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晨儿,你说真的,见到你二妹了?”不顾形象的捏住大儿子的衣袖,李母眼神带着期盼,声音十分颤抖的问道。《
  她这时候,心扑通扑通,好似要跳出来!那份期盼,那份愿望,燃烧的李母这样一个水乡女子,让她声音也破碎,思绪也破碎,全没了往日的镇定。
  “娘,真的,我见到了妹妹!”李晨点头,扶住母亲。
  他到这时候也还激动着,这是他们一家多少年的期望,就是父亲,临终前也还在念念不忘。
  “快说说!怎么见到的?”李母追问。
  呼,那副景象还在脑海,就好像是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女孩儿十三四,甜美娟秀,真是如画般美好。
  握住的手越来越紧,感受到母亲颤抖,托着臂膊,稳住了她的身子,慢慢搀扶着坐回了位置。
  在母亲催促下,开始讲述,遇见二妹的始末,李晨充满了欣慰:“那是我给东家跑腿的时候,在朱雀大街遇到的。当时二妹在路边的小摊试胭脂,我因不小心撞了别人,退后致歉的时候,踩到她的脚,她吃痛转过来。”
  顿了下,神情恍惚,回忆道:“那张脸,有着幼时三分影子,与母亲也有五分相似,最让儿子相信她就是妹妹的是·······那嘴角一点红痣!
  和二妹的位置一样,我想总不至于这么巧合,她一定是我们丢失的妹妹。”说到这儿,抑制不住的兴奋。
  那是他们寻了多年的妹妹!
  “怎么没带回来,是不是被人收了作童养媳?还是进了”那肮脏的地方。后面这句,不敢说出口,就怕是真的这原因。
  李母想,如果真是那原因,可一定要花银子赎回来!
  花多少钱,她也舍得,只要能把女儿找回来!可千万别让女儿再过苦日子了。
  李晨知道母亲的担忧,手拍着她,让她放松,笑道:“没,并没给人作童养媳,更不成被卖进那不堪的地方。”
  这就是他笑的原因,多少女子被拐卖后,最后都沦落悲惨,幸运的是,自己二妹没有。
  紧紧抓住儿子,李母有些心安,微笑道:“那就好,那就好。”急着想知道情况:“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把你妹妹带回来?”
  “妹妹当年被拐走,转手卖给一个牙婆子,那人心善,并不苛责,教养了个把月。妹妹聪明,学什么都快,被卖给了回乡祭祖的柱国公家。现在跟着大少爷身边伺候,听妹妹说,国公家慈善,待下人极好,到十八岁时,就能放出来了。”
  听到跟着少爷身边,而不是小姐,李母眉头紧锁,心里就是发慌。虽然她们家小门小户的,根本就没见过那些大户家什么情况。但道听途说,也知道些大户门第一些腌私事儿。
  这跟在少爷身边,到底不妥,与女子名声有碍。
  李晨瞧出母亲的担忧,安慰道:“娘,大户人家最重规矩,我托人打听了下,柱国公家少爷身边的丫鬟,都是妥帖的,到了少爷适婚年龄,不是打发出来,就是配了未来夫人的陪嫁。”
  知道不是作房里丫鬟,李母放心了些,但知道女儿十八才放出来,那时候都是老姑娘了,哪里还有好人家要,难不成还要配那些没人要的?这一点,李母有些不满意。
  “十八,太晚了,能不能早些出来?还能找个像样的人家。”和儿子商量。
  苦笑,李晨看着期待的母亲,口舌难开。柱国公这样的人家,是何等的显贵,在整个大齐也是数得上号的,岂是他能够改变的,就算掏出所有钱,人家看门的也不会看的上。
  “好了,别为难晨儿了。孙女儿的婚事,我们先帮着相看,对方看中了,就算等几年也不算什么,反正十八就出来了。”这是李奶奶来这儿,说的最长的一句话:“你想想那些进宫做宫女的,那些人出来不也有找着好人家的吗?我们做长辈的,多看些,就行了。”
  听说孙子出外几个月回来了,李奶奶便从房里出来看看,到门口,听了一耳朵,进来,便说了上面的话。
  她知道当年没了的孙女儿找着了,心里很是开心。
  而一旁,还有李清姐妹俩,最是活泼的李清很开心,跑到哥面前问道:“真的吗,见到二姐了?我都没什么映像了,是不是和大姐一样美,我们什么时候去看看?”本来这么急着过来,是想看看刚从京里回来的大哥的,没想到居然听到了二姐的消息。
  她对于二姐,确实没映像,当年二姐被拐走的时候,她非常小。但原因还是记得些,是祖地那儿发生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他们一家随着逃亡的人一路搬迁,到了现在这个通阳县,二姐因为不小心,被以前邻居家偷哄着卖了。
  为了找回女儿,他们一家就在这女儿被拐的通阳县住下了。
  “恩,和你大姐一样,都是美的。”李晨回头看着小妹,呵呵,宠爱的道。
  对于小妹,是当自己女儿疼的。
  聊了会儿,李奶奶发话:“都吃饭吧,有什么话,吃了再说。晨儿风尘仆仆的赶回来,饿坏了吧?”
  “没,还不饿。”
  “好,开饭。晨儿吃了,就赶紧洗漱了休息吧。”李母看了疲惫的儿子,摆手让去客厅吃饭。女儿的事,明天再好好的商谈。
  这件事,急不得。
  吃了饭,李清便和李婉一道回房,手依着下巴,问道:“姐,二姐是怎么样的人啊?”太久了,留在大脑里的,只有略略的影子,具体的情形,半分也无。
  那时太小,只有两岁,二姐,也是因为母亲常提,李清才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个姐姐。
  姐,我瞧好了,孙大娘手艺很好,你去拜师吧!学个手艺,也能赚些钱·····
  姐,这是笋子,我们摘些去城里卖
  姐,我们和爹娘说,一定要给二哥进学,只有有了功名,我们家才能彻底的好起来。
  姐,瞧小妹多可爱,比别家的孩子美多了。
  姐
  眼睛湿润了,二妹聪颖体贴的身影还像在昨日。这么多年,她一直没忘,本来以为,这辈子是没法再见。
  万般幸运,找到了。
  收拾好床铺,李婉拉着妹妹休息,黑暗中道:“你二姐,最疼你,什么好东西都留着给你,你那件不舍得用的丝帕,是她挣钱买的,为你庆生。”
  太多的好,一时都说不了,得花上个几天才行。
  一夜的诉说,第二天姐妹俩难得的起晚了,进了客厅,见到奶奶背了个包袱,哥哥嫂子在一旁极力劝阻,李母也苦苦劝着。
  “婆母,你在家等消息就行了,怎么能够让您独自去京城呢?外面世道虽太平,但千里之路,哪一段没个黑店坏人的,您是妇道人家又上了年纪,去那里实在让我们不能放心。”头疼万分,李母实在没想到,过了一夜,李奶奶居然会想着去京城。
  李清唬了一跳,顾不得打招呼,跑过去拉住李奶奶,一脸害怕的道:“奶奶,你可千万别一个人去!外面可是有大虫的,那东西,最喜欢吃人了!”
  大虫丈许,牙尖利齿,最是喜欢吃人,她从小就听说了。
  这里的大人,怕孩子不听话乱走,就把戏文里的大虫夸大了,讲给孩子听。
  伸手摸了小孙女的脑袋,李奶奶眼角难得带着笑意:“不怕,奶奶不是一个人去,是和别人一起赶路,大虫见了人多,就不敢出来了。”
  性格使然,虽然总是沉默寡言,但一颗心却无比的热忱,对待家里的孩子十分好,很少会说话严厉。
  不管怎么说,李家死活也没答应李奶奶上路。
  被阻拦,她又不是个喜欢以长辈身份压人的人,便嘴里放弃了。不过心里却暗自盘算着。
  前面说过,李奶奶性格刚毅,下了决心的事就一定办到。
  这一次被家里晚辈阻止,她过了好几天,寻了个半夜,偷偷的出了门。
  当发现,去找的时候,她已经乘船离开河埠。
  李奶奶的离去,家里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年纪到底大了,这南北千里路程,水陆交替的,最让人担忧会不会病了,身边也不知道有没有乡里人互相照应。
  全家都在想着,是不是得赶紧去找,乘其他船只去跟着。
  李典想着学里谁家有这方面的关系,突然想到一点,眼光一亮,乐了。
  “大哥,我们赶紧出去看看,奶奶这么急的走,肯定没有路引,等出了县,有衙役查询,肯定会被遣送回来!”李典想起了这茬,朝廷规定,除非取了秀才资格,不然离开本县百里,就得出示衙门批示的路引,否则就得遣送回去。
  一拍脑子,李晨呵呵笑着道:“瞧我这脑子,居然没想到,走走走,快去县衙,咱们守那儿看着。”说着吩咐自己妻子:“你去找丈人帮忙,让到河埠看看,奶奶有没有乘船回来。”
  李清指着自己问道:“哥,那我呢?”有没有事她能做的?刚要出门,李晨回头看着妹妹道:“你、李婉还有娘就在家等着,万一奶奶被送回家,家里没人可不好。”点头,李清想想也有道理:“好,奶奶回来了,我就去县城通知你们。”
  他们忙活一场,都是空。李奶奶可不是没见识的老太婆,先前能从邻县走到这儿,就不是个没脑的,她知道自己没路引,怀里早就揣了银子,打点一番,顺顺利利的过了。
  这儿不是京城,查的本不严,有银子开路,顺利极了。
  越往北,越严,所以到了一地,李奶奶就上岸花银子补了路引。一路也算顺当,两个月后,终于到达了平津府,转了马车,滴溜溜的进了京城。
  等了一日、两日,李晨他们坐不住了,赶紧往设卡的地方去,向衙役打探一番,才知道,李奶奶早走了。后悔不跌,现在追过去早晚了,漫漫大齐北部,找一个人,太难。更何况他们这样的小户,不能从衙门里得到帮助,那就难上加难了。
  听了这消息,家里人愁断了肠子,非常无奈,不知道如何是好。是去京城找,还是留着等消息?去京城,又要谁去才好?
  最后只得请了叔叔过来,商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