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神情变得很精彩,先愣神,后又是诧异,男人再次确认道:“市场办公室真要撵人了?”

  “没有。”

  “那你租档口为了什么?”

  陈家志摊了摊手:“没安全感啊,说不定哪天就被你们把摊子砸了。”

  女人的眼神狐疑,男人也抽着烟眯着眼思考。

  陈菜农的名气可不低啊,几次蔬菜行情都被他抓到了,挣了不少钱,名气也彻底打出来了,根本不愁菜卖,反而很多人求着找他,真踏娘的让人羡慕。

  按理说,以他的名气,也没必要来租档口,而且这位置也不好,陈菜农没说实话!

  难道真是市场方要整治了?

  沉默了片刻后,男人问:“你想把旁边这个档口租下来?”

  “这不正想找你们打听点情况呢,旁边怎么没人呢?”

  “哦,有人,今天可能有事耽搁了吧~”

  陈家志知道他没说实话,但一番交谈后,他也了解到了想要的信息。

  这边的尾档月租金100~180元,如果年付,还能有打折,也就是最低月租只有几十块钱。

  因为生意不好,也不需要转让费,但茶水费少不了。

  陈家志表情突然变得很精彩。

  这么便宜?

  打脸了,啪啪作响,难怪易定干昨天也会想租档口。

  但也因为便宜,让他冷静了一瞬,他突然感觉中年夫妻怪怪的,一下子变得很好说话了。

  “陈菜农,要租吗?我可以帮你问问有没有要转让的。”

  “我再多看看。”

  他打算再找其他人问问,比如老吴。

  但走了一圈,没碰见人。

  倒是碰见了不少熟客,又是被一阵阵调侃。

  “有牌面哦,陈菜农。”

  “哇,靓仔,难得今天还能遇到你,来来来,抽烟~”

  其实他想租档口,也主要是为了长久发展,临时摊位没有保障。

  但他又有点看不上这个市场。

  他虽然有点名气,但市场整体就不出彩,吸引不来优质客户,反而随着其它市场的壮大,还在流失。

  比如和尚和陈泽,两人不是这个市场的常客,只是因为找青菜来了这里,又因为他留了下来。

  还有让他耿耿于怀的95976和福田福星三轮,这两人做得都还可以,他笔记本上第一页就是这两人名字,但都换了市场,回都没回来一次。

  市场没优质货源,不吸引人,所以他原本打算短租一段时间过渡。

  但了解了情况后,又有点纠结,要不干脆点,直接换市场?

  又能带走多少客户呢?

  还是重新开始?

  “家志,档口看得怎么样?”回了墙角,易定干三人也都还有菜。

  陈家志回道:“还是那样,再等等吧,我先回去了哈~对了,易龙他们快到了吧,要不要去接?”

  “不用,发了具体位置,他们会直接坐巴士到村里。”

  “行吧,那我先回了。”

  最后一排的尾档处,中年夫妻也商议了一阵。

  “陈菜农肯定听到了什么风声!”

  男人十分笃定的下了结论,又沉吟道:“你盯着摊,我去找人聊聊~”

  …

  一路上,陈家志都在思考档口的事。

  在未来的花城,民营的江南市场是扛把子,也是花城最大的一级批发市场。

  其对上直接与全国各地的蔬菜基地挂钩,扶持生产发展。

  对下连接着大量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超、零售等等。

  现在还是初创期,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入场。

  从收音机里,他也知道目前最大的批发市场是国营的越秀市场。

  《午间新闻》里讲菜篮子工程时有提过越秀市场。

  占地3万多平方米,很热闹,交易很火爆~

  只是也不了解具体情况。

  但如果要在江南和越秀之间选,那他肯定无脑选江南。

  再就是其他二级市场,只是也不熟~

  穿越回来后,他还是第一次这么纠结~

  忽的,天空飘起了雨,稀里哗啦,一下子就下大了。

  但离菜场也很近了。

  陈家志索性不去想,专心开车,回头再多问问人,或者直接去江南或者越秀看看。

  说实在的,他对这时代也陌生,就和菜场里的妇女一样,他前世也没接触到真正的花城。

  到菜场后,雨下得更大了,朦胧中,他看到房间里亮着灯,门口有人,近了一看,是李秀。

  “怎么起来了?”

  “永锋他们去盖遮阳网了,德海德良也去了。”

  “嗯~”

  没料到会下雨,雨本来也很难去预测,除了才播种的地,遮阳网都是揭开透风透气的。

  没过一会儿,戚永锋三人也回来了,披着塑料口袋做成的雨衣,但也浸湿了一点衣服。

  “志哥,又这么早回来了?”

  “陈老板~”

  “陈老板~”

  “嗯,都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雨势不小,三人能起来盖膜,这态度就值得他给出如今的工资待遇。

  陈家志把包给了李秀,他则去擦洗身体,回来时李秀把钱也点了一遍。

  她附耳说道:“今早卖了1716元,家里又有9000元了,发了工资都还剩6000元,要不你明天再去一趟银行?”

  明明还是还是凌晨三四点,睡得也晚,但她精神头却很好。

  “等凑够一万吧。”

  “行吧。。”

  “睡吧。”

  下了雨后,穿堂风一吹,顿时就凉爽了不少,早上这个回笼觉睡得挺舒服。

  巡田时也有散文里的那种感觉了,有微风相伴,有雨露滴落,有农夫田园~

  这雨下的时机也还不错,菜心苗才移栽完,又到了移栽芥兰苗~

  地也翻得差不多了。

  大骨青也才播完种~

  刚好能腾出功夫给几亩豇豆进行打顶摘心。

  巡完田,他来到了豇豆地,底下的几名长工都提前来了。

  几人陆续打着招呼,赵玉落在最后,“陈老师好,就等着你开课了。”

  “陈老师?”

  “嗯呐,德海说早上时不时会教一些东西,看起来像老师。”

  “……”

  简单说了下工作,陈老师就又开课了。

  “现在这个天气很适合豇豆生长,在营养顶端优势的作用下,会始终无节制的向上生长,导致花芽分化异常,延后豇豆采收时间;

  如果豇豆徒长现象严重,还容易滋生或感染病虫害~”

  几人不懂营养顶端优势和花芽分化,但能得懂危害。

  陈家志又说:“所以,豇豆从出苗后就要开始防控徒长。”

  “主要有三种方法:控水、控肥和打顶。”

  “控水已经失败了,所以要打顶,来促进侧枝生长,以增加产量……”

  他一点点的传输着,其实不难,很多人也知道要打顶,只是没他说的这么细。

  这时候的控旺没那么专业。

  不像后世,都是一代代农民和农技工作者总结出来的经验。

  豇豆主要在敖德良地里,其次敖德海也有点,一共才2.3亩地。

  讲完后,他又给几人示范了下,戚永锋和黄娟就回去忙自己的活了。

  四个临时工则在除草。

  …

  一辆中巴车上,一对30来岁的夫妻和一个少年都好奇的打量着这座城市。

  有冲破云霄的摩天大楼,也有存在了几十年的低矮平房,有广阔的江面,也有壮观的大桥。

  三人都像没见过世面一样的打量着这一切。

  渐渐地,繁华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乡野村居。

  在心疼的花了6元,换乘了三轮车后,三人才到了目的地。

  “应该到了吧。”

  “是吧,前面就是菜田了,就是这里~”

  “那走吧。”

  “走~”

  临到头来,一高一矮都很壮硕的青年夫妻有些忐忑,还有些轻松和期待~

  一旁的少年撇了撇嘴,模样像易定干,有点小帅,一马当先的走在了最前面。

  下了雨后的碎石子路有些泥泞,少年毫不在意,眼睛四处乱瞄,尤其打量着菜田里的人影。

  忽的,他就大喊了起来。

  “妈老汉儿,我到噶了~”

  两只手捧在一起当作大喇叭,一声声的,不停地喊,声音洪亮,传得很远~

  此时还没到下班时间,菜田里干活的菜农都打量着来人。

  易定干听到声音后,就放下锄头,踏步流星的往外跑去,身后跟着同样小跑着的陈家芳。

  陈家志和李秀也不例外,放下了手里的活,往外面走去。

  有爱凑热闹的,比如说李明坤,也跟了上来。

  两只狗崽子也跑得飞快,第一个冲到了少年旁边,汪汪的叫。

  少年也不怕,一步一步往前走,两只狗犬吠得厉害,但也一步一步往后退。

  “爸,妈,舅舅,舅娘,叔叔~”

  两拨人还没碰面呢,少年人就一个个的开口叫,叫得响亮,没有一点初来乍到的生涩感。

  易定干和陈家芳激动的不得了。

  “哎哟喂,盼星星盼月亮,你们终于到了。”

  “小龙哎,你咋那么瘦哦,在家里没吃肉嗦~”

  “在家能吃饱就不错喽,想吃肉就只有走几十里路,去外公家里头,小虎现在就在外公那儿,暑假过完才回去读书~”

  “三妹~”

  “三姐~”

  两拨人一见面就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少年易龙成了中心,虽然瘦不拉几的,一看就营养不良,但模样端正,性格也大大方方的,一点也不怯场。

  活脱脱一个少年版易定干。

  寒暄了一阵,才进了屋里,陈家芳和李秀拿出小板凳,又用搪瓷杯倒了凉白开。

  “来,喝水~”

  一群人又聊了起来,仿佛有聊不完的话一样。

  这年头外出打工想回趟老家很不容易,农村遍地是留守儿童和老人。

  外出的人惦记着家里,家里人也盼望着消息~

  易定干在家里排老三,上面两个哥哥也外出打工了,各自也有两个孩子在老家。

  相当于一对老人带了六个孙子孙女,还都是半大孩子,吃不饱太正常了。

  而陈家呢,孙子还在李秀肚子里呢,家里就两老的。

  老爹老娘种了点地,养了猪,单位每个月还给老爹发点钱,吃饱饭没问题。

  所以,易龙易虎一放假就走几十里路,往外公外婆家里跑。

  易龙易虎也很小就是陈家志的跟屁虫,逮鱼摸虾,打鸟套兔子,除了读书学习,什么都跟着他~

  两家人上下两三代关系,几十年都保持得很好。

  三姐陈家英就嫁在本村,陈家和薛军家就隔了一块大田。

  虽然年轻时大姐和三姐都嫌弃陈家志不成器、拖后腿,但后面也处得不错。

  三姐五十六岁时,都领退休工资了,为了买房,还跟着儿子儿媳出来挨着他租地种菜呢。

  只是这时三姐还是骄傲的,地里的活干得比较少。

  老爹因伤退休后,三姐接了班,在水电局下属单位干了九年,正儿八经有编制。

  以后水电系统退休工资也高。

  老爹的退休工资后面就一年年在涨,老爹死了后,老娘又领了七八年遗孀费,甚至老娘死了后,单位不知情,还往卡里打了两三年钱~

  三姐代了九年班,到2025年每月也有两三千退休工资,在农村可以过得很舒服。

  但这会儿可才三十岁,还没退休呢。

  下岗了。

  为谋生计,也只能往外跑。

  而且三姐这一辈子也很坎坷,面前的薛军也让陈家志有点恍惚。

  薛军生的高大壮硕,像猛张飞,儿女也都高大,两从未与薛军谋面的孙子更是夸张~

  薛军不到四十岁就因故去了,留三姐一个人把一儿一女带大……

  三人的到来勾起了陈家志太多太多的回忆。

  就像这聊天一样,怎么聊也聊不完。

  竹林下的老房子,抽着叶子烟的小老头,骂街的老妇人……

  易龙听着,众人已经聊到外公养的母猪什么时候下崽了,他忍不住了。

  “妈老汉,我肚子饿了,好久吃饭嘛。”

  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陈家芳一拍大腿,和三姐聊生娃聊的起劲的李秀也腾地站了起来。

  “马上做饭,马上做饭。”

  陈家志喊道:“别做了,出去吃吧,我还欠大伙儿一顿饭呢,有做饭的功夫还不如多聊会儿,刚好也马上下班了,就凑这个热闹,一起解决了,你看行不,易哥?”

  “行啊,怎么不行,老早就想宰你一顿狠的了。”

  易定干一点也没有自己才是主人家的觉悟,拍了拍易龙的肩膀。

  “等会儿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别给你舅舅留情,不会点就盯着贵的点,他现在可是土豪!”

  “啊?舅舅啥时候成土豪了?”

  不仅易龙一脸问号,陈家英和薛军也满脸疑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94:菜农逆袭,1994:菜农逆袭最新章节,1994:菜农逆袭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