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二十一章 李东

  古玩作假,自古有之。
  最有名的就是清代乾隆皇帝,这主导康乾盛世的帝王之一,虽然也称得上一代明君,却也做过不少有争议的事。
  世人都知道乾隆皇帝爱作诗,一辈子做诗四万多首,纵然是李白杜甫这样的一代诗圣人也望尘莫及,而乾隆皇帝对于瓷器的喜爱,却一点不亚于做诗。
  他爱古玩收藏,在古玩种类中又非常钟爱瓷器,其中宋明时期的瓷器最受他的喜爱,一度让宫廷造办处和景德镇大批仿造,虽说大部分用得也是唐宋时期的烧造手法,但毕竟传承有缺,时代又不对,说到底也是作假的一种。
  现如今市面上流传的宋明瓷器,大部分都是那时乾隆爷命人烧造的。
  到现在作假更是猖獗,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作假的手段也是越来越多,说现如今的古玩市场九成九都是假货,一点也不夸张。
  林天几个人顶着太阳逛了一上午,林天入眼尽是假货,连一件能让他多看一眼的都没有。
  最烦的是还不是这些,而是后面跟着的刘文博和郑磊两个人,李南不懂古玩也不怎么说话,只是在后面跟着。这俩大爷可不同,一会看着这个不错,拉着林天过去看看,一会看那个也还行,也叫林天过去掌掌眼。
  而且每次林天告诉他们是假货的时候,这俩人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吵的林天恨不得找根线把这俩货的嘴缝上。
  “三哥,你看那一对瓶子怎么样?”
  刘文博似乎又看到了什么好东西,拉着林天给林天指了一下,道:“我瞅着不错,一模一样,是叫观音瓶吧?”
  林天顺着他的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入眼的是一对三尺多高,掐丝珐琅彩的大型瓷瓶。
  “你可别叫我哥,你是我哥……”
  林天只觉得头大如斗,却又不能把刘文博怎么样,只能无奈的解释道:“观音瓶哪有那么大的,那叫落地瓶,像这种器型这么大还是一对的瓶子,行家一眼就能看出真假,这对儿明显就是假的。”
  “不用说话,我知道你要问什么!”
  看到刘文博张开嘴,林天赶忙制止了他,接着道:“我告诉你为什么看一眼就知道是假的,古时候瓷器九成九的工序都是人工的,只要是人做的,就不可能没有误差,无论是拉胚还是作画,是不可能一模一样的,你也说了,那俩瓶子一模一样,明显就是机器工。你能不能消停会,这种一眼关门的物件别叫我行不行?”
  “那个……”被林天数落了几句,刘文博也不生气,搓了搓手,又凑到了林天身边,道:“你刚才说的一眼关门是啥意思?”
  “我……”
  林天一直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人,但是今天他第一次感觉自己是那么多嘴,恨不得给自己来上两嘴巴。看着郑磊和刘文博眼巴巴的样子,林天只能又耐着性子给两个人解释。
  其实在古玩界,一直有着一眼开门,一眼关门的说法。
  最早是用来描述古钱币的,所谓一眼开门,取自开门见山,意思是直接了当,不拐弯抹角,就像开门见到山一样直接,用在藏品上是对藏品的认可,意思这物件无论在器型、包浆、款识都非常自然,是个一眼就能看清楚的老东西。
  反之,一件藏品如果所有特征都十分的假,一眼就能看出是假货,就被称之为一眼关门。
  “哦——,我懂了,二哥就是个一眼关门的男人!”
  郑磊斜着眼瞄了一下刘文博,道:“你他娘的还是个一眼开门的女人呢!”
  “靠!”
  林天嘴角扯了扯,实在是让这俩活宝整无语了。
  “老三……”
  一直走在最后面没有说话的李南,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林天身后,拍了拍林天的肩膀。
  “老大,这俩货就够我头疼的了,你不会也来添乱吧。”
  自从十四岁那年练功感受到了内息,林天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体验过累是什么滋味了,但是今天他感受到了,不光身体累,心更累!
  “他俩问半天了,我看上点东西就不行吗?”
  李南饶有兴趣的看着林天,嘴角挂着一丝笑意,认识林天这么长时间,他始终看不透林天,明明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青年,偏偏带着一股子饱经世事的老成,从开学到现在,无论遇到什么事,林天总是沉着冷静,从来没有过慌乱的时候,李南还是第一次看到林天这副样子。
  “得得得,您问……”林天这时候也是实在没有精力再和李南吵嘴,无奈的摆了摆手,大不了今天就当讲课了!
  “好了,不逗你了!”
  看到林天的样子,李南也是一笑,指着远处的一个摊位道:“你看那个地摊上的那个绿色的小瓷瓶,是不是跟你装药丸的那个一模一样?”
  ……
  李东今年五十多岁,原本是一个土夫子。
  其实说他是土夫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抬举了他。
  解放初期那一阵子,他还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从小没了爹娘,又好吃懒作,平日里在村子里搞点小偷小摸填自己的肚子,可以说是非常不受村里人待见,不说人人喊打,反正看到他都要绕着走。
  慢慢的大家都防着他,他想下手偷东西也就越来越难,眼看着吃了上顿没有了下顿。
  直到有一天。
  那天夜里李东刚吃完晚饭,看着本村的人对他的防范越来越严,正研究着要不要上隔壁村偷点什么,突然家里就闯进了六七个受了伤的壮汉。
  这帮男人高矮胖瘦全有,操着一口南方口音,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血,闯进了李东的破草屋时可是把李东吓得不轻。
  一群凶神恶煞的人盯着他,他也不敢喊,更何况他也知道,他喊了也不一定有村民来帮他。
  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群壮汉,把他家里唯一一只老母鸡宰了炖了汤。那只老母鸡几乎可以说是和李东相依为命,平日里偷不到东西吃不上饭,李东全是靠这只老母鸡下的蛋度日,眼看着老母鸡被宰了,李东别提多心疼了。
  喝过鸡汤之后,那群人的头儿把李东叫了过去,连吓唬带威胁的说了一通,给了李东十块钱,告诉李东不许报警,拿着这十块钱换点好吃好喝的,这几天把他们几个伺候好了,以后少不了李东的好处。
  这个男人又哪里知道,李东就算不收钱也绝对不敢报警,作为一个小毛贼,李东看到警察都是能躲多远躲多远。
  那时候的十块钱,足够一家子衣食无忧的过一年,李东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原本的恐惧早就不知道扔哪去了,对于几个人的吩咐也是屁颠屁颠的答应了下来。
  自那之后,李东跟着那群南方汉子,天天是吃好的喝好的,根本没了偷盗的心思,搞得村里人还以为这小子学好了。
  半个月后,这群南方人的伤也好了,那头儿看李东聪明会来事,想要李东跟着他们干,也就把自己这伙子人到底是干嘛的都告诉了李东。
  那天李东才知道,原来这伙子人是传说中的盗墓贼,前段日子之所以受伤,正是因为下了他们村子附近的一个墓穴,触发了墓穴里的机关,一伙人情急之下才闯进了李东这里。
  其实李东本意是不想答应的,生性胆小的他看到坟包都会绕着走,对于下墓这种事情更是有一种天然的恐惧,但是看到几个壮汉虎视眈眈的样子,他就知道,自己如果不答应多半是活不下来了。
  于是,李东就成了这个盗墓团伙的一员。
  好在这个盗墓团伙比较专业,点穴的,打洞的,下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根本用不着李东干什么,他们干活的时候,李东帮着在远处望望风就好。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李东村子附近的那个墓穴。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这一次他们很轻松的就取出了大批墓穴里的陪葬品,都用麻袋装着,李东也不知道里面究竟都是些什么东西,只听的见一颠簸,麻袋里的东西就叮当乱响。
  三天后,那个头把李东叫到跟前,给了李东二十元钱,说是这次下墓的分到的份子。
  只是一次下墓就有这么大的利润,让李东尝到了甜头,如果只是靠自己偷鸡摸狗,恐怕一辈子也偷不到这么多,俗话说财帛动人心,有了这二十块钱,李东的胆子也壮了不少,开始死心塌地的跟着那帮人干了起来。
  这一干就干到了自己五十多岁,直到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喝多了的李东起夜上厕所,在公厕里目睹了自己的同伙被抓的全过程。
  要说这李东也真能忍,为了不被发现,他生生的在厕所里待二十多个小时,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逃出来。
  从那之后,李东过上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每天夜里都不敢合眼,生怕一觉醒来看到的是穿着制服的警察。
  不过不知道是他的同伙够义气,还是警察的效率不行,两年的时间,他连警察的影子都没见过,这让李东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盗墓的活计他肯定是不敢再干了,不过还好,他曾经盗墓的时候留下了不少门路,这老小子索性联系了几个造假的,收了点赝品,在潘家园摆起了地摊,潘家园的人也多,平时忽悠几个刚入行的新人,卖不出去东西的时候干干老本行,掏掏人的腰包,活的倒也滋润。
  这时他就正坐在自己的地摊前,摆弄着一个刚顺来的智能手机。
  “大爷,您这串珠子是朝珠吧?”
  正在李东琢磨着手中智能机的解锁密码的时候,四个年轻人来到了他的地摊前,其中一个蹲下就拿起了摆在他地摊上的一长串珠子,眼睛都在放光,仿佛看到了什么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