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八 雨雪霏霏 下

  转眼就过了十来天,北方的雪比京城来的早,雪片飘飘忽忽地就扬起来。近日无姓邀紫冰一道来参与阵法的演练。
  正看着,无忧凑过来道:“师姐,京城来人了。师伯叫你去呢。”
  “谁?”
  无忧笑道:“师父说是你心里想的那个人。”
  紫冰怪喃地一笑:“胡说什么。”
  “真的。说是八王还有个什么云公子……师姐不信去看看。”
  “当真?”紫冰半信半疑兀自嘟囔道,“他们怎么会来了?”
  “我骗你做什么?”
  紫冰顾不上无忧的絮叨,提着裙裾就往方丈的院中跑去,月白色的衣衫在寺院中大片的橙黄中飞驰穿过,宛若这山间出岫的青云,袅袅地飘然而过。
  穿过东侧的拱门,紫冰就看到飞雪中一个蓝衣长袍的男子稳步走在中央的甬道上,她赶紧收住了飞奔的脚步。男子显然也听到了动静,转过头来。两人都笑了。
  虽然只是数月的离别,边塞的风霜已经在云龙的脸上留下了印迹。许是来的匆忙,云龙下巴上露出微微泛青的胡茬,他原本清俊的脸上一下子有了厚重的沧桑感。紫冰倏忽间觉得心口动了一动,一股酸酸的气流涌上双眸。
  云龙见她这样,笑道:“我是不是变丑了?”
  “平安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紫冰的嘴角一弯,绽出一朵含苞未放的花蕾。只是她眼中迷蒙了薄薄的水意,宛若初春的花苞遇上了边塞的风雪,那笑意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师姐,公子,快进去吧。师伯等着商量事情呢。”
  紫冰答应着,待云龙跨进门槛,自己方才起步。
  进了内堂,紫冰见不但智聪方丈、八王在,连师叔智痴和师兄无姓也在,便觉出不同寻常,自己就静静地走到最靠边的蒲团上坐定了。
  “怎么?见了我,也不打招呼?”八王看着紫冰笑道。
  紫冰躬了躬身子,低头恭顺地称呼:“王爷!”
  八王向智聪方丈拱手道:“还是方丈教导有方,紫冰倒是守起规矩来了。”
  紫冰抬头见师父正含义深沉地望向她,刚刚触到师父的目光忙又低了头。
  八王瞧着她道:“穿这么单薄,进门也不把雪扑扑,小心着了寒。”
  智聪方丈方笑笑答道:“在家人面前自然放纵些。不是老衲教导有方,怕是王爷太过纵容了?”
  八王笑着称是:“她这样倒是不习惯了。说笑归说笑,还是言归正传说说眼下的事。”
  紫冰问道:“什么事?”
  “你走之后,咱们的军队整体向北推进。辽军已经撤出宋境了。有定州的十几万大军坐镇,六郎带着幽州的几万人已经杀进辽国的境内了。还有你认得的那个小太监秦汉……”
  “秦汉怎么了?”
  “他申请从澶州一路跟到了幽州。一股辽军趁着六郎不在,城内空虚攻打幽州。他倒是巧,让士兵往城墙上浇水。这滴水成冰的,冰坚城滑,怎么攻城?”
  紫冰本要夸几句,见众人在,也就笑笑。须臾,转念问道:“这都是好事啊。怎么……”
  八王道:“辽军占不到便宜,就动起歪心思。他们的细作打听到五郎在这儿,想要挟持他威胁六郎。正好皇上也回京了,云龙和呼延王爷也回京运粮。奏报了皇上,我们就来了。”
  智聪方丈听了原委,道:“看形势,这怕是辽军的最后一招。看来五台山是要有场大浩劫了。”
  “师父,这是徒弟的私事,不该连累他人。”无姓斩钉截铁道。
  “事关国家战局,就不是你的私事了。”方丈道。
  “是啊,五郎。方丈说的对。况且你们一家也是为了大宋。”八王道,“咱们还是商量商量怎么应对的好。”
  方丈深以为然:“是啊。既然细作都能打听出无姓在此,自然也会打听出咱们五台山的实力。还是加紧训练,早做准备。”智聪方丈说寺中一定要加派寺中武僧轮流值守,又布置了相关的防御计划,随时准备应战。
  商议完日后的安排,众人出来各自去往方丈安排的住处。寒冬时节的五台山香客甚少,禅房院中很是安静。紫冰与云龙刚说了几句话,就被八王过来打断。
  云龙问:“王爷,什么事?”
  八王闲话道:“紫冰,你师父比寇准年长很多,你怎么叫寇准伯伯呢?”
  “哦,我师父20多岁才剃度出家,他是按出家后的年月算的,比寇伯伯小一岁。”
  八王笑笑,见闲话了几句,云龙还没有要走的意思,笑道:“往后天天都能见,有多少话说不得。云龙你先去前边看看祺瑞他们把军备物资安排好了吗。”云龙不好意思地笑笑,答应着去了。
  紫冰问:“找我什么事?”
  “你的信我收到了。前些日子刘春来也回京送信,跟我说了个大概。我已经给二哥写信劝导了。”
  “成效如何?”
  八王怪喃道:“他自然被你气的不轻!”
  “还气着呢?”紫冰撇嘴笑道。
  “你以为呢?”八王有些宠溺的无奈道:“不过我早该想到了。你也是个得理不让人的。你们两个的脾气呀……不过二哥不记仇,过一段就好了。”
  紫冰撇嘴一笑:“记不记仇,倒无所谓。他的安危才最要紧。希望这次能气醒他吧。”
  “这次,也难为你了。”
  “只怕难为的是你!他的心结多半因为你。你以形势、计谋劝导终究不是长事。还是攻心为上。”紫冰幸灾乐祸地推了一下八王的膀子,笑道:“任重道远啊!”说着就要走。
  “你等等。”
  “还有事?”
  八王从怀里掏出一个精巧的荷包递到紫冰手上:“太后特地给你的。”
  紫冰历来不喜欢这些小儿女的物什,有些漫不经心地拿着前后翻看:金线绣工再好,也难掩饰画面的缺憾——上面绣着一只孤雁。紫冰不喜欢,却也难免客气道:“难为太后还想着我。”
  “太后还真是想着你。我离京前进宫请安,她特地嘱咐我捎给你的。”
  “多谢!”
  紫冰摆弄着走向后院,见里边有张纸条,便打开来看。上边写着“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紫冰登时僵立在原地。
  这首诗本意是劝朋友不如清净归隐。只是从唐到宋流传了一二百年,时人多断章取义,把这一句作为断情分手的意思。
  这荷包是太后给的,当初也是太后提醒呼延王府的重要性。她想回五台山来,也是想暂且避开风头,再寻时机另图他计。她也做了给云龙分开的准备。她什么都明白,可是云龙就近在身边,真的要丢开——竟是这么难!
  紫冰一把把纸条塞进荷包,紧紧地攥着,失意地踱到后山去。小时候往往情绪不能自已,师父就让他们去后山石壁上刻佛经。说是刻,不如说是拿石块往上划。久而久之,后山的石壁也就成了他们发泄心情的地方,有时也会往上刻些自己的哀乐和感悟。
  紫冰才走到后山,见有一个男子伸手抚摸着字迹,后来干脆趴在了石壁上。紫冰前后看看,觉得有些奇怪。这块石壁是他们几个俗家弟子的地盘,一般佛家的师兄弟是不会来的,更何况眼前的还是个束发男子。
  紫冰悄悄近前,打量了一番,试探地叫道:“紫貂?”
  那男子身子微微一抖,直起身回头道:“紫冰。”
  见果然是旧日的师兄紫貂,紫冰冷笑道:“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想来看看咱们小时候写的字。”
  “这些东西对你今日并无助益,看他做什么呀!”
  见紫冰讽刺他,紫貂略略哼了一声,道:“紫冰,这么些年,你说话还是……”
  “我说的不对吗?你不是已经投奔辽国了……”紫冰忽然意识到什么,默念:“辽国?你是……”紫冰上手就来擒紫貂。
  紫貂躲了两招问:“师妹,你做什么?你误会了。你想想上次在辽国,是我救了你们。”
  “是吗?”紫冰并不领情,有什么话见师父再说吧。“走——”
  “我是要去见师父的。”紫貂弯腰捡起紫冰掉的荷包,“你的东西掉了。”
  “不要了。走!”
  两人别别扭扭地来到师父的禅房。智聪方丈并未理紫冰一副愤愤的模样,慢悠悠地说了一句:“紫貂,你也回来了。”
  “师父——”紫冰提高调门说,“他投奔了辽国!”
  智聪方丈摇摇头,道:“他不是投奔辽国。紫貂就是辽国人。”
  紫冰大为震惊。
  “你和紫貂不合,不就是因为当年紫貂带走了你唯一的亲人紫云?那都是我安排的。”
  “师父?”紫冰惊叫道。
  智聪方丈示意二人坐下,接着道:“当年辽国选了十对夫妇来大宋生活,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子女将来长大当细作。紫貂就是其中之一。只是后来父母双亡,紫貂才流落五台山。”
  “师妹,我也是有心结的。父母从小就教导我将来要做辽国的细作。可我从小在大宋出生、长大。那个辽国,离我那么远……后来,我向师父坦诚了一切。师父师叔们还帮我找到剩下的六家。”
  “不是十家吗?”
  “经过十几年,又是战乱又是瘟疫的,有的家人没了,就剩下六家。师妹,大宋是我的家乡啊,我不想当细作。”
  “人的头顶有个穴位。用针灸之法,结合西域的催眠术,可以让他们忘记曾经的记忆。”智聪方丈解释说,“只是西域的催眠术少有人会。正巧那时有个西域的巫师来到五台山游历。我就让紫貂带着紫云和巫师一道去了。紫冰,你误会了。”
  紫冰转过脸问紫貂:“你敢说没有私心?你要带姐姐出雁门关的。”
  “是。我当初是想过带紫云走,可她舍不得你,没有答应。”
  智聪方丈制止道:“好了。时过境迁,你们两个也不必计较旧事了。紫貂,这次回来是不是辽国有动静?”
  “是。辽国派了1000精兵来,打算把杨五郎劫走。”
  “你既然是辽国人,也投奔了辽国,又为什么要来报信呢?别不是有什么目的吧?”紫冰仍是对紫貂心存芥蒂。
  “师妹,我……”
  “好了,为师知道了。你们都去吧。”
  两人退出来,紫貂问:“紫云还好吗?”
  “好。不消你挂念。”紫冰斜眼瞧着他,见他行色匆匆、眼神飘忽,问:“你准备哪儿去?”
  “回辽人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