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 拈花开释 下

  次日,紫冰进宫陪太后。走进景明殿时,宋太后正伏在桌案上作画。见紫冰进来,太后招呼道:“来,瞧瞧老身这画怎么样?”
  紫冰凑近见是一副太祖的画像,忙躬身施礼道:“甚好!”
  “我和紫冰赏赏画、喝喝茶,你们下去吧。”
  紫冰见太后让众人退下,知道并非赏画这样简单,便静静地站着等待着太后问话。宋太后不紧不慢地描画着,似乎沉醉其中。
  紫冰站了一时,忍不住问:“姐姐和燕王妃都比我懂画。太后今日怎么招了紫冰来?”
  太后抬头微微笑笑,边画边道:“她们都是持家之人。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思。”
  “什么?”
  “听探子来报,大辽国内已经开始备战了。皇上的意思是,一旦战事开,想找个王爷挂帅出征。你觉得京城里的几位王爷,谁最合适?”
  “燕王。”
  “那德芳和靠山王呢?”
  “皇上本来就对王爷戒备颇多,若让他亲自统兵,只怕皇上会担心王爷黄袍加身。”
  “说的不差。呼延王爷赋闲多时,或可一试。”
  紫冰原本没想到靠山王这位异性王爷,她想了一时道:“不可。”
  “为何?”太后追问道。
  “眼下京中最有威望的几家,南清宫、燕王府、楚王府、天波府,几家都联络有亲,唯独呼延王府置身事外。倘若卷进……”
  紫冰忽然意识到呼延王府地位的重要性。一旦呼延王府这一环连上,五家如日中天的权势背后便是万丈深渊。而她在这一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在情感上依然痛楚,且不肯放手,但理智上她略略庆幸:还好云龙要娶的是兰馨。
  “紫冰,紫冰?”
  “啊?”紫冰一时跑神,竟没有听见太后适才说了什么,颇有些愧疚地站着。
  “你今天来陪我,怎么魂不守舍的?”
  “太后恕罪。”
  太后叹口气:“平日里,我就喜欢你这孩子率性、大方。怎么今日也来这样的虚套。”
  “太后是长辈。长辈说话,晚辈跑神了。可不是大不敬之罪吗?”太后见她眉间愁云隐隐,远不似之前伶俐洒脱,又听八王提起过云龙之事,笑道:“人老了爱唠叨,少听一句什么要紧?来,看看我画的像不像?”
  太后画的并不是太祖朝服像,只是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穿着便装,歪在榻上慵懒地看着一卷书。
  紫冰端详了一番,道:“紫冰生的晚,无缘得见太祖圣容。只要太后觉得像心中的样子,便是像。”
  “这话说的通透。”太后静静道,“我第一次见太祖,比你还小些。那时候,我从未想过会嫁给太祖。只是觉得他威严而又和善。后来,嫁到宫里来,我们夫妻和合,过了几年很开心的日子。只是太短了……所以,太祖走后,我就临摹他的字,照着我心里的样子把他画下来。算是念想吧。”
  紫冰见太后抬头望着她,颇有些感叹,问:“太后可曾后悔过?”
  “后悔嫁进宫里来?”太后摇摇头:“我和太祖相差25岁,注定不能相扶一生。我出嫁前,也担心过。我母亲告诉我说:缘分虽有定数,如果知道结局,就不珍惜眼前,将来失去的时候不是会更遗憾吗?知己难求,我既与太祖情意相投,就过好属于我们的每一天。”
  太后说着竟有种说不出的甜蜜和自豪,她端详着画像微微笑着:“若是没有这些美好的生活细节,我这往后的几十年该怎么过?”
  紫冰似乎有所触动,是啊,总得留些美好回忆支撑着往后的日子。
  太后又道:“你问我后悔过吗?从没有。就算先帝驾崩时,我困在这里随时等候赴死都没有后悔过。”
  太后顺手在草纸上写了个“囚”字:“人们只看到我被囚禁于此。可曾想过人一生的因?”太后加上一笔,“囚”字变成了“因”字。“与其去憎恶不好的结果,不如在因上下功夫。”
  “难怪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紫冰受教了。”紫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忙施礼拜谢。
  太后见她释怀,道:“紫冰,你有心爱的人吧?”
  紫冰登时脸红了,支吾道:“我……”
  太后并不理会她的反应,道:“好好的。真心相待。”
  紫冰不再搪塞,点点头。
  趁着紫冰在宫中,八王特地把云龙叫到南清宫,正言道:“前一阵,我就看出紫冰不对。只是京中事情忙碌,我一直隐忍不发。想着姑娘家有点小性子也是正常,没想到……”
  八王顿了顿道:“开始你没有把紫冰考虑进去,无可厚非。毕竟我们谁也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人。情之所至,半点不由人。只是今时今日,你不得不考虑紫冰。在你心里,她是谁?”
  云龙开始以为是说救兰馨之事,听得八王说完,抬头坦言道:“那天在桃园村,紫冰喝醉了。我背着她,一路上我就想:她就是我想要相伴终生的妻子,只有她!”
  “那兰馨呢?”
  “我妹妹。”
  “你娘可不是这么想的。她亲口托佘太君来给你们保媒。”
  “怎么会?”云龙方知症结在此,却难以置信。
  “回去问清楚。若真是父母之命,我也不能强迫你们呼延王府做什么。只是一条,别再来招惹紫冰。”
  云龙满心委屈,本要辩白,听八王下逐客令道:“回去问清楚想明白了,再来跟我说。”他只得施礼离开。
  后晌,云龙又跑来。
  八王抬眼望了望他:“跟父母问清楚了?”
  “没有。”
  八王冷笑一声:“那看来本王很快就要给你送贺礼了。”
  云龙并不生气,道:“王爷别急。我爹去中牟县查看军队去了,过两天才能回来。不过我跟舅舅深谈过了。舅舅本来就不愿意兰馨嫁进王府,他已经在本家生意的得力干将中物色好了一个称意的女婿。这次来京城就单单是给兰馨置办嫁妆的。舅舅就兰馨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不愿委屈她的。”
  “你舅舅真这么想?”
  “是。舅舅说:‘兰馨不懂你,你钦慕的人也不是她这样的。明眼人怎么会把你们往一块凑?你娘真是猪油迷了心,乱弹琴!你放心,有舅舅在,就不会乱点鸳鸯。’王爷,我从无二心。”
  八王心中满意,面上仍淡淡地,微微笑道:“如此甚好。”
  第二日,紫冰回来。
  八王等没想到这么快:“才住一天就急着回来,太后管你管的严?”
  “没有。”紫冰轻快地答道,“我想着姐夫指不定还要用我,太后也惦记京城的事,我就先回来了。”
  八王夫妇见她阴霾全销,相视而笑。
  回到清逸斋,见信笺上“误入桃花源,一梦二三年”旁边,新添了两行字,那是云龙的笔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紫冰微微笑笑,向清霭道:“那副鸳鸯枕套还在吗?”
  “在。”
  “帮我把它绣好吧。将来咱们送给兰馨作贺礼。”
  闲暇之时,紫冰帮清霭配线,看她绣鸳鸯。两人正闲话说笑着,云龙飘然而至。紫冰有些措不及防,一时僵立在那里。
  看到紫冰的生分,一丝云翳飘过云龙的双眸,不过当他抬头正视紫冰时,已是碧空如洗,笑说:“我来讨杯茶喝。”
  清霭见紫冰仍默然而立,忙上前让座,上了茶,笑说:“公子先坐坐,我去添点热茶。”
  两人就干坐着,云龙几次挑起的话题,都因为紫冰的心不在焉而无法进行下去。
  云龙微微怅然:紫冰就坐在他对面,她一丝一毫的举动都落在他的眼里;只是她的眸中没有他,她在望着窗外飘红的桃花,或许她的神思也似着飘逝的花瓣一样无处安放。云龙心头微微一颤,口中犹如含着一个橄榄,有些苦涩地裂了裂嘴角,心中却依然隐含着丝丝甘甜的希望。他从袖子里掏出两枚玉兰花,托到紫冰眼前。
  眼前初绽的玉兰花,触动了紫冰的情肠,她从云龙掌心拈起花朵,眼中嘴角有了欣喜的笑意:“哪儿来的?”
  “大相国寺有两棵玉兰花。”
  “大相国寺的花像是长了很多年了,只是那儿怎么会种玉兰呢?”
  见紫冰有了兴致,云龙唇边的笑意瞬间如手中的花朵,虽含苞待放,却已春意初绽。他慢条斯理地呷了口热茶,解释道:“这是当年江正和尚种的。”
  “江正和尚?”
  “是。当年太祖皇帝派江正和尚潜入南唐,借着弘扬佛法的名头,接近后主李煜。潜入南唐十数年间,江正和尚与太祖皇帝多有往来,为了表达自己白璧无瑕、不曾变节;也为了表示自己会不辱使命,劝南唐归降大宋。所以,才把南方的玉兰种到了京城。”
  “难为他了。既然种的这样好,汴梁城里怎么还少有见到?”
  两人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心意无间的畅谈中。
  “后来,虽然一统了江山,但连年对辽用兵,谁有心思千里迢迢地移植玉兰呢。”
  “既然这么难得,这花长得好好的,你折它做什么?”紫冰嘴角一撇,怪喃道。
  “我估摸着你也该想念这花了。不折下来,谁欣赏呢?”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见紫冰反唇相讥,云龙笑微微的目光化成了窗外春日的阳光,让紫冰整个人都沐浴其中,轻柔而温暖。他笑道:“我是找方丈求的。”
  “撒谎——”
  “换取你拈花一笑还不成吗?”
  紫冰捏着花苞轻轻点了下云龙的手背:“连佛祖的玩笑都开,可知罪过?”
  “姑娘快看看,外边下红雪呢。”端着热茶的清霭进屋就道。
  两人凑到窗边,紫冰伸手去接飘雪的桃花,云龙也故意抬手去接,挡住了不少花瓣。起初紫冰还试图左右躲闪,可毕竟不及云龙高大挺拔,白白让他占了优势。急得紫冰顺手把云龙往旁边一推,谁知云龙竟不动分毫。
  “你——”
  没等她话语完全出口,云龙对着手上的花絮轻轻一吹,红雪便扑面而来。隔着点点粉红,眼前俊逸的脸庞一如当年明艳。笑意盈盈间竟又让她沉醉不寻归路。
  原本决意和云龙一刀两断,才不会让彼此为难、困于迷局;而今面对云龙的温然相望,紫冰多日寒冰筑就的意志,瞬间瓦解、冰消雪化。
  她决计听从太后的劝告,不管将来结果走向何方,珍惜眼前之人,珍惜和他相处的时光。她笑笑,虽没再说话,心中脉脉的情愫已经势如窗外不可阻挡的盎然春意——
  春风一度,转眼,已染绿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