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昨天

  对于襦能不能外穿,襡襦禅衣,曲裾直裾是今天的话题。
  接上昨天。
  鄭不取褕字。然搖與翟、十四雉中二雉之名。經何不言搖衣。而偁搖又言翟也。其說似尚當審定矣。从衣。兪聲。羊朱切。古音在四部。一曰直裾謂之襜褕。方言。襜褕、江淮南楚謂之褣。自關而西謂之襜褕。釋名。荆州謂襌衣曰布。亦曰襜褕。言其襜襜弘裕也。師古注急就篇及雋不疑傳曰。直裾襌衣也。史記索隱曰。謂非正朝衣。如婦人服也。
  今天科普的是襡类。
  与昨天的襦不相类似。何为襡?长襦也。
  说文言之,然则短衣也。篇、韵皆襡與襡爲二字。義別。韵會合而一之。非是。晉書夏統傳。
  布襡,我特地有查过资料,其实就是禅衣。
  《说文》:“禅,衣不重也。”《释名·释衣服》:“禅衣,言无里也。”禅衣一般是夏衣,质料为布帛或为薄丝绸。禅衣又有曲裾直裾之别。"
  与深衣大伺小异或名异实同者为禅衣。
  我国曾经出土过两件极轻极薄的素纱单衣。禅衣的厚薄度应当与之类似。
  那么,襡、襦、禅衣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那么禅衣又是不是古装电视剧大和尚的穿着呢?
  我进行了以下考证。
  《方言》第四“襌衣”条目:“襌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襟;关之东西,谓之襌衣;古谓之深衣。
  襡,也就是目前我们最避开的深衣制衣服。由此,可以确定襡的发展与襦的发展非常接近,或者说,襦可能是后来发展成襡的东西。
  这证明了一点:之前的长襦(划重点,长襦)是可以外穿的!
  依旧非常认真的说一句,襦在不同时期的样子是不同的,比如唐明间的衫不同叫法相同一样。一个是唐制衫,一个是明制立领衫。
  “长襦也,有曲裾、直裾之分。”
  也就是说,当时的曲裾袍外层可能是一件极薄的纱衣;当时的直裾袍,也不例外。
  这古人可比我们还仙啊。
  曲裾这被如今的我们当做正式礼服所穿着的礼服,还能在外面批纱批锦,仙气丝丝着实是废了脑筋。
  但是,由这一点我们可以知晓所出土的禅衣究竟该怎么穿。
  通过文字,我们能确定它就是很薄的直裾与曲裾,与素纱单衣一样。
  素纱单衣也是直裾。并没有腰封!没有腰封!不是广袖!不是广袖!
  注疏家皆训作衣裳相连而无里之禅衣,x褧通用,皆有光明之义。因贵族禅衣,冬以锦或纱为之,自然灿烂光华,明阳美丽。
  由衣裳的分裁式变为通裁式,知道为什么昨天我一再强调汉服的演变过程是由于当时的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的。
  提到令诸多萌新头痛的曲裾直裾,不得不再多讲些。
  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
  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参考洛阳金村出土的银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种款式是今天人们的一种创造发明,“入”字底的小曲是否是汉服也存在着特别特别的争议。
  毕竟没出土,和昨天讲的唐代衣服一样,专家大佬们表示难搞啊!
  分分钟被diss。
  这时候我们得看看古代规矩。
  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
  直的就是直裾,这得理解,不过直裾没那么难搞。素纱单衣就是,一点都不难搞。大不了看看古画和佣,找点搭配的配饰就成。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
  这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
  因为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而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but这版型不太对啊商家们。
  这裁剪方法压根儿不是你们搞出来的那种。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
  但是这也产生了疑问。
  照道理,衣裳制也能遮住该遮住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通裁。
  (大佬先别喷,看我最后一段。)
  (我有好好了解!)
  女装大佬福利!(瞎说啥呢,这是正经文章!
  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
  后期嘛……男人们就渐渐的不穿曲裾了。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也慢慢减少。襦裙开始兴起,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
  最后,襦裙这种回归了分裁制的形式,霸占了神舟大地上非常长的历史。
  再说这曲裾应该怎么穿。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三重衣不是重回x唐的x题,也不是司x阁火遍tb的x狐,那是魏晋风,影楼性质的服装,不是正经汉服。
  划重点,正经三重衣,曲裾袍。
  #也不止三重,只要领子露出来脖子够长肩够宽你能穿多少都行!
  《易经》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汉代时,服饰制度虽还不够完备,但对宫中的后妃们的衣饰已有了明确的规定,汉代妇女礼服采用深衣制,《续汉书·舆服志》:“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后汉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饰,绀上皂下;蚕服,青上缥下,都是深衣制(即单衣)。深衣当时是男女通用的服装。《礼记》的《玉藻》、《深衣》对深衣制有很多记载,内容所谓“应规、矩、绳、权、衡”之类,重在“明礼”。
  那么,上文给大家留个小小的伏笔。
  “既然衣裳制……为什么还要通裁?”这句话是错误的。
  那么,有个有趣的问题出现了。这里的皇帝,到底穿的是不是衣裳制……?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