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寻仙无门

  却说那石猴同小玉、小明撑着筏子,驶入汪洋大海。三猴并不曾发现后头还跟着一扁竹筏。竹筏之上是那猿猴,晃晃悠悠奋力跟进。
  也算三猴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不到月余便上了西北岸,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
  小玉、小明意欲躲入林中遮掩一二,不曾想那石猴走近前去,弄个把戏,妆个唬,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岸上遗留些衣物,被三猴捡去,装扮人样。
  三猴于林中商议一番,要在这偌大的洲县地界寻仙访道,必要入世查探。三猴议定,用些藤条编作草帽,将面目遮掩一二,以便入世问俗。
  石猴不懂人情,来至大路,捉住路人便问“你可知何处有仙?何处有神?”
  猴语不同人言,那路人挣开石猴,刚要张嘴喝骂,偶然瞥见那草帽之下的面容,登时“啊呀”一声,转身逃去。
  如此三番五次,整个城县皆是骇然,有些个胆大的乡民呼朋结伴,手持铁耙、镰刃、扁担等家伙,微聚而来。
  三猴被围,那石猴只是拱手作揖,赔礼道歉。
  小玉看向小明,低问道“可有甚解困之法?”
  小明闻言摇摇头,脸上有些鄙夷之色,“此乃南赡部洲,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又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此番无有解围之法,只有逃离之策!”
  “为何不早说?”小玉带着些责备之意,“早知如此,便不来这方地界了!”
  小明摇摇头,再道“我试过多次,虽可预见,但从来无力更改,只有顺从罢了。”
  那些乡民听不懂猴语,只当是石猴叫嚣喝骂,一时间棍棒齐上,拳打脚踢。
  三猴虽不还手,只仗着体型灵活,左突右蹿。再者,那些乡民也还有些惧怕之意,不多时便被三猴逃脱而去。
  城边街道一角,一只猿猴处在暗中,见三猴被围打,也不做声也不答应,而是趁此机会去各家店铺之中偷金窃银。猿猴要比石猴三个通透的多,早发现这城县之内唯有金银才可通行无阻。
  石猴三个藏在城外林子里,每日寻些果蔬来吃,也不敢再轻易入城,只趁着夜间蹲坐在街道角落,学人礼,学人话。
  三猴皆是玲珑之心,不出几日便把那“人言俗语”学了个大概。
  “今日里不必去了。”石猴拦住小明与小玉,“去也无用。”
  小明向来不善驳嘴,点头答应。
  “你若是惫懒,大可在此休憩,我个人去探听探听。”小玉也深知小明性子内敛,并不做拉扯,想着独自一人趁夜入城。
  “且站住!”石猴一把捞过小玉,出言道“这些时日里,每每都听那些乡民说什么金银财富,无有神仙道爷的只言片语,想必此处并无什么佛仙神圣,俺们换个去处罢。”
  小玉看向小明,小明依然点头。
  商议已定,三猴打包些吃食,穿过林子,顺小路翻山越岭。
  那猿猴此时还在城中,等着看石猴三个蹲坐街角。你道猿猴处在哪处?原来正端坐在酒店阁楼之中。
  “一壶黄酒,一斤酱肉!”猿猴揣有金银,又不知从何处顺了把剪子,把那脸上手上的猴毛尽皆铰去,又买了些像样的衣物,堂堂正正出入城县。
  猿猴端坐在阁楼窗台边,往常只需一偏头便能看见街角处蹲坐着三个形影鬼祟的人。可今日夜里却出了些差池,一壶黄酒已然落肚,那酱肉也吃得七七八八,却仍不见那三猴入城。
  “怎回事?”猿猴心头纳闷,想来定是那三猴换了个方位,明日里再去寻找一番便罢了。
  而后,猿猴再叫来店家,还是一壶黄酒,一斤酱肉,顺嘴便问道“店家可知此处有什么仙岛道馆?”
  店家顿了顿手,答道“我在此营生三十余载,未曾听说什么仙岛,城西边倒是有个道馆,客官您有空去瞅瞅!”
  猿猴等了一晚,直至客店打烊也未看见石猴三个,遂就此作罢。
  石猴三个连翻过三座大山,来至另一处城县。
  得了教训之后,石猴不再莽撞,与那些乡民说“因幼时染病,才生的这许多毛发。”
  乡民虽是心有疑虑,但见那石猴行动举止颇有章法,也不再称怪。
  石猴自山中摘来许多瓜果沿街贩卖,小明则是找了份客栈打杂的活。石猴与小明本不愿小玉做这些苦功夫,奈何小玉不肯闲心,扮作男子模样去到一处书馆做了个茶童。
  石猴三个在此处歇了三年,与那乡民们倒是和睦融洽,却不曾听闻有什么仙佛神圣。
  “今日里不必去了。”石猴如同三年前一般拦住小明与小玉,“去也无用。”
  小明依然不驳嘴,点头答应,“一会儿我就去把那活计辞了。”
  “怎么?”小玉看向石猴,问道“有什么听闻不成?”
  石猴摆摆手,道“听闻倒不曾有,只这三年里,每每都听那些乡民言说什么仕途经济,无有神仙道爷的只言片语,想必此处并无佛仙神圣,俺们换个去处罢。”
  三猴商议已定,着手收拾包袱,准备离去。
  那猿猴在此三年间,到处打听石猴三个的消息,奈何去向不同,无从寻起。
  猿猴这三年间也不曾闲着,遍访名寺古刹、道馆仙山,只是凡尘茫茫佛不现,仙缘渺渺道难寻。那些个古刹道馆,要么是些骗取香火的假僧,要么是些只伺金银的虚道,气的猿猴弄起蛮力拆庙倒观,把那些虚假的僧道全数杀尽。
  如此三年,猿猴已然有些不信什么神仙道法,只觉得这世间唯有金银至上、权势遮天。
  “他们三个怕是已找到仙岛名山了,罢!罢!罢!”猿猴懊恼一声,把那访仙寻道的念头撇下,转而进取凡尘功利。
  却说那石猴三个再换了一处城县,在此安居下来。
  又是三年,石猴再把小明与小玉拦下,“今日里不必去了,每每都听那些乡民言说什么酒色财气,无有神仙道爷的只言片语,想必此处并无佛仙神圣,俺们换个去处罢。”
  此三年间,猿猴做起了强盗的营生,专去截杀那些翻山过岭之人,而后夺取钱财去那花天酒地里沉迷一番。没多少日子,东窗事发,猿猴被捕入狱。可又因那猿猴使够了银子,挡去了牢狱之灾不说,还在那府衙之中谋了个差使。
  这猿猴在花果山时,乃是由仙鹤衔来,百兽喂养,冥冥中自有吉星护佑。为官之后自然是百运亨通,春风满堂。
  反观石猴三个,不想那金银,不盼那权势,一心只把问仙求道供在心中。
  又换了一处城县之后,石猴三个再潜心访查。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来时一念,眨眼三年。
  三年又去,这一天石猴气的抓耳挠腮,喝骂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地界!怎会有如此不堪之处!气煞俺也!”
  听闻这话,小明兀自去打点行囊,想必是要再换一地。
  “怎么了?”小玉看向石猴,“又听闻什么了?”
  “每每都听那些乡民言说什么大道无情、天地不仁,从来无有虔言敬语,想必此处也无佛仙神圣,俺们换个去处罢!”石猴说罢顿了顿,而后摆手道“不!俺要另寻一处府州地界!”
  小明又把那打点的包裹打开,取出些银两,“我去置办些舟船吃食。”
  几日之后,一切归置安好,石猴三个架起舟船,再入汪洋大海。
  此番三年,猿猴总算是遭了难,被那酒色财气遮了眼,被那权势金银迷了心,以至于那福运不再,春风散尽。朝堂一旨圣意下,要拿猿猴项上头!
  猿猴杀出重围,逃入山中。虽是身负重伤,幸得保住性命。此后猿猴躲了一年有余,养了一年有余,思想着这处地界不能再容己身,遂割木砍竹造了筏子,意欲另寻一处府州地界。
  九年耗尽,三猴皆是逃离了南瞻部洲。只因这南瞻部洲的生灵,皆是为名为利之徒,毫无灵慧之根。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四猴分作两班,虽路途不同,终归是汇聚于一处,来至那西牛贺洲地界。
  一踏足那西牛贺洲地界,小明心头乍起一个激灵,出声道“就是此处了!”
  石猴只当做小明是欢喜此处的秀丽高山,幽深林麓,也不搭言便跑向一旁察看起来。
  小玉转头看向小明,“怎的说?”
  小明先是一笑,而后答道“我等要在此处修道七年!”
  小玉听后长舒一口气,又是看向不远处蹦跳张望的石猴,“总算是不负真心啊!”
  说罢,小玉便走向了石猴,虽不能把这天机泄露出去,但出言安抚一番亦能定下石猴那颗猿心。
  “哎”小明看着小玉轻快的步子,暗自叹息道“老天是不曾负了他的心,但你却负了我的心”
  三猴不再入凡听俗,每日就在这深山里翻腾。不过一月,那石猴便发现了一处灵秀之地。
  三猴登顶观看,果是一处好山:千峰开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峻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三猴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
  “观起云海,踏起仙尘,低语与石说,狂笑啸山林。伴与兽行,言与仙情,对月枕松根,听溪卧竹林。说天道地,静言时,无悲生喜,跃步追天际;登崖过岭,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都话神仙腾云妙,哪有凡心自在高!”
  三猴听得此言,皆是满心欢喜“神仙原来藏在这里!”。
  三猴急忙跳入里面,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夫,在那里举斧砍柴。
  三猴正要上前作揖,却见那边林子里闪出一道黑影,直冲那樵夫而去。三猴站定,看那黑影形体,观那黑影举止,赫然是那十年间不曾相见的猿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