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只吃白菜芯

  母女俩转悠到曹园买包的店铺,前面有几位顾客在排队,曹明华惊讶的问:“这还排队吗?和吃饭一样客满?”
  曹园解释道:“不是的,这家店是一对一服务的,一名店员只接待一家客人,所以才排队。”
  “俄,那就排队吧。”
  店铺没有多大,一个大展厅框架货架组成隔断,曹明华伸头看看,里面并没有多少客人。店铺里相比较很安静,也就没太在意这店铺和其他的店铺有什么区别。对于她来说,逛街早已没有吸引力,她也没有购物的欲望,买个不买都行,无非是曹园看到什么想买的,仅此而已。
  一位身材高挑的店员过来,委婉动听的声音:“欢迎光临我店,二位请进。”
  母女俩在店员的带领下开始逛货架,货架上放满了包包。曹园高兴的拿起一款绿色包包,左看看右看看……曹明华也不明白这包包到底好看在哪里?这绿的颜色真的很绿。
  曹园问店员:“这款包包才到的吗?我之前没有见过?”
  女店员穿着深色职业装,带着紫色布手套,肩背斜挎黑色小包,手持一台手机。笑容可掬的回答:“是的,这款是刚从正品店到我们店的。”
  “到你们多久了?我昨天去买包还没看到。”
  “是昨天到的,今天才上架。可能其他的店还没有上架吧,规定是统一上架,可是还是会有时间上的早晚。”
  曹园爱不释手继续看包,曹明华无聊的站立陪着,店员一直微笑陪同。曹明华轻叹,这样的活,她干不了。
  曹园终于放下包包,店员帮她把包放回原处,母女俩继续一步一步的慢走转悠,主要是店铺不大,快走几步就到头了。如果不是货架做的隔断,店铺里还能来回走几个转折的话,依曹明华平时的走路速度,两三步就到后门出口了。
  母女俩一步一挪的速度前进,主要是曹园一个挨着一个的看包,曹明华实在是不明白,这些包包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她自己可以说四十岁之前,就没有提过什么像样的包,出门就是随便找一个提兜,装着就走。
  即使在没有曹园的少女时代,她也没有买过什么包包。有曹园之后,那就是拿着曹园的小背包,连个钱包也没有,零钱往衣服兜里一装,提兜里塞一卷卫生纸,带一瓶曹园喝的水就OK了。曹明华微微一笑,和曹园的生活相比,她这一辈子过的多么糙。
  她是活得很糙,曹明华有时候也奇怪,曹妈至今还有很多的怪癖,曹园也是做事细致之人,为什么到她这就变了样子?她从小就听曹妈的抱怨,说她在曹奶奶家过的日子怎么不舒心。曹妈说:“我吃不下饭,每天只能吃点白菜芯,就这恁奶奶就看不惯。”
  曹明华从小听曹妈这样说,没有感觉曹妈说的有什么不对,她认为高雅的妈妈,就应该比姑姑们都高贵。只是在她结婚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王宏伟几天便不干了,问他“为什么只能吃白菜帮”?一颗白菜也就一个白菜芯,曹妈是吃白菜芯的命,那别人就是吃白菜帮的命吗?
  曹明华这才意识到,在曹奶奶家是曹姑姑们吃白菜帮,在曹妈分的房子家里是她和曹爸吃白菜帮,她结婚搬走以后,真没有注意过,这吃白菜帮是谁的命?现在曹妈跟儿子过,还是只吃白菜芯吗?那她儿媳妇会吃她的白菜帮吗?曹妈可不是吃了白菜芯,会把白菜帮扔掉的人。
  曹明华唏嘘不已,曹妈这一辈子,也不知道是真的糊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什么就会认为家人必须让她吃白菜芯?曹妈两岁没了爹,跟着曹妈的妈改嫁到了后爹家。听曹妈说她十四岁做拖油瓶到后爹家时,后爹不让她继续上学,而是让她跟着去当小工干活,不干活的话回家就没有饭吃。
  这种在后爹家受气受虐待长大的孤女,怎么会养成只吃白菜芯的嗜好?曹明华有时候就冷酷的想:不知道曹妈她后爹家人,会不会让她吃白菜芯?恐怕是不干活,连白菜帮都没有的吧。那曹妈为什么会到曹奶奶家,就养成了只吃白菜芯的嗜好?答案无非是曹奶奶家人给惯的、给宠的。
  呵呵,曹妈竟然一辈子还看不起曹奶奶家一家子,从来都是用鄙视的眼光和语气说曹奶奶家人。曹妈真的是从来没有想到过,“没有你的纵容,就没有我的胡搅蛮缠”这句话。不能用“吃爷的、喝爷的,还骂爷”来形容曹妈,可事实上也是差不多的。曹妈没有伺候过曹奶奶曹爷爷一天,现在却住着曹奶奶死后遗留下的房子。在曹明华的记忆里,曹妈都是喊曹奶奶为“白毛儿老婆儿”,从来没有尊敬过曹奶奶。
  “妈,你看看这鞋子怎么样?”
  曹园的话打断曹明华的思绪,她现在是根本身不由己的想曹妈和有关曹妈的一切往事。
  曹园手里拿着一双闪光银色贴片鞋,曹明华感觉款式一般,她在网上购物多年,也不是白给的,对于流行趋势,还是多少知道的。
  “不好看,这种款式是经典款式,但是我感觉你穿太老气了。”
  “妈,你看看这鞋子上面有logo,我就是看有这个才想买的,之前我在正品店看到一双这样的皮拖,要一万多呢。”
  “这双多少钱?”
  店员接话说:“这双鞋4200,是将近打六折呢,刚刚才从正品店过来的,之前卖七千多呢。”
  曹明华机械的点点头,她早就对这些没感觉了,这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数字,问问价格无非是没话找话,曹园想买就买了,她不会因为这个感觉有什么不能接受。来上海这么多年,尽管两点一线在学校里生活,可学校里不乏有钱人,一双鞋子一万多的也很平常。
  “你试试能穿不能穿?一般这种鞋鞋口的地方会非常紧,我的脚面高,都穿不了这种鞋。这种鞋的鞋底还非常硬,根本不能长时间走路,你看看能不能穿吧。”
  曹园一阵暗喜,哈哈大笑,“妈,买这种鞋都不是穿的,就是供着它,让人家知道你有一双这鞋。哈哈……”
  面向店员说:“你帮我拿36码的。”
  曹园开始试鞋,她明白妈妈说这话就是默许能买了,对于她的要求,妈妈几乎是有求必应。当然,她也没有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她想都不想,明明知道买不了,何必去想呢?她的书不是白读的,理性看待世界是书本教给她的第一道理。
  曹园自小时候懂事起,就没见妈妈对这些感兴趣过,买东西很多时候是无所谓的态度。她长这么大,也就见过两次妈妈特别想买衣服。一次是在她上学的时候,妈妈看《粉红女郎》的电视剧,特别想要一件带兔毛边的织锦缎棉袄;另一次就是前几年,特别想买一件貂皮大衣。
  妈妈买貂皮大衣的起源还是因为她。她高二那年过年,一家三口人去曲阜孔庙给她上香,祝愿她高考顺利进行。为了这次祭拜,妈妈特意一千块钱从网上买了一件兔毛大衣,穿着开车去孔庙。
  祭拜之后三人顺便转了泰山,在上山的缆车里,有一位穿着貂皮大衣的女人,妈妈的兔毛大衣和人家一比,立马原形毕露是地摊货。如果不是天气冷,妈妈就会当场脱了兔毛大衣。可是即便如此,妈妈也只是在前两年貂皮大衣大跌价时,才在双十一零点抢购一件貂皮大衣,为此还和店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磨嘴皮,最后把中奖的一千元要回来。
  对于奢侈品,妈妈更是从来没有感觉,妈妈经常说:“两个人都买那得多少钱?我只有挣一个人消费的能力,那就你来花我来挣吧,分工合作,总要有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
  是的,妈妈对于这些几乎不在乎,不是想要,而是根本无所谓,曹园也是常常说妈妈的“品味低”,可是没有妈妈的低品位,怎么把她养成这样?正如妈妈说的“两个人都花,没有那么多的钱”,她们是普通人家,没有那么多的钱。
  曹园在旁边试鞋,曹明华在旁边帮她拿东西,母女俩出门从来都是很机警之人,这得益于在梁城生活的环境。梁城曾经发生过一起案件,一年轻母亲正骑车的时候,身后的小孩座椅里的孩子,被坏蛋给偷走了。曹明华听说后,吓得走到哪里都是提心吊胆。好在曹园也是机警之人,他的情绪传染给曹园,曹园几乎到了她看一眼,立马心领神会明白她想说什么的地步。
  这么多年,母女俩出门,不管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还是国内国外天上地上海上,母女俩都是小心翼翼,看紧钱包和证件。只是曹明华这两年,明显感觉她记忆里下降,有时候才警惕性不高。其实这也和这几年在上海的生活环境有关系,没有在绿洲需要时刻警惕的环境,人自然就渐渐的松懈了。
  曹园在国外生活,更是快演变成了小白兔,国外的生活环境和国内相差太多。曹园之前去法国学习,曹明华跟着她去了一趟欧洲,了解了欧洲的生活状态,自此曹园在国外她不担心,回国后反倒是经常担心。
  给曹园买镯子那年,母女俩回一趟梁城,出火车站迎面而至异样的眼光,让曹明华恨不得把那些猥琐人的眼珠都给挖出来,她咬牙切齿痛恨,怎么就遇到这种人?她以为这么多年,梁城会有些变化,没想到还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