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中,朱祐樘看着儿子,心中感慨无比。
儿子是真的长大了啊!
连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没有发现,儿子是什么时候成长这么快的。
或许是身上的责任吧!
朱祐樘不由想起了自己当初刚成为皇帝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刚成亲不久;那个时候,整个国家的担子都落在他的肩上;那个时候,国家内部也是问题重重。
他没有依靠,也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切都只能他自己承担。
好似一夜之间,他就忽然长大了。
这种长大指的是心理,而不是手段。
手段是可以通过时间磨练出来的。
而儿子所展现出来的,正是心理。
而且手段也不差。
虽然现在看起来还略显稚嫩,但儿子毕竟才十五岁。
等以后时间长了,帝王心术也会熟练运用的。
他有些期待,儿子以后会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不过他并不知道,儿子朱厚照之所以如此,是有着其他原因在的。
朱厚照并不喜欢被困在皇宫之后,当一个笼中鸟,他渴望自由。
但是责任与梦想相遇的时候,朱厚照自然不可能随心所欲。
他是大明的唯一继承人,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
他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以他很想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使命。
等到将来自己的继承人长大,将皇位一传,那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
天下之大,皆可去!
而他想要做事,首先就是需要手握实权。
怎么做?那自然是先将兵权抓在手中。
这是需要他自己亲自去做的。
朱祐樘帮不上多少。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祐樘的亲信也只有他自己可以如臂使指,其他人不行。
朱厚照现在的亲信不多,自己父皇的人,他只能将就着用,但最终还是要换了的。
就像是李东阳、刘健这些人,最终也是要退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父子两人又聊了不少。
窗外的日头渐渐偏移。
傍晚父子两人一起用了晚膳,朱祐樘去休息去了,而朱厚照则继续处理没有处理完的国事。
时间来到第二天的朝会上。
各部门相继汇报了工作,内阁汇报了大摸底的进度,工部汇报了发现多少可用的新技术和新事物。
而就在这时,忽然有人上奏,将北元小王子的事说了出来。
朱厚照适时装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佯装震怒。
质问此事为何到现在才汇报?
下方百官沉默不语,虽然最后李东阳站出来解释了一下,但并没有说到点子上。
也没有让朱厚照满意。
北元小王子的事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自然是他安排的。
他需要一个出兵的理由。
北元小王子就是最好的理由。
对方的实力并不强,据调查只有几千骑兵。
不同于辽东的复杂局势,北元小王子是很好对付的。
坐在龙椅上的朱厚照表现的非常愤怒,他必须将此事闹大。
先将出兵的事定下来。
而领兵的人选,他要等待最后才宣布。
不过在这期间,他还打算挑选几个有资历的将领,让他们先整军,让所有人都以为,领军的人选会从他们之中选出来。
等到出征前的一切准备都做好的时候,他再宣布真正的领军人选,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小不少。
不过,出兵的事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虽然在朝会结束前,朱厚照明确表态,朝廷必须要对北元小王子出兵。
但在朝会结束后,还是有不少大臣去求见朱祐樘,想让他劝劝朱厚照。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轻易动用。
但朱祐樘并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做出了一副和稀泥的态度。
他表示自己现在已经退位成太上皇了,而且也早就表明过不再过问朝政。
朱祐樘在百官之中的威望比朱厚照强得多,他出面将百官安抚了下来。
然后朱祐樘私下里召见李东阳、刘健他们,暗示他们支持朱厚照出兵的决定。
李东阳他们这才明白,原来太上皇是支持陛下的。
给朱祐樘当了这么多年的臣子,他们自然能听得明白朱祐樘的言外之意。
于是,出兵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朱厚照处理完国事,又来到自己父皇面前。
“仅仅是出个兵,反对的声音就这么大,看来朝中的势力,比儿臣想象的还要大!”朱厚照神色凝重道。
他现在已经可以想象,等到时候他宣布最终的领军人选的时候,朝中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了!
不过,朱厚照可并不打算就此退缩,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见招拆招就是了。
再说了,他可是一个荒唐皇帝啊,若是不做一些荒唐事,又怎么对得起这个身份呢?
“所以啊,你的掌权之路, 必定困难重重!”朱祐樘说道。
“父皇不必忧虑,出兵已经是明年的事了,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呢,这中间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朱厚照说道,倒是显得不怎么在意。
“嗯,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做好今年入冬前北元小王子南下劫掠的准备。”
“守将该换就换,该处理就处理。”
朱祐樘提醒。
朱厚照点点头,嗯了一声,应了下来。
他也正有此意,今年肯定不能再让北元小王子得逞了。
若是获取不到足够的过冬物资,加上一个冬天的消耗,来年开春之后,他们还能剩下多少战力?
开春可是对方最为虚弱的时候。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朱厚照就在做这件事。
证据锦衣卫已经搜集好了,他只需要派个钦差去按照律法行事就好了。
关键的是新的守将的人选。
朝中可是有不少人都在盯着呢!
其中的文官不少。
要知道,自从弘治朝以来,文官练兵的现象就有不少。
如刘大夏,王琼等!
不可否认,文官之中确实有文武兼备之人,但这只是少数。
更重要的是,这给了文官染指兵权的机会。
经朱祐樘推荐,最终确定了守将的人选,是一个老将,不结党不营私,老成持重。
在朱厚照有新的人选之前,可以让对方来担任守将。
至于钦差人选,朱厚照在朝中找了一圈,最终选了兵部主事王守仁。
……
儿子是真的长大了啊!
连他这个做父亲的都没有发现,儿子是什么时候成长这么快的。
或许是身上的责任吧!
朱祐樘不由想起了自己当初刚成为皇帝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刚成亲不久;那个时候,整个国家的担子都落在他的肩上;那个时候,国家内部也是问题重重。
他没有依靠,也没有人可以诉说,一切都只能他自己承担。
好似一夜之间,他就忽然长大了。
这种长大指的是心理,而不是手段。
手段是可以通过时间磨练出来的。
而儿子所展现出来的,正是心理。
而且手段也不差。
虽然现在看起来还略显稚嫩,但儿子毕竟才十五岁。
等以后时间长了,帝王心术也会熟练运用的。
他有些期待,儿子以后会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不过他并不知道,儿子朱厚照之所以如此,是有着其他原因在的。
朱厚照并不喜欢被困在皇宫之后,当一个笼中鸟,他渴望自由。
但是责任与梦想相遇的时候,朱厚照自然不可能随心所欲。
他是大明的唯一继承人,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
他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以他很想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使命。
等到将来自己的继承人长大,将皇位一传,那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
天下之大,皆可去!
而他想要做事,首先就是需要手握实权。
怎么做?那自然是先将兵权抓在手中。
这是需要他自己亲自去做的。
朱祐樘帮不上多少。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祐樘的亲信也只有他自己可以如臂使指,其他人不行。
朱厚照现在的亲信不多,自己父皇的人,他只能将就着用,但最终还是要换了的。
就像是李东阳、刘健这些人,最终也是要退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父子两人又聊了不少。
窗外的日头渐渐偏移。
傍晚父子两人一起用了晚膳,朱祐樘去休息去了,而朱厚照则继续处理没有处理完的国事。
时间来到第二天的朝会上。
各部门相继汇报了工作,内阁汇报了大摸底的进度,工部汇报了发现多少可用的新技术和新事物。
而就在这时,忽然有人上奏,将北元小王子的事说了出来。
朱厚照适时装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佯装震怒。
质问此事为何到现在才汇报?
下方百官沉默不语,虽然最后李东阳站出来解释了一下,但并没有说到点子上。
也没有让朱厚照满意。
北元小王子的事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自然是他安排的。
他需要一个出兵的理由。
北元小王子就是最好的理由。
对方的实力并不强,据调查只有几千骑兵。
不同于辽东的复杂局势,北元小王子是很好对付的。
坐在龙椅上的朱厚照表现的非常愤怒,他必须将此事闹大。
先将出兵的事定下来。
而领兵的人选,他要等待最后才宣布。
不过在这期间,他还打算挑选几个有资历的将领,让他们先整军,让所有人都以为,领军的人选会从他们之中选出来。
等到出征前的一切准备都做好的时候,他再宣布真正的领军人选,所受到的阻力就会小不少。
不过,出兵的事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虽然在朝会结束前,朱厚照明确表态,朝廷必须要对北元小王子出兵。
但在朝会结束后,还是有不少大臣去求见朱祐樘,想让他劝劝朱厚照。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轻易动用。
但朱祐樘并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做出了一副和稀泥的态度。
他表示自己现在已经退位成太上皇了,而且也早就表明过不再过问朝政。
朱祐樘在百官之中的威望比朱厚照强得多,他出面将百官安抚了下来。
然后朱祐樘私下里召见李东阳、刘健他们,暗示他们支持朱厚照出兵的决定。
李东阳他们这才明白,原来太上皇是支持陛下的。
给朱祐樘当了这么多年的臣子,他们自然能听得明白朱祐樘的言外之意。
于是,出兵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朱厚照处理完国事,又来到自己父皇面前。
“仅仅是出个兵,反对的声音就这么大,看来朝中的势力,比儿臣想象的还要大!”朱厚照神色凝重道。
他现在已经可以想象,等到时候他宣布最终的领军人选的时候,朝中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景象了!
不过,朱厚照可并不打算就此退缩,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见招拆招就是了。
再说了,他可是一个荒唐皇帝啊,若是不做一些荒唐事,又怎么对得起这个身份呢?
“所以啊,你的掌权之路, 必定困难重重!”朱祐樘说道。
“父皇不必忧虑,出兵已经是明年的事了,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呢,这中间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朱厚照说道,倒是显得不怎么在意。
“嗯,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做好今年入冬前北元小王子南下劫掠的准备。”
“守将该换就换,该处理就处理。”
朱祐樘提醒。
朱厚照点点头,嗯了一声,应了下来。
他也正有此意,今年肯定不能再让北元小王子得逞了。
若是获取不到足够的过冬物资,加上一个冬天的消耗,来年开春之后,他们还能剩下多少战力?
开春可是对方最为虚弱的时候。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朱厚照就在做这件事。
证据锦衣卫已经搜集好了,他只需要派个钦差去按照律法行事就好了。
关键的是新的守将的人选。
朝中可是有不少人都在盯着呢!
其中的文官不少。
要知道,自从弘治朝以来,文官练兵的现象就有不少。
如刘大夏,王琼等!
不可否认,文官之中确实有文武兼备之人,但这只是少数。
更重要的是,这给了文官染指兵权的机会。
经朱祐樘推荐,最终确定了守将的人选,是一个老将,不结党不营私,老成持重。
在朱厚照有新的人选之前,可以让对方来担任守将。
至于钦差人选,朱厚照在朝中找了一圈,最终选了兵部主事王守仁。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最新章节,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