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六祖慧能

  唐三藏说到这里,掌灯便已知故事头尾。这个故事在人世间口口相传,不亚于西行之路。但是掌灯没有插嘴,依然静静聆听。
  唐三藏说的有味,便叫猪八戒去打个野鸡来吃。猪八戒不愿意,可是照样被孙悟空赶去了。
  猪八戒似乎对这个故事极有兴趣,匆匆的就抓来了一只长尾雉鸡,还自觉地生了一堆火,拔毛去皮,串在树枝上烧烤。
  唐三藏嘿嘿的笑了笑,继续讲起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他生得矮小,体重也不够,因此他不得不在腰间拴上一块石头。就这样,他昼夜不停,勤勤恳恳地舂了八个月的米。
  又一日,五祖把大众召集到一起,告诉大众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已老了,当选一名接法人,以确保祖师的法脉不断。佛法不可思议,贵在实证,你们万千不要以为记住了我所说的法语,就算了事。
  “你们且下去,各自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写一首偈子给我看看。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我就把法衣传承给他,立他为六祖。”
  当时,五祖门下有七百多名僧人。其中,以“神秀上座”最为出色。神秀是“教授师”,兼通内外之学,经常为大众讲经说法,并且得到了五祖的器重和众人的敬仰。
  因此,大众退下来之后,共相议论道“六祖之称号,除了神秀上座之外还有谁能够担当得起呢?我们不用劳心费力写什么偈子了,等神秀上座得了法衣成为六祖,我们都依止他就完事了。”
  唐三藏刚说到这里,掌灯便打断了唐三藏,问道“三藏法师,‘教授师’是何职位?”
  唐三藏一愣,反问道“地藏没告诉过你吗?”
  掌灯摇摇头,道“祖师虽让我聆听佛经,但少为我解释佛教中的理念及各司职,所以”
  唐三藏听后点了点头,小声道“看来地藏这老家伙还是有些自己的想法,还知道阻止他慢些接触佛理只是,这造化是止不住的”
  “三藏法师?”掌灯疑惑的看着唐三藏。
  唐三藏轻咳一声,道“佛家之中,布有各司职,颂经讲经的僧人称为法师;悟得一些禅机的高僧,称为禅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等等”
  众人正等着故事的后续,却不想唐三藏再道“对精通佛教圣典中的经、律、论三藏者,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简称三藏!”
  唐三藏一脸的傲然,撇着嘴对猪八戒说道“八戒呀,唐三藏法师饿了,你弄好了吗?莫不是要饿死唐三藏法师,还是要唐三藏法师打你呀!真是气煞唐三藏法师了!”
  唐三藏这句话说得极慢,对“唐三藏法师”五个字又咬的极重。孙悟空等人翻着白眼,不作理会。
  掌灯有些崇拜的看着唐三藏,之前自己一直称唐三藏为三藏法师,却不想这个称号竟有如此份量。
  猪八戒把烤好的鸡肉递给唐三藏,又对着掌灯瞪了一眼,意思是不让掌灯再问些诸如此类的问题。
  掌灯不好意思的笑笑,不再出声。
  唐三藏接过鸡肉,开口叙述起来
  神秀听到大众的议论,心想:大众之所以不敢写偈子,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我应该向五祖呈上偈子。当然,我呈偈子是为了求法,而不是为了夺取祖位。如果我不向五祖呈上偈子,五祖怎么知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又如何能得到五祖的传法呢?
  翻来覆去,左思右想,折腾了两三天,神秀终于作出了一首偈子,并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写在廊壁上。
  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天早晨,五祖经过之时,忽然看见此偈,知是神秀所作。
  这首偈子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后人如果依此偈修行,是可以得天大利益、免堕恶道的。因此,五祖还是当着众人的面对这首偈子大加赞叹,并且要求大众焚香念诵此偈,依偈而修。
  但是私下里,五祖还是告诉神秀说“你的这首偈子,还没有明心见性,见地还不到位,还在门外。如此见解,欲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于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中荐取。”
  说完,五祖吩咐神秀再作一偈
  几天过去了,神秀再没有作出新的偈子来。
  后有一日,卢姓男子在碓坊舂米,听到外边有位童子在念诵神秀的偈子,便上前打听。
  于是童子就把五祖要传法的事情,以及让众僧念诵偈子的事情一一告诉了他。
  他听了,便央求童子道“上人,我也要念诵偈子,与神秀上座结来生缘。自从我来到这里,我就一直舂米,八个多月没有到过堂前,请上人引我到写有偈子的廊壁前礼拜。”
  于是,童子引他来到偈子前。
  他说“我不识字,还请上人念给我听。”
  当时,江州别驾“张日用”正好在旁,便高声为慧能念诵那首偈子。
  他听了,就说“我也有一首偈子,请别驾给我写上。”
  别驾听了非常惊讶,道“你这个舂米的,也能作偈子,真是稀有!”
  他正色回道“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有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别驾听了,连忙谢罪道“汝念偈子,我给你写。如果你将来得法了,不要忘了要先度我。”
  于是他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子刚写完,大众无不惊愕。
  五祖见众人如此,担心有人害他,于是用鞋掌把他的偈子抹掉了,并且说“亦未见性”。
  众人见五祖这么说,也就不以为意了
  第二日,五祖私下来到碓坊,见他腰间挂着石头舂米,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就应当象你这个样子。”
  五祖再问道“米舂熟了吗?”
  他回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五祖点点头,抬起禅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他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便于当天晚上三更时,偷偷地来到五祖的丈室。
  五祖用袈裟将他围起来,以免他人发现,并且给他讲解《金刚经》。
  当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他豁然大悟。
  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他一连说了五个何期,以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道他已经大悟,便将“顿悟法门”以及“祖师衣钵”教付给他,并说道“此乃达摩祖师的法脉与衣钵,今日便由你传承。好生留存,切不可断绝。”
  跪受衣法之后,他又问道“法脉我已经受了,将来这祖衣又该交付给谁呢?传承自是不能断了!”
  五祖回答说“昔日达摩大师,初来此地,以衣钵为信物,代代相承。法脉是以心传心,自悟自解,强夺不得。只是衣钵会起争端,你将它们藏起来吧。你须速速离去,此地恐有人加害于你。”
  “我该去往何方?”
  “自有去处,何处不成佛?”
  说罢,五祖便亲自把他连夜送到驿站。
  临行前,五祖又嘱咐他“佛法将会由你再次兴起,你离开后三年,我将入寂。你赶快往南方走,好自为之!不要急于出来弘法,这当中你会有劫难。”
  他再一次顶礼五祖,而后南行,不到两个月就到了大庾岭。
  五祖送走慧能后,连续好几天没有现身。众人都很疑惑,五祖是不是生病了?于是纷纷前去问安。
  五祖告诉他们说“我没有病,祖师的衣钵和法脉已经传到南方去了!”
  众人大惊,问道“谁得到了衣钵?”
  五祖回答说“能者得之。”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此后便有了数百人前往南方追杀,欲夺取衣钵的故事。
  为了避免不测,慧能六祖跟随一众猎户混了十五年之久。此后,因机缘成熟,方才出世,弘法度难
  唐三藏说完了,烤鸡也吃完了。孙悟空等人听完便散了,只留有掌灯一人暗自忖度。
  唐三藏看着掌灯的神情,笑笑,道“你有何见解?”
  掌灯长舒一口气,道“佛法还真就讲究一个‘悟’字,倘若悟了,无关身世、教学、秉性,真是佛法无边!”
  唐三藏砸了咂嘴,道“不是问你这个!”。
  掌灯愣了愣,再开口道“我佛中人,也有那等贪图名利的,应当借鉴,应当借鉴!”
  唐三藏一下敲在掌灯的光头上,再道“不是问你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