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柱国公府的老太太要见,李母自然不敢怠慢,对着来人道:“咱们走,别让老太太等久了。”
  传话的丁二也不拖沓,领头向前,边走边嘱咐李母道:“老太太见您,您说话经意些,别惹了老太太的厌恶。”
  李母道:“这是自然。我一定注意。”
  见李母答应着,丁二又道:“还有,今儿个老太太院子里人齐全,除了府里的老爷、公子不在,其余的太太、小姐都在里面说笑,您见了行礼后,便少说话,别人儿问了,再答。府里最是规矩,如果插错了话,太太、小姐们会不高兴的。”
  李母不经有些惶恐,生怕自己说话行礼不妥当,糟了白眼,害的女儿跟着丢面子。
  丁二回头的时候察觉到了李母的慌张,停下来笑着安慰道:“瞧我这该死的嘴,乱说一通,把您吓着了吧?其实呀,您放宽了心,满京城都知道我们府里的老太太是个仁善的,喜欢和些人聊天,不管身份高低的。”
  他就怕这时候吓着了李母,后面李母见老太太慌张的失了礼数,让怡真姑娘知道是自己瞎叨叨害的,非剥了自己的皮不可!
  李母心下还是慌张,不过却强行的按耐住,点头道:“知道了。”
  一路兜转,穿过亭台楼阁、轩榭小弄,伴着一声声夏蝉鸣叫,来到了老太太的院子。
  刚进了大门处,便有人往里通报:“老太太、太太、小姐,怡真姑娘的母亲来了!”
  本来歪着笑指孙女的柱国公太夫人直起身,摆手吩咐:“快请她进来。”
  先前回报的那妇人点头:“哎。”缓缓退了出去。
  太夫人转头对着国公夫人道:“我早就想见见她了,要不是住在江南,离京城那么远,可就能常见了。”
  国公夫人被老太太问道,站了起来,恭敬的道:“您喜欢和她说话的话,不如就留她在府里,逗个乐子。”
  太夫人眯着眼,手拍着案几,半晌道:“这怎么行,她家里怎么离得了?我留在这儿,还不得惹她恶。”
  国公夫人脸色一僵,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没猜出太夫人的心思,这会儿道:“是我想岔了。”默默的坐了下去。
  门帘子打开,李母走了进来,遥遥的见了上首坐着的福气和蔼的老太太,知道是府里的太夫人,便立马行礼:“见过太夫人,太夫人日安。”
  挥手,太夫人招呼着站她身后打扇的怡真:“快去把你娘扶起来。”又对着她身边的大丫鬟明泽道:“去拿个圆凳来,给李太太坐。”
  李母半坐在圆凳上,在国公府,她不敢造次。
  老太太对南边乡下很好奇,便聊着道:“这北边,我倒去过庄子,但是南边乡下神往已久,却听也没听人说过一次。”一辈子北边生,北边待,京城里住了大半辈子,还没出过远门呢。
  老太太既然问了,李母想了下,组织了下语言,温声细语的道:“我们那里,特有的水乡,每走半里就有座桥,河流密布,往来最重要的就是船只,马车相对来说很是少见。我在京里也待了一旬多,吃食也与南边不同,味道重些,荤食也多为牛羊,南边的鱼吃的比较多。”
  接着将一些有趣的事,伴着南边地方特有的野文,娓娓道来。
  老太太听的很认真,也有趣,这么一讲,小半个时辰都没停歇,中途李母喝了几杯茶,又讲了乡下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
  二太太寻了个空,站了起来打断道:“老太太,快晌午了,儿媳觉着是不是先摆饭,您还想听,午睡后到下晌请了李太太过来,就是留着住下也行。这会子不如让怡真和她娘说说话,光陪了您半天,也不知道有什么要紧事要说呢。”
  老太太被这一打岔,抬头看着窗外,日头确实不早,便开口问道:“什么时辰了?”
  外面一个妈妈进来,笑呵呵的道:“回老太太的话,巳时三刻了。”
  “都这么会子了?”老太太吃了一惊,转头对着国公夫人道:“既然这样,那就摆饭吧。”
  国公夫人应是,摆手让贴身的丫鬟外去传饭。
  李母寻了个空当,站起身告辞道:“不打搅老太太用饭,我这会子去和怡儿说话,老太太午休完了如果还想听我讲些故事,那我下晌过来继续。”
  老太太当然不会让李母离开,对着二太太道:“快拉着她,留了一起午饭。”对着李母道:“要和怡真说话,等陪我吃了饭,有的是时间。”
  二太太一把拉了李母,眼睛盯着道:“快别走,留了陪老太太吃饭,也尝尝我们北边的一些特有的菜式,看看比你们南边的怎么样。”李母再三告辞不得,便只好下首坐了。
  大家里的规矩大,长辈吃饭,做儿媳的都要一边伺候着,不过老太太却没这一套。这会子吃饭,便打发两个儿媳走:“姐儿们就留着陪我,你们俩下去吧,耽误了这么久,也肚子饿了吧。”
  国公夫人摇头,笑着道:“还好,没饿着呢。”
  二太太最是油条,这会子打蛇随棍上:“可不是,为了老太太乐趣,都饿的发昏了。”
  老太太摇头,指着二太太:“你呀,这嘴最刁,也不想想孩子们面前留些面子。”
  二太太呵呵笑着,挥着帕子道:“老太太快别再说了,我都臊了!”
  “哈哈!你这猴头,真是没臊!”
  一顿饭,七八个菜品,国公府的手艺自不必多说,美味的很。
  李母一顿饭后,老太太要休息,便打发了李母去和女儿见面:“这会儿怡真也应该吃了饭,你有事就去找她,过了午后,你再过来,和我唠叨唠叨。”
  李母点头应了,转身出了院子。
  刚走了没几步,一个小丫头蹦跳着过来,见了李母兴奋的道:“您终于出来了,我等好久了,走,我们得快点,怡真姐等着呢!”
  她匆匆吃了午饭便被怡真拜托的来了老太太这儿,站在院子里等了很久,才把李母给等来了。
  李母看着十岁多的丫头,心就软了,歉意的道:“让你等这么长时间,真是不该。”大太阳的,院子里就算有树荫,但温度还是热,小丫头打扇,等了这么久也是满脑袋的汗液。确实苦了她。
  两人走了小半刻,到了世子的院子,世子并不在,这会儿大概是在国子监,或是和些相熟的人聚会。
  怡真把李母迎了屋里,打发那带路的丫头:“热厉害了吧?快下去洗洗,我让人往井里吊了凉瓜,你捞了吃。”
  从袖子里掏出帕子,为这丫头擦了额头的汗,拍拍她的背,让她去吃凉瓜好好解解暑。
  小丫头满脸开心,想着就能吃到凉瓜,嘴都咧开:“谢谢怡真姐!我先下去了,你和伯母好好聊聊,有事再叫我。”
  世子屋里满是丫头、婆子,很多话不好说,被人听见了,又是多事。怡真便道:“娘,我们去前面的亭子,那儿阴凉,带些瓜果,我们娘俩好好说说话。”
  李母自然满是答应,怡真笑笑,拿了篮子装了一碟瓜果,领了李母前面走。
  凉亭不远,五十多米路,建在了竹林旁,徐徐风声,也算凉爽。这时辰,没几人走动,这处地方自然也还没被人占去。
  两人一前一后进去,各自续了杯茶,喝着解渴。
  喝了两口,李母先开的口,看着女儿低头,温声道:“你二哥见过那个夏克夏公子了。”
  怡真手里一顿,接着半是自然的放下手里的杯子,寻问道:“哦,二哥见了回来后有说什么吗?”是好,还是不好。
  李母笑了,神情很是有些满意:“你二哥见了他很多次,相聊了很久,非常的满意。说是个不错的人,对于这件婚事,你二哥同意了。你呢,如果不反对,我可以去和他家接触一番。”大女儿的婚事,也是她点头的,这次二女儿也不例外,总希望李怡能够喜欢才行。
  李怡脸色微红,微不可查的点了头:“娘做主就行。”
  她这一旬,也想了很久,清楚的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才是最好。对于这门世子所提的婚事,她算是答应了,夏克确实是个不错的人。
  李母自然发现了女儿的不好意思,那微微点头的一瞬,也捕捉到了,她算是明白了女儿的意思笑道:“好,那就这样,我会抽时间去见见夏克的母亲。”又接着说道:“我和你二哥来京城也有些时日了,和夏母见了面,再把这婚事定下后,我们就要回南边了。出来时间有些长了,很是思念,得早点回去了。”
  “啊?这么快,怎么不再待会儿?”怡真有些不想娘走。
  “傻丫头,京里又没个屋子,怎么能够长久的住?再说,家里还有很多的事情要操劳,你二哥的学业也不能荒废了。”李母很是怜惜,她也舍不得女儿,可没办法,能够见上一面,她就很是感激了,不敢妄想,这么长久的见面了。
  两人说道这儿,就有些停住,过了会儿,怡真勉强笑着开口:“哦,娘,我告诉您件事儿。世子曾跟我说过,如果您也满意夏公子,就和他说了,他会求了老太太的体面,让老太太替我做这个媒。”
  李母惊讶,有些不敢相信:“世子爷是这么说的?要不,你就和世子说说吧,有了老太太做媒,你嫁过去,也是份体面,别人也要高看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