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蒺藜来客

  白雪皑皑,青松翠翠。
  岐山的山脚下,蒺藜寺钟声不绝,斑驳的山门紧闭,门前一对石狮被雪覆盖,只留两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行人。
  而蒺藜寺的听风堂内,只有汩汩汩的烧水声音。
  “水已经烧好了,师傅。”小和尚憨憨地笑了。
  “恩。你先下去休息。”男子低沉的声音从内室传出来。
  “是。对了,这个月还是不见任何访客吗?”小和尚尊敬又小心翼翼地问道。师傅已经快半年没有见那些贵人了。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状况。
  “恩。以后也不接见访客。”男子回道。
  “啊?哦,弟子明白了。弟子不打扰师傅,先走了。”小和尚圆圆的头抬起又立刻低下了,虔诚地说。
  “恩。下去吧!天冷,待会没事不要再出来。”男子低声吩咐。
  “是。”小和尚点头,出去时,小心地把门带上。天这么冷,可不能冻着师傅。
  那男子绕过一人高的八扇雕花屏风,走到外室了。
  男子穿着茶褐色僧衣,披着青绦玉色袈裟,右手执檀木佛珠串。显然是得道禅僧的装扮。他步伐轻盈、从容,一看就知道功底难测。
  再往上看去,那僧人虽眼尾有了细细的皱纹,却是丰神俊朗。若不是他头上没有头发,别人还以为是哪家的大人,贵气十足。
  “哼!不请自来。你如今倒是越来越放肆了。”那僧人讥笑道,他说完就坐在了蒲团上。
  “久不见兄长,特来一趟。怎么能说是放肆?”一男子自门外行入,相貌堂堂,年近不惑,衣着华贵。
  来人正是当朝太傅谢旭。
  那俊美的僧人原来便是名冠凉都的太和大师,也是谢太傅的胞兄谢闻。
  太和大师没有回他。
  谢旭悻悻然地走了过去,在太和大师的对面盘膝而坐。
  太和大师把手中的佛珠串随意地搁在一旁,右手拿起了水壶,将那水倒入茶壶里。左手将茶壶轻轻晃动一下,手微微倾斜,茶水落入褐色的陶杯里。左手把陶杯的水倒尽,同时,右手将水倒入茶壶,如此两次冲泡洗杯后,陶杯里的水方可饮用。
  谢旭直接拿起了陶杯,喝起了茶。茶入口就感到苦涩,不是什么好茶,所以他只喝了一杯。
  他看着太和大师,大师喝茶面无异色,仿佛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茶。
  太和大师一个人喝了两泡茶,喝完了,亲自将茶具洗干净,然后把杯子和茶壶倒扣,方便沥干茶具里面的水。
  “说吧!你到底有什么事。”太和大师喝完茶后,不咸不淡地说。
  “兄长,果然厉害。什么都逃不过你的法眼。”谢旭摸了摸胡子。
  “少拍马屁,有事说事。”太和大师不满地说道。
  “安国长公主已经过世快半年了,您也该回到朝堂了。”谢旭叹息一声。兄长当初遁入空门,不过是因爱而不得罢了。
  “你胡说什么。我已经是佛门中人,早已不问红尘。”太和训斥。
  “斯人已逝,兄长还顾虑什么?如今您正值壮年,难道真的打算待在这破庙里过一辈子?”谢旭反问。自家兄长,惊才艳艳,智谋无双,怎么能困于这小小寺庙?
  “此乃佛门净地,你再胡言乱语,休怪我不客气了。”太和面露怒色。
  “难道我说错了吗?你本是谢氏一族的宗子,肩膀上挑的是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败。可就因为爱上了萧临安,自知难得她的心,便将宗子让给我,出了家。”谢旭气得面红耳赤,呼吸急促。想到兄长为了一个萧临安,不惜放弃一切,他就怒不可遏。
  谢氏阿闻,前途无量。每每忆即先帝对兄长的评价,再看到如今朝堂之上的同僚才华淡淡,听到太和大师的名气响亮之语。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就与日俱增,未尝有放下的时候。
  “混账!长公主的名讳,你区区一个臣子怎可直呼?我看你是越来越不知尊卑礼法了,不如早早退出朝堂,免得祸及谢氏宗族!”太和打了谢旭一巴掌。
  谢旭的脸上,立刻有了一个红红的印子。他的发冠歪了,十分狼狈。
  “我只不过是直呼其名,你就这么生气。你敢对着佛祖发誓,说你没有爱上她?你敢吗?你不敢!我的好兄长,这十四年,你躲在这个破地方,不过是为了克制住自己的爱恋。”谢旭痛彻心扉地说道,“就算你不回朝堂,我也求求你还俗。否则你百年之后,你这一嫡支是彻底断了。你到了九泉之下,又如何面对我们的爹娘?”
  太和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又何尝不想忘了那个人,过寻常人的生活?只是六年的感情在他心里沉淀,沉淀成他生命的一部分。强行除去,不是在救他,是在要他的命啊!
  谢旭虽不忍兄长痛苦,可为了兄长的传承,他还是只能前进。他重重地跪在了地板上,声嘶力竭地劝诫,“兄长,爹娘在看着你。你怎么忍心让他们伤心?怎么忍心你满腹才华就此归于此地?”
  “不必再说了。从爱上她那一刻,我就决定了这一切。我没后悔过,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你。我抛下一切,推给了你。不是兄长该做的事。百年之后,我自会向爹娘祈求原谅。你走吧!”太和背对着谢旭,负手而立,坚决地说道。
  谢旭慢慢起身,脸色灰败,整理了一下仪容,走了出去。
  夕阳西下,他的背影被拉长,显得落寞。
  而屋内太和的背影挺拔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