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思念

  看着箫策那得意的神色,萧衍的拳握得嘎嘎作响,但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又不好当面发难,毕竟朝中还有好些人并未收作自己的羽翼。
  强自敛了敛怒气,开口道:“既然陛下圣意已决,那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吧!臣,身感抱恙,还请陛下允许老臣先行告退。”
  箫策缓缓坐回龙椅,目光落在他处,眸底闪现一丝轻蔑,抬臂一挥,示意广陵王退下。
  萧衍颔首抬着斜眼凝着箫策,眼底的寒光恨不能将箫策杀死。见箫策看都不看自己,遂拂袖而去。
  殿下的其他朝臣,互相看了看,脸上满是顾虑和疑惑。
  箫策的目的达到,心中些许愉悦。然而看到这些朝臣已然是广陵王的党羽,心中又很是气恼。他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些乱臣贼子一一拔去。
  遂悠然开口道:“明日开始,各大臣若有急报可直接到到御书房来奏请,不必再每日集中上朝。其他爱卿可还有什么事需要奏报?若无他事,退朝。”
  朝臣们下朝后,成群结队地走出大殿。对于今日早朝之事,众说纷纭。
  一些圆滑之士猜测广陵王与陛下之间将有一番争斗,为避免被牵连,最好不要急于站队;一些支持广陵王的朝臣则认为王爷才是能堪当大任之人;另外有一部分人认为陛下正收回被广陵王夺取的权力,心里期待陛下能尽早拨乱反正,还朝廷一个清静。
  局势已然分成几派,大家也没什么顾虑,毕竟皇帝已经回宫,不再像之前那样朝中就一个广陵王只手遮天。
  散去朝臣,摘下天子威严的面具,箫策心下一阵空虚。白慕言离开已有数日,他究竟如何,是死是活,箫策都很想知道。他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白慕言死了。
  走进御书房,呆坐于案前,眼前尽是白慕言的身影。
  眼眶一热,习惯性地别过脸去。好像不这样做,下一秒,白慕言便会靠近自己,对自己调戏一番。
  正愁思念无处安放之时,刘公公步入书房,躬身禀告:“陛下,该用膳了。”
  用膳?哪里有什么胃口。也罢,吃饱了,才有力气等白慕言回来找自己。
  抬臂轻轻招手,刘公公会意,转身向房外唤道:“都端进来吧!”
  遂宫女们便将御膳一一端入房内,放置桌上。
  箫策起身行至桌前坐下,看着眼前美食,心中一阵懊恼。倘若当初自己不任意妄为,独自走出水郡,白慕言又怎会受伤?即使现在回不了宫,至少还能与白慕言朝夕相对,何至于会为自己受伤,弄得如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一个冲动,拂袖将桌上的食物一一扫落。一边候着的太监、宫女纷纷下跪,头压得低低的,生怕自己的失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杀身之祸。
  仿佛意识到自己的失常,对跪在腿边的刘公公说道:“朕没什么胃口,收拾收拾,就命他们下去吧!朕饿了,自会传你。去吧!”
  刘公公领命带着一干人等收拾完地上的残碎物,便退下侯在房外。
  一整天,箫策都在御书房内批阅奏章。真要是很饿了,就传唤刘公公准备些糕点和水果等吃食,御膳却是一顿也未用。
  表面看来,箫策这是想将积压许久的政务一一梳理,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唯有忙碌些,他才不会那么思念白慕言,才不至于连呼吸都感到疼痛。
  广陵王府。
  书房内,不时传来一阵物件摔落的声音还有怒骂声。侯在屋外的奴婢们个个战战兢兢,被吓得瑟瑟发抖,生怕一个不小心被迁怒,那结果怕是只有死路一条。
  书房内,萧衍把能摔的都摔了,仍旧未能解气,反而越来越生气。早前在牢中,箫策还一副生无可恋、痛不欲生的样子,以为他会无心朝政,自己可以将他完全掌控,没想到,这才过了几日,竟然就缓过劲来。果然是和狐狸呆久了,心也变得狡诈。
  萧衍背着手,在房中踱着,他要想个办法逼箫策让步。目前,他还不想起兵造反,毕竟那会引来骂名;但是,如若不造反,他又如何可以夺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心中不停地盘算着,筹谋着。蓦地,萧衍停下了脚步,嘴角微微扬起,眼底闪现一丝阴狠,随即,鬼魅般的笑声从书房内传至屋外。奴婢们互相看看,神色也变得异常恐惧。
  半个月后。
  御书房。
  箫策坐于案前,对几位大臣们说:“已近年关,年祀之事众卿有何看法?”
  礼部张大人说道:“年祀之事,每年都由礼部与工部遵照祖制按部就班地进行。每年所需物品,也由礼部和工部按照传统置办。今年的年祀,其实早就开始着手准备,只是日前陛下患病,不再宫中,故而某些事宜都搁置在那,不便开展。如今陛下已回宫,各项事宜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知陛下问及此事,是有什么新的要求吗?”
  箫策想了想,回答道:“今年,朕打算由原来的提前三日斋戒改为提前七日斋戒。且所有年祀所需物件,朕均要一一审查。”
  工部王大人不明白箫策意欲何为,因为以往陛下只在最后那几日去查看便可,从未想过要全程参与,遂开口问道:“陛下,老臣有一事不明。往年陛下只在最后几日查看即可,为何今年要如此劳神地一一核查?是担心什么问题吗?还请陛下明示。”
  箫策从案前起身,绕过书案走向几位大臣,说道:“因为朕早前大病初愈,且九死一生。为感谢上苍厚爱,故而想在今年的年祀中多花些心思,以表示朕对众神的尊敬和感谢。所以,之前年祀已经进行的部分和即将进行的事项,有劳各位大臣梳理之后,报送一份详细的说明给朕。”
  大臣们闻言,个个躬身施礼,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事实上,箫策除了想好好办一场年祀之外,他还想趁机多多出宫。他总觉得,出宫了,就有机会与白慕言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