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惜生寻死

  那白骨夫人捧着唐三藏递过来的脚皮,如获至宝,赶紧把脚皮塞进了老妪手中。
  下一刻,只见白骨夫人的骨架突然倒地,一道淡蓝色的魂灵从骨架中渗出,紧接着钻进了老妪的七窍之中。
  老妪那一口即将散去的阳气,硬是被白骨夫人的魂灵吊住了。老妪的身体随之一颤,煞白的脸色有了些血气,只不过印堂发黑,周遭似有黑雾缭绕。
  众人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妪,不知白骨夫人的计划能否够成功。
  白骨夫人控制着老妪的身体,掀开了破烂的被褥,进而又握了握拳想半坐起来。可是白骨夫人失败了,她高估了老妪的虚弱。
  濒死的老妪,已经失去了撑起身体的力量。
  白骨夫人不敢再乱动,这具肉身实在太过糟糕。白骨夫人深吸口气,艰难的抬起了手臂,那手中正握着唐三藏的脚皮。
  千年腌制的脚皮。
  众人脸色都是一沉,自内心深处佩服起白骨夫人。这也能入口?怕是这世间再无可阻挡她的事情了!
  脚皮被白骨夫人塞入口中,白骨夫人如同嚼起了牛皮糖,看得众人也跟着张合起了嘴巴。
  吞咽之声响起,白骨夫人深深皱起眉头,似乎难以下咽。
  忽而,白骨夫人双眼绽出精光,周身的黑雾渐渐散开,满面潮红。
  众人都是惊异非常,这脚皮的效果还真是来得快啊。
  不多时,白骨夫人脸上的皱纹开始褪去,发丝由白转青,五官挪移变形,臃肿的身材也是婀娜起来。
  白骨夫人恢复了容貌与体型,脱掉了那脏兮兮的衣物,只是裹着一件薄毯,下了床。
  掌灯有些鼻头发热,白骨夫人的身段真真是极好的!猪八戒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沙悟净也是在不断的吞咽唾沫。
  只有唐三藏一人,面无表情。
  “多谢圣僧!”白骨夫人蹲身作揖,“这便是我之前死去的年纪与相貌,我马上便散去修为,只在这人间过完一世!”
  唐三藏依然面无表情,冷声道“你当真不悔?”
  白骨夫人有些没听懂,只认为唐三藏是在说自己要散去千年修为的事情。
  白骨夫人一笑,道“真真不悔!就是立马死了也值了!”
  唐三藏点了点头,转身坐下,同那掌灯一起诵唱佛经。
  众人皆有些不解,这唐三藏到底是何用意?怎么又同掌灯念起了佛经?
  白骨夫人正在兴头上,顾不得许多,只想早些体验尘世,遂一掌拍向自己的天灵盖。
  千年修为化作一团斗大的黑气,散去了。
  就在众人以为事情将完之时,只见那白骨夫人猛然瞪大了双眼,身子一软,瘫倒在地。
  青丝变白发,皱纹渐生;红颜转苍老,体型佝偻。一位妙龄女子就这样变成了一位老妇,濒死的老妇。
  “怎么会这样?”白骨夫人不解,心中极度不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等了这么久”
  话音未完,人死灯灭。
  众人呆住了,半个时辰之内,众人见到了一位濒死的老妪化作妙龄女子,还来不及细细打量,这妙龄女子便又化作了一位老妪,仿佛上百年的时光浓缩在了这一瞬之间。
  这一瞬似是永恒,这一瞬又只是一瞬。
  掌灯停住了,唐三藏却没有回头,依然坐地念唱往生咒。
  众人都沉默着,万千思绪自心中掠过
  一个时辰之后,唐三藏和掌灯走出了屋舍,对着小夫妻俩念唱了佛号之后,走远了。
  小夫妻俩进入屋中,老妪已死在床榻之上,只是有些不同了
  因为老妪的面容发生了些变化。虽然也是皱纹遍布,容颜衰老,但却像是另一个人。
  夫妻两个百思不得其解
  路上,掌灯抬头问道“三藏法师,你的皮肉当真没有长生不死的功效?”
  唐三藏摇头,道“从未有过,就连仙神也有寿命极限,贫僧一个普通僧人,怎会有那等造化。如真有此番人物,这世间便是容不得他了。”
  掌灯回头一看,有些悔意,“当时如果能劝阻白骨夫人便好了。”
  唐三藏依然摇头,“劝不住的,自来都是劝不住的。”
  掌灯还想追问,只是在孙悟空的暗示下闭了嘴。
  虽然掌灯不知道,可是孙悟空与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却知道,这是唐三藏第一次为一只妖精唱念佛经。
  “掌灯啊!”唐三藏忽而停住了脚步,抬头望天,“你知道吗”
  掌灯跟在唐三藏身后,不明白唐三藏的意思,“还请法师明示。”
  “你知道吗,”唐三藏的眼睛微眯,似乎是进了沙尘,“谎言成谶要人命,心魔成谶无处逃;惜生寻死几时休,更无一个肯回头。”
  微风拂过,衣袂飘飘,唐三藏心中藏着什么,无人知晓。
  在这一刻,掌灯觉得唐三藏并非是什么圣人。他在苦苦挣扎,在放下与拾起之间
  入夜,唐三藏躺在树下,身上披着袈裟,像是要入眠。可是过了很久,唐三藏却是发出了一声叹息。
  孙悟空几人都没有出声,静坐沉默。
  掌灯有些坐不住了,不知为何唐三藏对于“谎言”一词,有些痛恨又有些无奈。在掌灯心目中,唐三藏可是看透世间一切的圣僧,如果他心中还有未解之结,那么这个世界就太可怕了。
  掌灯来到唐三藏身边坐下,轻声道“三藏法师,给我说一个佛经的故事吧。”
  唐三藏动了动身子,等了一会儿便坐了起来,微微一笑,道“那便给你讲一个罢!”
  唐三藏思忖一会儿,开口讲了起来
  相传,从前有一人姓卢,此人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成人后,家境愈发贫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帮人做零活维持生计。
  一日,他上街卖柴,有位雇主买了他的柴,令他把柴送到客栈。在客栈的门口,有位客人在诵经。他便留下听了,似有所悟,久久不肯离去。
  他上前向客人打听读诵的是什么经。
  客人告诉他,说是“弘忍禅师”在蕲州黄梅冯茂山传法,并经常劝告信众读诵《金刚经》。
  他听了,心中遂产生北上求法的念头。但“有亲在,不远行”,因为他母亲尚在,不能立即前往。
  在他三十三岁时,母亲去世。
  他安葬了母亲之后,便取道韶州曹溪,北上求法。在韶州,他结识了德行之士刘某,因为情投意和,结拜为兄弟。
  刘某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槃经》。
  他白天与刘某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则听无尽藏读诵《涅槃经》。
  他虽不识字,但悟性是极好的,经常在听完经文之后,给无尽藏解说经文的大义。
  有一次,无尽藏手捧经卷,向他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
  他回答说“虽不识字,但可释意。”
  无尽藏说道“字且不识,岂能会意?”
  他回答道“诸佛妙理,无关文字。”
  无尽藏听了,非常惊异,知道他是个有道之人,心生敬意。
  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很快传遍乡里。虽然当时他还没有出家,但是当地的信众都争相前来瞻礼和供养。并且在附近的宝林古寺旧址上,为他建了一座道场。
  他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唐三藏的故事很快便吸引了孙悟空与猪八戒,六耳猕猴也是坐在树枝上聆听。只有沙悟净一人毫无兴趣,已在呼呼大睡
  一日,他突然想起求法的事来,暗自想到“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离开了宝林寺,继续向北行进。
  经过某县石室间之时,他遇见了“智远禅师”,并向智远禅师请教有关坐禅的一些事情。
  智远禅师告诉他说“看你神姿清朗,恐怕不是一般人。我听说‘菩提达摩’从西域来到中土,传‘佛心印’,辗转至于‘黄梅五祖’。你不要再耽误时间了,速往参学,以决生死之疑。”
  于是他一路风尘仆仆,直造黄梅五祖道场。
  他自幼生活在岭南,目不识丁,生得瘦小,一幅山野樵夫的模样。所以五祖初见他的时候,便戏称他为“獦獠”。
  五祖问“你从哪儿来?”
  他道“从岭南来。”
  五祖又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
  他道“不求别事,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这个獦獠,又是岭南人,你怎么能够成佛呢?”
  他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我这个獦獠,形象上虽然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五祖听了,知道他根基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继续跟他多交谈几句,但因为徒众都在左右,担心他日后会遭到众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发到碓坊舂米。
  舂米,意既是让谷粒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