如果是二进院的四合院,住家户更多,能多达二十多户。小孩子的活动区域,就是在家门口和两三家的孩子玩,能隔着三五户便不熟悉。曹明华又是沉默寡言的性格,上学放学都没有同路的。
  本来那个时代各家各户都是好几个孩子,她家当时就她一个孩子。当时她都是跟着家门口的几户人家孩子屁股后面跑,希望那些孩子不忙的时候跟她玩。跟着孩子跑的次数多了,她便不愿意跟了,她感觉因为她没有兄弟姐妹,别人总是欺负她。
  曹明华和同龄的女孩子吵架,她们姐弟三人一起上,虽然最终还是她打架赢了,可门口的其他小朋友,却是站在那姐弟的立场上说话。自此,她宁可一人待在家,也不愿意多和别人玩。
  曹明华上小学和门口的小朋友也不是一个学校,她更是形单影只,不仅仅是上学放学没有小朋友就作伴,回到家也是一个人安静的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