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王前传 第64章 大逆不道,赵常陵

小说:北凉王前传 作者:北凉老人 更新时间:2024-08-07 08:49:09 源网站:顶点小说
  (错字病句,校审完毕,各位可以看啦。)

  袖藏半寸旧,谈笑取人头。

  温和甩了甩手中那把六寸短刃,这是他的习惯动作,

  这明明是一把杀人滴血不沾的异宝符刀,可从上辈子开始就养成的习惯,这一世,他还是继续保持着这个曾被吕祖笑骂为怪癖的陋习。

  随手挥了挥衣袖,一道徐而有力的劲风,将那几个阎罗要他三更死,没人能留至五更的短命鬼,连兵器带尸体,都卷到了三丈开外的悬崖下面。

  山崖下面,正巧是一处狼窝,多了没有,百十匹狼,只多不少。

  那几具尸体落入山下,等不到天亮,就该化做狼粪了。

  此情此景,温和对徐虓的那句‘裆下很惆怅’又多添了一层明悟。

  开酒楼不怕大肚汉,阎罗王只愁死鬼少。

  但凡事都讲究个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连着半个月,天天被人当成弱鸡劫掠到荒郊野外。

  然后,这些人好像都是师出同门一样,上来二话不说,就要先斩断他一根手指,给他来个下马威。

  吓唬谁呢?

  别说是斩断一根手指,就是把你们的六阳魁首都取了下来,温和这个红衣阎罗也不能让这些无名之鬼给吓住啊。

  温和没有问他们的口供,就算有人要主动交代,温和都懒得去听。

  徐虓得罪的人,无非就是那么几个;返京的徐良、回山的张泽、突厥的公主,还有那个废话贼多,总给自己加戏的死鬼辛无愧。

  他温和只是徐虓的同路人,围碟小食,他可以替徐虓尝上几口,正餐大菜,还得留给徐虓去亲自品尝。

  可惜自己前世的修为,有九成都用来开轮回、清黄泉了。

  黄泉路上,剿杀了百万拦路戾鬼,除恶,亦是行善。

  百万戾鬼,渡了是功德,灭了也是功德。

  虽然损失了九成修为,但也捞到了这桩大功德,倒也算得上是因祸得福了。

  再有一纪的时间,自己便可以将神魂蕴养如初了,等到十二年之后,恢复了前世十成的修为,再加上灭百万戾鬼的大功德,应该可以冒险冲击一下那个境界了吧。

  许久之后,一只头眼如猫的夜枭从悬崖上面飞了上来,它的利爪上还叨着一块鲜血淋淋,带着棕黄色皮毛的活肉。

  “你这家伙倒是厉害,我以为你顶多在下面混上几口腐肉,没想到你直接掏了一块狼腿肉下来。”

  温和被那只夜枭的鸣叫,打断了思绪,从神游物外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

  他一边对那只正在树上享用胜利果实的夜枭说话,一边凝眉暗思;

  刚刚自己用了秘法将思绪神游物外,控制在了五蕴皆空的状态。

  如此大好的机会,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家伙,竟然能忍住没有出手偷袭。

  “有意思,终于不再派杂兵来送死了吗?”

  温和自言自语的说道,声音不大,可也不小,如果附近真藏着什么人的话,肯定可以听见他这句话。

  ↖《北凉王前传》↗:西北到长安,可怜无数山,我是分割线。

  赵常陵堕落了,曾经那个刻己行俭,修身持正的赵常陵已经变成了一个放浪形骸、重奢孟浪的狂士。

  按理说,赵常陵身逢巨变,全家惨死,他本应该大彻大悟,不说卧薪尝胆,至少也应该奋发图强才是。

  可如今的赵常陵,却是终日里声色犬马,醉生梦死。

  这是因为李羲山给他的刺激太大了。

  有句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赵常陵从堂堂西蜀右相之子,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无所有的西蜀罪囚,在被压赴刑场的前一夜,才被李羲山和西蜀剑王,偷梁换柱救了出来。

  在这之后,他与李羲山在一起,发现李羲山所食、所用、所赏,无不是珍贵至极之物,

  而且,李羲山在北魏、西蜀、西楚、南闲、西汉、东越、东唐、大隋,甚至是北漭和突厥,都极有能量,有不少背景深厚的势力,都与他相交甚深。

  赵常陵过去对李羲山的印象,只停留在——虽有大才,却只知声色犬马,而未尽其用。

  如今,与李羲山深入接触之后,他才发现自己以前真是大错而特错了。

  李羲山哪里是有大才而未尽其用,人家是把才与财,都运用到了极至,

  就拿将他赵常陵从西蜀天牢中救出一事来说,别说是他赵常陵,就是他的父亲,曾经的西蜀右相赵卓,也办不到此事。

  父亲从小教导自己,要行正、言正、心正,要轻奢、远奢、无奢,结果怎么样?

  满门抄斩啊!

  自己如果继续像以前一样,迂腐的守持着父亲教给自己的那些无用良言,何时能灭国西蜀?何时能凌迟昏君?

  倒不如学学那李羲山,放飞自我,再不受世间规矩的束缚,也许会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也说不定?

  赵常陵的确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可这大门之后的新世界,到底是仙境佛国,还是阴曹地府,就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这日清晨,开怀放饮了一夜的赵常陵,正伏在榻案上熟睡,他不知梦到了什么,时而面色纠结,时而发出一阵轻轻的鼾声。

  在书房里忙碌了一夜的李羲山,路过赵常陵的房间,一缕凝而不浓的甜淡酒香,在赵常陵的房前屋后萦绕不散。

  李羲山面无表情的推开了赵常陵的房门,扑面而来的酒香,比屋外的酒午,要浓郁上十倍还不止,

  按理说,赵常陵在房内宿醉一夜之后,房间里早就应该漫布着浓郁的酒臭了。

  可赵常陵喝的,是李羲山以百金一坛,所购得的天品极酿——大梦无常,那可是号称开坛百年,酒香如故的酒中极致。

  李羲山进房之后,在第一时间就被屋内书案上,几份以龙飞凤舞草书写就的文稿所吸引。

  赵常陵以前的字,周正有度,一笔一划,一提一捺,皆是按部就章、循规蹈距。

  书案上的书稿,却是冲破乾天,踏碎坤地,笔走龙蛇之间,尽在规矩之外,

  比之赵常陵曾经的字,要更有一番惊人气象。

  李羲山拿起书稿,仔细观看,书稿上面所写的内容,比赵常陵的字,还要张狂大胆;

  漓阳赵合,有中兴之姿,漓阳五位皇子,南北两党,龙虎山张家,尽在赵合股掌之中,然则盛极而衰,似赵合如此自负无情,刻薄寡恩之君,必玩火自焚,亡于其子之手。

  西楚熊负刍,宽厚无私,仁善不愚,虽有上古贤主之气象,却不重江山,只重美人。如此痴情帝主,如非为情自尽,必是与妻同死,红颜只倾城,痴帝却倾国。

  东越赢东床,驸马当国,言顺而名不正,其人虽是文武冠绝东越,又有重兵在手,看似非百万雄兵,不可与之匹敌,然则诛其心、绝其身者,只需其妻一人足矣。

  南唐李俭,古往今来,少有之勤政清俭之君,其人看似大贤大智,实则大私大愚,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为君者应重平衡之术,李俭事无论大小,皆事必躬亲,恋权不放,实乃取死之道。

  天下不乱,南唐必生以臣乱君之事,

  天下大乱,李俭其人,必将死无全尸。

  北魏.......君死国破。

  西汉.......必亡于贪。

  大隋.......首亡之国,非其莫属。

  南宋.......国富万亿,难逃一贫如洗而亡之局。

  北漭.......突厥亡后,更胜其七分,虽有突厥前车,亦必蹈其覆辙而衰败亡国。

  突厥.......国之隐忧,数十倍于其强,恰如百年前之伊蓝,终逃不脱为人空作嫁衣之局。

  西蜀.......杨英其人外魔内圣,其以帝掌杀、以杀治魔、以魔治臣、以臣治国之法,古今未见,却行有奇效,且无半分隐忧。

  纵是天下大乱,西蜀有杨英镇国,至少可再延国运五百载。

  ............................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天不亡西蜀,我赵常陵来亡西蜀,天不收杨英,我赵常陵去收杨英!!!

  大逆不道!

  赵常陵所写之物,若是流传出去,不用蜀帝杨英杀他,中原天下其余十国的君王帝主,必将赵常陵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他不止是直呼天下所有君王帝主的名讳,甚至还咒天下十一国所有的君王帝主,国破身死,不得善终!

  就算此时,赵常陵的全家已经被蜀帝杨英满门抄斩,除他一人之外,赵家已经再无可杀的性命。

  但是,只要这几张纸流传出去,赵家的祖坟,都得让各位陛下,派人给刨了,

  锉骨扬灰?

  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各国暗中豢养的那些炼气士,不乏精通以骨寻魂秘术的大能,

  到时候,赵家列祖列宗就算是转世投胎二十个来回,被他们找到之后,也难逃身死命消,神魂俱灭的下场。

  “哈哈哈哈,常陵兄,这是你给李某的投名状吗?”

  看了赵常陵写下的这些大逆不道之言后,李羲山不惊反笑,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上,转瞬间笑得灿烂如花。

  “羲山兄,你把旧堡二十三隐兵那等秘事都讲给我听了,赵某若是再无动作,怕是就见不到午时的太阳了吧。”

  伏案酣睡的赵常陵,陡然止住了酣声,起身坐了起来,他的脸上非但没有半点儿醉意疲态,二目之中,还闪烁着明醒机警的灵光。

  “几个本就该死的人,我家兄弟一时心软,给了他们洗刷前耻,重新做人的机会。此事虽秘,可比不上常陵兄这纸上所写的这些,要震撼人心啊。”

  李羲山一边打量着赵常陵,一边笑嘻嘻说道。

  “羲山兄,赵某可还否求你一事?”

  “常陵兄,请讲。”

  “你能否别再称我为兄了?”

  “礼不可轻废,常陵兄何出此言?”

  “李羲山,你能不能别给老子装糊涂了,哥前哥后,三分险。你李羲山算计人的时候,都以兄称之。”

  “论智术才情,赵某对你都甘拜下风,可要说军策政论,你李羲山还真未必能稳赢赵某。”

  “别忘了,你救我性命,是让我给你那个前世的兄弟,做军师协政。”

  “越某整天提心吊胆的防备着你,哪还有精力去为你兄弟出谋划策。”

  要不怎么说‘免子急了还咬人呢。’

  赵常陵也实在是让李羲山逼得没办法了,他连投名状都交给李羲山了,这家伙还是兄前哥后的称呼他,

  每次听李羲山称自己为常陵兄,赵常陵都有一种心神难安的感觉,忍不住的肝儿颤,再这样下去,大家还能不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啊?

  “好吧,今次就算你赵常陵过关了。”

  李羲山敛去了面上的笑容,再度变成了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赵常陵看他这样,心里反倒轻松舒服了不少。

  “等等,你说过关,过的什么关?”

  “生死玄关。”

  “此话何解?”

  “在把你赵常陵从西蜀天牢弄出来之前,我与赵卓先生先见了一面。我本意是想将他也如你一样,以李代桃缰之法救出。”

  “但赵相坚辞了李某的提议。赵相有言,其已身患绝症,命不久矣。留在天牢,以其一死,可换西蜀儒林不再清谈误国,死得其所,死而快哉。”

  “赵相,在与我分别时,与李某大礼三拜,求李某一事。”

  “父亲他.......求.......你.....何事?”

  听李羲山提起已身首分离而死的老父,赵常陵禁不住眼圈儿微红,语带颤音。

  “赵相拜求我,若发现你堕入魔障,可以一杯毒酒,取你性命,免得你赵常陵活在这世上,兴风作浪,败乱天下。”

  “这是蜀帝杨英赐与赵相的绝顶奇毒,名叫浮生有梦,服此毒后,可在心想事成的幻觉中,不带半点儿遗憾而逝。”

  “蜀帝此举,本意是想让赵相能走得安详一些,让他能留下一个全尸,免受那刀砍斧剁之痛。”

  “可赵相却立志以其一腔无私碧血,洗去西蜀儒林的酸腐污垢。”

  “李某知道你近几日的表现,都是假痴不癫的试探于我。”

  “假亦真时,真亦假,这试探之中,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你赵常陵知道,我李羲山也明白。”

  “这份投名状上,你虽半点不掩对蜀帝杨英之恨,却也终是承认了他所行之事,皆是利国利民之举。”

  “到最后,你终于没有被仇恨遮迷住双眼。鬼门关前,是你赵常陵自己,把自己拉了回来。”

  “今日你我,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天下大乱,无人可阻。你助我家兄弟成事,将来他若发兵西蜀,大军压境至西蜀国都三百里时,我许你三天的时间,”

  “这三天里,兵任你调,将任你遣。三天之内,攻进西蜀国都,杨英任你处置。”

  “三天过后,你若攻不进西蜀国都,便不能再害蜀帝的性命。”

  “李羲山,你可敢与我击掌立誓?!”

  “李某,有何不敢。”

  啪!

  “三日为限,我入兴阳,杨英必死。”

  啪!

  “一日百里,你不入兴阳,杨英可活。”

  啪!

  “击掌立誓,毁诺者,必死于浮生有梦之下。”

  李羲山与赵常陵二人,击掌三次,立下了毒誓盟约。

  历史的进程,就像一座古老且结构复杂的座钟,每分每秒的前行,都需要由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齿轮和机簧,相互牵引摩擦,来提供动力。

  老汉写的这部《北凉王前传》,严格的说起来,每一个角色,如果单拿出来,都能以其为主角,写出一个十万字,甚至是百万字的故事来。

  在这一章里,李羲山与赵常陵定下了三日之盟,

  于赵常陵这个角色而言,他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悲是喜,就算老汉现在提前剧透出来,各位天赋异禀、聪慧非凡的读者们,也必能各自理解出各种不同的含义。

  就像有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能看出一千种不同。

  当然了,这么高大上的故事,老汉其实只是在很久以前,看过它的简介。

  咱们不妨用大家最熟悉的《大话西游》来作比喻,至尊宝,最后戴上了金箍,找回了法力。有人认为,他是浪子回头,大彻大悟。

  有人觉得,他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到底谁对谁错,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无论赵常陵最后能得偿所愿也好,还是功亏一篑也罢。

  结局虽然不同,但他可悲、可怜、可恨的人设,却早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很少有人写书评,大家是准备养肥了再杀吗?那以后,老汉就在不剧透的情况下,在每章的结尾,自己写一份书评。这应该不算水字数吧?如果各位读者觉得此举有水字数的嫌疑,老汉可以把这些书评,另开一个单章来写,或是等书评区的功能恢复之后,老汉在那里设一个专贴来写也行。总之,关于这件事,老汉听你们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凉王前传,北凉王前传最新章节,北凉王前传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