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

  李清叔叔在县城有买一栋房子,不过并不大,自己一家住下,就剩一间屋了……しw0。这次而侄子院试,收拾出来让他们兄弟住了。
  而李母几个,则就留在了家里,等消息了。
  煎熬的几天缓慢的度过,院试正式结束,李晨接了弟弟,当天就独自一人驾着马车回家了。
  听了马车声响,在屋子里的李母激动的走出来,看着李晨连声道:“这几天辛苦了吧,快,洗漱去,再好好的睡一觉,我去做点好吃的。”
  这回院试,不仅小儿子辛苦,就是送考的大儿子也不会轻松,起早送弟弟,考试的时候外面呆着,辛苦着呢。现在回来了得赶紧休息才是。
  把马的缰绳递给过来的妻子,李晨笑着道:“娘,不用繁忙了,我先去休息,醒来就喝点粥吧,大热天不想吃油腻的东西。”走了几步,回头道:“哦,李典还在叔叔那儿,他刚考完太累了,倒头就是呼呼大睡。大概叔叔要等考试结果出来,才放他回来吧。”他自己是因为第二天要去铺子,不然也不会赶路回来。
  理解的点头,确实要留那儿休息为妥。
  李母催促道:“恩,你赶快去休息吧,我煮好粥,就帮你吊在井里凉着。”
  李晨的眼里满是血丝,身子非常疲惫,心疼儿子的李母赶紧打发他去休息。
  也不推辞,实在是累狠了,李晨点了点头就进卧室了。
  ————————————————
  等待总是烦躁的,就连比较耐心的李婉,也不只一次心焦的和妹妹道:“也不知道你二哥这次考的怎么样,有没有正常发挥,考中生员的机会高不高?”
  这么多年,还是第三次这么的烦躁。
  继妹妹走失与父亲去世。
  不过李清却相当的自若,每回姐姐问到,都会肯定的道:“姐,放心吧,二哥这次定然会中的。”
  被妹妹理所当然的语气逗笑,李婉没奈何的道:“哦,你又没问你二哥发挥的怎么样,怎么就这么肯定能中呢?”
  顿也不顿,立刻道:“那当然,谁让那是我二哥,他那么的出色,怎么可能不中?”
  语气是相当的自信。
  ————-
  报喜的唢呐、欢快的锣鼓,划破村子的寂静,这俩三衙役的队伍,很快就聚集了大量没去田里的妇人、小孩,眼神交错的跟着后面,不时悉悉索索的彼此小声交谈着。
  有见识过的,满脸惊喜的道:“难道李典那小子考中了?”今年村子里去参加院试的人就只有李典一个,看衙役过来报喜,应当就是中了。
  有了第一个开口,四周“嗡嗡”议论起来。“真是报喜的?”不少人满脸的艳羡:“我的天,李典那小子才多大,就中秀才了,将来再做个举人老爷,他们家可就起来了!”
  有个大娘,一脸我早就知道的表情,道:“恩,我以前就看出李典这儿不是个简单的,瞧,应验了吧?”
  还有与有荣焉的,道:“我们村子这么些年,终于出了个秀才,在这十里八村的,也算有了体面了。”这些人都是心态好的,对于李典中了,都是抱着祝愿。
  而有些人显然不这样,心眼不知道怎么长的,看不得别人好,嘴里酸的比醋更厉害:“啧啧,也不知道谁还记得当年那逃荒来时要饭样!不是我们村收留,早就饿死了。”
  这样酸味的还不止一个。
  “就是,现在发达了又怎样,一家俩寡妇,谁知道这能干的”能活多久。
  别一代活不过一代。
  声音小,但这样刺耳的话,还是被很多人听见了,场面瞬间静了下来。酸话的两人,被显了出来,尴尬极了。
  混在人群不被人发现也就罢了,现在这么多人盯着,就支吾起来。
  不过能说出这么糟粕的话,脸皮厚实着呢,眼珠子直溜转着,嘴里嘀咕道:“怎么,难道还说错了不成?本来就是这样!”强硬的说了几句,灰溜溜的走了,不再留这儿丢脸。
  没了说酸话的,队伍重新走了起来,有和李清家要好的,大声道:“走,去瞧瞧热闹,咱们也去沾沾喜气,说不定以后也能出个读书的!”
  当衙役们再次说出恭喜,李母终于醒悟过来,她儿子中了!是秀才了!
  激动万分,说话都有些颤抖:“快,快里面请!喝杯茶!”迎着衙役进了客厅,早准备好的李婉沏了壶茶,给来的三位倒了水。
  领头的衙役笑着对李母道:“这位嫂子,恭祝令郎喜中秀才啊!”
  “好好好!”李母脸都笑成弥勒样,道:“你们等着,我去拿钱。”三个衙役相视一笑,都在心里想着,这可是个好差事,每年一次的报喜,总是能收几贯喜钱。
  几个衙役收了钱,垫了垫,还不轻,很是满意,都笑了,又是一连串的恭喜。
  在李母连声邀请吃饭下,他们告辞了,还有几家要去,不可能留在这儿吃饭,就离开了。
  衙役离去后,彻底热闹起来,村子里的人,笑呵呵的恭喜,而过了这么久,里正也赶了过来,没见着新出炉的秀才,问着站门口的李晨:“秀才先生呢,这会儿怎么没见着,是不是给私塾的先生去见礼了?”心里嘀咕,也不该啊,按理应当在家里庆祝一番,第二天收拾妥当,带着答谢礼再去拜访先生才是。
  李晨恭敬的对着里正一揖,解释道:“弟弟考完之后就留在叔叔那儿,今天放榜,知道中了,应当在夕食之前赶回来。”和婶子说了,见到榜上人名,就立刻赶回来,晚上一块庆祝。
  一边往里走,一边问着跟在身边的李晨。“说说,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今天这样的喜事,全村有脸的人都会来庆祝,菜有没有买?”
  中秀才,定然是会摆酒请客,他们村有脸的人必然过来凑凑热闹,有些更是过来结交的。十多岁的秀才,依着这样的才气,将来举人大概少不了,就是那官老爷,也说不定能做上一做。
  这样的人,自然值得结交了。
  听里正的询问,李晨苦笑。
  他正为这事头疼呢,家里根本就没准备菜肉,虽然之前有想过弟弟如果中秀才需要很多菜肉。但是,却没一个人提议去买些储存起来。
  因为,去准备这些,被别人看到,一定会被说成太自大了些,还没个三分准就备起这些。所以,也就没买。到了这会儿,就头疼了,不知道怎么把晚上需要的菜肉准备好。
  身旁的里正偏转身子,看出李晨家好像没有准备好,想了想道:“这样吧,现在想买齐也难,我家有几只鹅,过会儿让你婶子杀了带来。猪肉吗,就赶紧到屠户家买,这时候应该还有不少。我再去问问别人,多少弄些过来,一定不让李典侄儿的喜事弄凑合了。”
  这时候也顾不得客气了,李晨见里正答应帮忙,赶忙谢道:“那就有劳里正您了!”
  不然非把他愁死不可!至于说里正他们拿来的东西,先不忙算钱,等庆贺结束后,再一一的来。
  摇手,里正道:“不劳烦,正好舒舒经骨。那我就先去了,过会儿让我儿子来这儿帮着接待接待。”太忙了,就李晨一个人前后照应,忙都忙不过来。
  李晨也不推辞,他确实忙不过来。“叔,太谢谢了。”
  这边厢,李清她们合着要好的邻居杀鸡宰鸭收拾晚饭的时候,新秀才李典,正和叔叔一家,驾着一辆马车嘟嘟的往回赶。
  满车的喜意,李婶子看着侄子笑呵呵的,她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今年才十一,女儿更小些,一开始没孩子的时候,就是把李典当儿子看的,以后就算有了,也没少疼,老是惹嫉妒的李腾嚷嚷自己是捡来的孩子。
  现在亲的和儿子一样的李典中了秀才,李婶子嘴乐的都裂开。
  这会儿他们已经距离李家村不到三十里了,再加快些脚程,在夕食之前就能到了。
  知道今天放榜,李叔叔昨儿个就和医馆请了假,老早就去贴榜的地方等,在卯时衙役张贴的时候,就赶过去。
  红纸贴在墙上,李叔叔一眼就看到自己侄子的名字,排在第六位——禀生。
  激动的回了家,看着满屋子坐的家人,一挥手,道:“走,赶紧走,典儿中了,第六名呢!”
  之前有约定好,只要中了,就赶紧回去。所以一点也不敢耽误,就怕不能按时间回去,让人等。
  今天好似什么都顺,赶路也比往常快的多,到村子的时候,太阳还离地面半丈。
  车轱辘转啊转,到家门口,有见过李叔叔的,赶紧嚷嚷开:“快,秀才先生回了!”呼啦,满院子的人都围了过来,小孩儿更是蹦蹦跳跳的,直盯着,好似要从李典脸上看出花来。
  李典下车面对的就是这样诡异的局面,害的他都没敢动,僵在那儿。
  心里想着,我这是变猴儿了,全都在看着耍了。
  还是他婶子徐氏轻推了他一把,才恢复,笑呵呵的和相识的村子人打招呼。
  “李三婶子好啊。”
  “沈嫂子怎么不里面做?”
  而被打到招呼的,无不与有荣焉,像是面对大人物那样的局促的回答。
  “好好着呢。劳先先生想着了。”
  “不了,我外面站着,和大伙儿聊天呢。先生还是里面去吧,您母亲都在等着呢!”
  被问及的俩人相视,心里嘀咕着‘中了秀才,以后就不能再喊名字了,那太不尊重,得称先生’这好像是听哪个说的,也不记得了,但照做应该就是了。
  “你们都是我的长辈,千万别喊什么先生,还是叫我名字吧。”脑壳疼,李典可不习惯这么的被人尊称,这可都是相熟的长辈,他自己可算是她们看着长大的。
  进了屋,李母见到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瘦了,这几天考试真的累着了,得好好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