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姐姐回门的这天,李清一大早就翘首以盼,索性这一天日头好,不似前两天绵绵小雨不停。乐—文
  约摸是到辰时,一辆马车就驶进了李家村。
  李婉携着新婚丈夫回来。
  早在门口等着的李清,见着了,忙把姐姐、姐夫迎了进去,先是领着去拜见了李奶奶和李母,陪着说了会儿话。
  李叔父进来,招呼着叶句到外面。他有些话,要和叶句说,单独的。
  因为李父死得早,有些话,就得他这个做叔叔的说。
  而屋子里,李母也是有些私房话,要和女儿说。
  ——————
  眼睛打量,女儿面色还好,并没有憔悴,李母粗粗的放了心,笑问道:“在叶家还习惯吗,家里人还都好相处吗?”
  站起身,走到李母身边,李婉坐在她的身旁,依偎着道:“有些不习惯,不过家里人都很好,我也和他们处的不错。”
  鼻尖是母亲慈祥的味道,闻着,心就安定。
  这三天,她也从惊慌、压抑,慢慢的趋向平和。
  她知道,叶家,将是她往后的家了。
  伸手环着女儿,李母低头看着她,就像小时候不安那样温和的安慰道:“不习惯没关系,时间长着呢,住着住着就好了。”
  在李母看来,只要叶家人好就行。
  习惯,以后慢慢适应就好了。
  直起身子,李婉看着自己娘道:“娘,我想把妹妹带去叶家玩几天,您觉得呢?”在较为陌生的环境,如果身边有相熟的人,就会心安很多。
  在一旁的李清听着姐姐要带她去,抬头看母亲,看她的意思。
  她是想答应来着,能和姐姐相处几天。
  两个女儿的心思,李母知道,不过,她却有不同的思量,略微为难。因为女儿刚嫁过去,正当和女婿相和,早日生个孩子最为要紧。如果小女儿过去玩,一来扰了亲家,二来也没法安歇,总不至于和她姐姐睡,让她姐夫去别的地睡?
  便不同意:“过去玩没什么,但是有些不方便,还是再过些日子吧。”
  做女儿的,对母亲的心思摸的透,李婉知道自己娘是在思量什么,所以她道:“妹妹过去没什么不方便的,白日里家里就我一人在家,可以陪着说说话。住的话,可以和语嫂子的女儿叶蓉一个屋,离我那儿也不远,能看顾些。”
  既然清儿过去能和叶蓉住,不用女婿睡别处,李母也就答应了:“好,既然这样,那今儿个回去,你就和你婆婆说一声,明天我带着清儿去你家,就留她在你那儿陪陪。”没有不方便的地方,李母也是舍不得女儿的,小女儿过去,到底能安慰一些。
  这事确定下来,李婉很高兴,笑容也多了不少。
  李奶奶问了几句,点着头便出去了,去翻她的药材。
  之后,李母也挥手,笑着道:“去你们屋,姐妹俩有什么话就说说,清儿在家憋三天了,我就不多留了。”其实有些事,想说的,不过小女儿在场,开不了口,只得打发她们姐妹先去屋里聊天,她呢,找个机会将大女儿叫出来,单独提点几句。
  比如如何侍候公婆、处理妯娌关系、和丈夫相处之类的······
  ——————————
  叶句这边,被李叔父带到外面,提点了几句,见叶句很是懂礼,对李婉也甚是关心,便很满意,又聊了几句,便走了。
  之后是做大舅哥的李晨带着到了客厅,俩人喝着茶,聊些话。聊的还很投机,李晨老早就在社会打拼,见多识广。而叶句,自己经营一家铺子,来来往往很多顾客,也是见闻多。他们两个遇见,还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聊天,彼此都佩服对方,也都互相学到了些经验。李晨是年长,而叶句则是因为独自开铺子,对于如何经营很有心得。
  王莲过来喊吃饭,他们还聊的正热呼,看他们一副促膝长谈不要吃饭的,上前打断道:“快先歇歇,去吃饭吧,祖婆婆、婆婆都等着呢!你们还是吃了再聊吧。”饭菜一早就备好,也不是很多,但都挺精致,家里人围着一张圆桌吃,不时的逗乐几句。李晨和叶句两个,拿了酒,彼此倒上,夹着黄豆(炒的干黄豆),又聊了起来。
  男人在酒桌,永远的是有聊不完的天,碰上志趣相投、又是极亲近关系的,那真的是没完没了。所以,李清她们几个,吃了饭留了他们两个喝酒,就去干自己的事了。
  饭后,王莲收了婆婆的指示,叫了李婉过去,自己则留下来拖着李清。
  看着被带走的姐姐,李清若有所思。
  “嫂子,娘喊姐姐有什么事,为什么我不能去?”李清皱着眉,很不高兴,心里想着,自己不是已经是大人了嘛,有什么需要瞒着自己的?
  王莲笑呵呵的,伸手拉着她,道:“你呀,别这么多为什么,婆婆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婉儿刚结婚,很多事都摸不着头绪,处理起来也没个条理章程。婆婆喊她过去,就是指点一番。这么些繁杂琐碎的注意事项,你在一边呆着听,岂不无聊?更何况”意味不明的道:“有些事,是只有嫁了人才能知道的,现在啊,你还不是能知道的时候。”房里事,怎么能让未出阁的女子听呢?
  李清撇嘴,现在懂事很多,也没再继续问,当然更不会闯去娘那边。既然去不得,就丢在脑后,她现在想的是,明天去姐姐婆家,还留那儿住几天,不知道该带什么好。“嫂子,你说我明天去姐姐家,带什么礼物给那小侄女做见面礼。”
  王莲正看着李清现在绣的东西,听了这问,放下东西道:“唔,我看,你就拿你绣的东西作礼物吧。既给人看出是用了心,也不显得粗俗。”绣了两年,加上李婉的指导,李清现在的绣技更加的娴熟,她绣出来的东西,也更加的活灵活现的,很是拿的出手。
  虽说王莲很肯定李清的作品,但她自己反而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嫂子,就我绣的这东西,能作礼物送出去吗?那小侄女别到时候看不上,我可就丢人了。”第一次见面,可不能映像不好,关键是丢的还不是自己一人的脸,拖累了姐姐,自己可就罪过大了!
  见小姑子害怕自己绣的东西拿不出手,王莲一脸你就信我把,非常肯定的道:“清儿啊,你就放心好了,你的东西那小侄女一定喜欢的。”生怕她还不信,举例道:“你看,你绣的东西,你俩哥哥哪个不是宝贝着呢!”
  说起这个来,王莲还有些酸,她丈夫对小姑送的一个荷包非常小心,都戴三年了,还没哪地方破了。
  郑重无比。
  就算颜色败落,也舍不得扔,直到李清又给了件,才换下,但也是放衣柜里藏着,没扔了的意思。
  李典也差不多这样,对妹妹送的礼物,没有一件不小心着的。
  李清听了,眼睛一亮,自己哥哥收着绣的东西,都欢喜的不得了,看来自己的东西,还是很拿的出手。
  既然这样,那就挑件不错的送人。
  打定主意的李清,便起身去翻抽屉,里面有很多事最近绣的东西。拿出一件荷包,绣的是兰花,寥寥几线,就勾勒出迎风而立的兰草。雅气十足,难得的好绣件。
  坐一边的王莲见了,心下赞叹,家里的姑子可一个赛一个的巧,本来以为李婉的技艺已经是难得的了,可看看现在李清绣的东西,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虽然不能说,现在的李清就能把李婉比下去,但李清只是输在年纪不大,见识不够,如果再过上几年,到时候恐怕李婉就及不上了。
  这还真应验了夏老板娘当时的话,用不了五年,就能将李婉比下去了。
  “嫂子,你倒是说话呀,是不是可以啊?”李清不知道嫂子怎么就看了绣件,就不说话了,等了很久,也没反应。所以她伸手轻推了下,问道。
  被打断思绪的王莲摇头,笑着提意见道:“这绣件虽好,但并不合适,你想想那孩子才多大,怎么会喜欢这兰花荷包。她嫌素净,我看,还是给件颜色鲜艳的,她会更喜欢的。”
  也对,李清想着,自己小侄子、侄女,都喜欢白底寿桃、蓝底红梅,可不都厌恶素净的东西,送给他们也不乐意要。
  返身又在抽屉翻了下,在最底下找到了一件绣的大红月季,边上以黑色描了,看着倒也算不俗气。
  把找来的帕子递给嫂子,李清问道:“这件帕子怎么样,当时见院子里月季开了,照着描了花样,也就绣了这么一件。”
  帕子是锦缎,料还挺好,上面绣着三朵带叶月季,一朵半开、一朵含苞、还有一朵是带青色的花骨朵。虽然绣着小半块帕子,也是用心了的,但很明显不如那件兰花荷包。
  王莲自己是更喜欢那兰花荷包的,但依她对孩子心里的想法来看,她们还是更喜欢这件帕子。所以她点头道:“这件就不错,她会喜欢的,就送这件吧。”指了那荷包:“你过去住,大概会麻烦到金语,就将这荷包送给她吧,她应该会喜欢的。”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她倒是想要了那荷包,太入她的心了。但,还是没开口的意思,因为每年逢节日、自己的生日,李清都会绣东西送自己或买件东西,所以她不想在额外的时候,还去管小姑要。就算事实上,东西她确实太喜欢了。
  李清摇头,把荷包递给嫂子,道:“这荷包就送给你,至于给金语嫂子的,我会再挑件,东西还多着呢。”她是长大了很多,也懂得观察别人脸色,她看的出嫂子在那荷包时不明显的透露的喜欢。
  王莲瞪大了眼睛,啊了声,没反应过来:“你说这是送给我的?”
  “是的。这东西是我绣的很用心的,本来就不准备卖,送人也想着送给那刚识的小侄女。既然她不会喜欢,那就送给嫂子好了,你难道不喜欢?”
  当然不是,王莲一眼就瞧中了,只不过还是不太想收,确实如李清所言,这东西是用心了的东西。“既然不卖,又有别的东西送给金语,这荷包你就留了自己用吧。”
  硬塞给王莲,李清道:“我多着呢,不愁没的用。”很是强硬的道:“给你你就收下。”
  最后王莲收下了,实在拗不过她。
  李清准备了太多东西,但最后都没派上用处,因为,她明天,并没有去叶家。有件大事,拖住了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