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决战长桥 中

  墨樊陵却也显得甚是倜傥,当即举杯笑道:“子宇兄弟说的哪里话,今晚如若有幸能到正云大师故地,寻找紫霞宝物自然全凭各人本事和机缘造化,哪有相互干涉的道理?”
  俞老伯笑道:“你们两位一位来自轩辕,一位来自墨黎,难得今日相聚,一同探寻紫霞山传说的虚实,来,我们共饮一杯,愿今晚天赐机缘,得寻宝物。”
  于是,三人举杯,各自尽饮。
  夜幕降下之时,一轮圆月已在半天之上渐隐渐显,俞老伯也领着子宇和墨樊陵一行共计十一人,踏上了紫霞山下古老而又凌散的石阶。
  俞老伯作为紫霞山此夜的领路人,走在最前面,子宇、炎平五人紧随其后,墨樊陵和他的随从们则走在最后面。
  深夜里,寒风扑朔,却不知是自哪里吹来,直吹得人胸背上寒意涔涔。正自向前行进时,忽然阵阵阴云席卷而过,不仅遮住了月亮和繁星,甚至连伸手眼前都已视物不清了,此时山路坑洼处偶有积水,竟然已经结冰,时不时地脚下一滑,跟在俞老伯后面的诸人不禁感到惊慌。
  俞老伯却笑道:“无妨,无妨,只是到了紫霞山巅的云雾环绕之处,因此才遮蔽了视线,你们只管紧跟着我走即可。”
  又经过数番曲折回绕地攀爬之后,除了俞老伯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渐渐迷失了方向。
  此时行至山峰高处,脚下已然有了积雪,子宇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俞老伯后面,一边暗暗忖道:“这俞老伯向上攀爬的路径选的奇怪得紧,自己半年前明明已将这紫霞山攀了一遍,但俞老伯这次选择的路径竟与自己半年前那次登攀的路径完全不同,不得不奇怪他是如何找到这条路的。”
  初时子宇还能根据星月所在的位置大致判断出方向,但这时他已完全不知道是在走向哪里,不禁又暗暗奇道:“看着这俞老伯也是一位精通奇门之术的人。”
  再向前走时果然来到一处峡谷,只不过此时谷中的水面已经冻结成冰,俞老伯当先踩在上面,踏冰而走,跟在后面的诸人,无不几经小心试探,确信冰面坚厚之后,才敢迈步跟上,那峡谷窄处,又仅容一人通行,众人唯有排成一线,小心穿过,及出了这道峡谷,云雾又重了起来,这样走了约莫一个多时辰,子时已然临至。
  随着阵阵寒风在耳畔拂过,前方视线渐渐清晰起来,如此再走出不几步,前方豁然开朗,顿有拔云见星月之感,众人无不欣喜万分。
  墨樊陵此时冲到俞老伯面前,他道:“俞老,正云大师故地是不是就在附近,我们是不是要到了!”
  俞老伯嘴角拂过一抹一笑,并未说话,他只是带着众人又转过右边一处陡峭的崖壁。
  只是这一转身,众人却无不瞠目结舌,大惊失色,甚至是神魂出窍,因为众人已经历了长久的黑暗,此时前方远处,却出现了万丈明光,兼且云雾缭绕其上,堪如人间仙境一般。这一派神奇的景象突然呈现眼中,众人面上徒有惊叹之形,已然忘了言语。
  但是那一方仙境与众人立足之地分别位于两座大山之上,中间距离不仅并不为近,甚至遥在数百丈外。
  不过众人脚下所站之地,却分毫不差正是两座大山最接近的一角,两边相隔数十丈远,一座二尺见宽的石桥横亘其间,将二者连接为一体,如果这石桥是风正云所设,那仅凭此桥,便足以想见三百多年前那风正云大师的绝世风采。
  俞老伯看着神魂颠倒的几人,笑道:“看来这石桥之后就是传说中的风正云大师故地了,但是俞家曾有立有家训,凡俞家后人皆不得踏足此桥。今日俞某与诸位缘分便止于此桥,容俞某人先告辞了。”他此言一毕,就转身来开了。
  子宇和墨樊陵一行十人,显然没有一人听见俞老伯说话,甚至都没有谁意识到他已经走了,或是听见了也忘记了去关心,因为他们此时似乎被施了魔法一般,心意已经全然不在俞老伯身上了。
  子宇、炎平五人并成一列,当先踏上了那座石桥。
  此时墨樊陵忽然提起长刀,纵身一跃,在半空中狂吼道:“主尊说我命格三数不对,寻不到紫霞仙物,那我今天就证明给他看,我命格三数,有哪一数不对,哈哈哈哈……”
  那石桥又窄又陡,子宇几人踩在上面才发现上面不仅长着斑斑苔衣,还附着许多已经结成了冰的露水,极是湿滑,几人刚心惊肉跳地迈出几步,却忽然听到背后传来墨樊陵可怕的吼叫声,立即感到大事不好。
  墨樊陵跃身半空,他那几名随从桥上跟进,显然是要上下合击,意图一举将子宇几人堵在石桥之上,并击落万丈崖底。
  子宇不禁感到极为愤慨,因为他明明已与这墨樊陵作下约定,紫霞山上只有互施援助,绝不互行干涉,更不用说突施攻击了。而此时墨樊陵却乘自己不备,于背后突袭杀手,如此无信无义之辈,即便将之碎尸万段也不为过,他大喊一声:“炎平,你保护好师弟们。”当即拔剑而起,跃身半空中,几乎平躺着向背后挺出一剑,正中在墨樊陵由上而下的刀锋之上。
  两人手中都不是青铜兵刃,而是同由世间珍贵的精铁打造,只见这一击一下,夜空中火花直闪,铁屑纷纷落下。
  子宇顿感肩臂发麻,又受到巨大的劲力所挫,双足跌落到石桥之上,顺着滑行了好长一段,才尽全力将双足站稳回过身来,那墨樊陵却借着方才兵刃相交的一瞬,以手中刀尖为支点,再度跃身而起,向子宇俯冲下来。
  正当子宇和墨樊陵两人绞在一起时,炎平四人也闻听背后传来异响,回头一望,原来是四名黑衣武士挺起刀刃向自己冲刺而来,这四名黑衣武士显然正是墨樊陵那几位随从无疑。
  这四名武士分开来,单凭实力而论,也许并不及炎平四人,只是炎平四人的位置实在是极为尴尬,因为的炎平与那四名敌人中间依次隔着炳乙琅、炳乙烁和彭志一,四人之中他功力最高,但却距离敌人最远,彭志一功力最弱,却首当其冲面临着全部敌人。
  墨樊陵俯冲而下,刀锋破空之声震得子宇耳膜呲呲作响,子宇已知他一身内力不仅浑厚而且诡异,比之半年前在紫霞山上袭击他的奢卓尔亦有高无低。当即长剑一振,看似硬接,实是虚晃一着,巧妙地避开了墨樊陵凌厉的刀锋,却以剑炳拒在他的刀腹之上,抽身疾退数步,那墨樊陵一刀下来,沉沉地击在了石桥之上,“嘭”地一声巨响,石桥连连摇晃,火星迸溅处,桥身顿时裂出了一个缝隙。
  危机来时,炳乙烁和彭志一两人同时挥起长剑,一人剑锋由左出,一人剑锋由右出,分别袭向为首一名敌人的腰肋和胸口,两人配合得默契,眼看为首那名敌人就要葬身剑下。
  却不料四名黑衣武士显然经过长期的阵法合练,相互配合起来更为厉害,只见那四名武士中间两人分别以左右手掌相握,从两侧斜身探出,各自划出一刀,不仅挑开了炳乙烁和彭志一的长剑,为最前面的武士解了围,还让为首那名武士双手解放了出来,挥出一刀便切向了彭志一的咽喉。
  炳乙烁和彭志一二人一齐大惊失色,就连脚下石桥都莫名地抖了一抖,好在背后炳乙琅终于瞅到一个缝隙,伸出一剑,正将那致命一刀挡开,才保住了彭志一的喉咙免遭刀切之苦。
  此时四名武士最后一人早已一脚踏到前面两名武士的相互联结的手掌之上,借助两人的托举,一跃而起,将手中大刀疾劈而下,看来这合了三人之力的一着才是最厉害的杀着,这一刀恰恰瞅准了彭志一、炳乙烁、炳乙琅三人兵刃未回,一瞬间根本来不及格挡的时机,猛然砸落下来,将三人全部盖在下面,即便三人侥幸不被劈死,也难保不会被劈落悬崖。
  墨樊陵见子宇只是一味退却,并无勇气接自己一刀,当即冷哼一声,将手中长刀运得呼啸生风,卷起一重重的刀浪,向子宇直扑过去,瞬间便将子宇的身影覆盖其下。
  子宇身在仅有二尺宽的石桥之上,并不能左右躲闪,后退虽然可以,但后退的速度绝对是没有墨樊陵前进的速度快的,所以断然也没有以后退之法躲开他攻势的可能。临此绝境,子宇却仍镇定自若,只见他手中长剑挥洒在墨樊陵重重刀浪中,却如翻滚而起的点点浪花,总能浮在滔浪之上,这一着全是仗着天玄剑法的精妙与灵动,将墨樊陵的汹涌攻势一一化解。
  不过一瞬间,墨樊陵虽已一连挥出了十数刀,但面对子宇的长剑却全无进展,当下也明白过来自己全然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因为这般单以这番招式变化而论,即便自己再纷复的刀锋也破不开他灵动的剑影。想到此处,墨樊陵突然收紧刀锋,将重重刀浪合并为一,化繁为简,狠绝无比地向子宇胸口挥出一记重斩。
  其实墨樊陵的重重刀锋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不堪,与子宇相比,墨樊陵胜在他诡异无比的黎宗内功,这种邪异莫测的功法,瞬时爆发力十分可观。而子宇修习的轩辕心法,更注重固本培元,也就是注重气海的平稳和气脉的悠长,所以子宇面对墨樊陵的攻势,应对起来十分困难,虽能凭借着天玄剑法的灵动能够勉力支撑,但也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般重重刀势,子宇已是应接不暇,长剑已完全被对方牵引,哪知墨樊陵忽然又起变化,将两翼刀锋收合聚拢,从中间破斩而来,子宇此时不禁大吃一惊,这一刀完全出乎自己预料之外,几乎已是避无可避。
  炎平眼看着自己帮不上忙,正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看到对方最后面一位武士跃身顶上之时,他才来了灵感,双足一点,也是一跃而起,手中大刀如猛虎出笼般挥出,正撞在那危及彭志一、炳乙烁和炳乙琅三人的刀口之上,几人只闻得一声巨响,那名武士的长刀已经脱手,向后倒跌出去。
  剩下的三名武士尚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正茫然失措之时,炎平已落到他们身后,同另一侧的炳乙琅、炳乙烁和彭志一将他们堵在中间,四人一起向那三名武士围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三名武士顿时阵脚大乱,抵挡不住,不几合后已是刀剑入身,站立不稳,从那石桥之上惨呼跌落,摔下了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