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795章 不做强求

小说:穿在1977 作者:狸猫换银子 更新时间:2025-05-20 00:36:2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课堂上,陈凡并没有翻看讲义。

  那本讲义放在讲桌上以后,就没有被动过。

  他手里拿着一支粉笔,不时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对着济济一堂的学生们侃侃而谈。

  “民俗学研究起源于国外,18世纪后期,欧洲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崛起,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国家为单位,强调一国民族性和排他性,希望建立统一的民族精神和独立的国家。

  而这只是民俗学术诞生的萌芽,真正民俗学说的诞生,是在德国。

  德国的学者在浪漫主义者赫尔德的影响下,对民间口头传说进行搜集和整理。当时比较有影响的德国民俗学奠基者、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格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对,就是写格林童话的那个格林兄弟。

  他们出版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嗯,也叫《格林童话》,以及《德国的传说》、《德国的神话》等著作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以格林兄弟为代表的民俗研究方式后来发展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神话学派。此后,德国民俗学在本国民俗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继续发展,于1891年建立了德国第一个民俗学组织——柏林民俗学会,于1904年成立了全德民俗学会联盟。

  之后迅速传播。”

  陈凡说着看了一眼桌上,咦,忘了带茶杯,待会儿必须课间休息十分钟,让小边给自己把茶杯送过来。

  收回思绪,他看了一眼角落里的校领导们,继续说道,“今天我们不具体讲民俗学课程内容,主要讲一讲民俗学的来历,还有在我国的研究发展情况,还有什么是民俗学。

  这些东西有助于同学们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明确自己需要学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民俗学在我国的发展中,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北大时期、中大时期和杭州时期,以及建国后的蛰伏期。

  从1918年北大成立歌谣征集处,征集民间歌谣开始,我国正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俗学研究,之后由于社会动乱,一部分学者转移到中大和厦大。

  到这一时期时,当时的一些政府人士,认为要提高中国民众的地位,理解民众的风俗、信仰和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把民俗学也列为它的四项研究门类之一,当时其它三项为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并于1927年成立了民俗学会、创办了《民俗周刊》。

  中大的民俗学者们的这一系列活动,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民俗学科确立的标志。

  受到中大学者研究的影响,杭州一部分民俗学研究者也开始对民俗进行研究,他们在1930年创立了杭州中国民俗学会,并创办《民俗月刊》,发表研究成果。”

  说到这里,陈凡忽然将手里的粉笔丢到粉笔盒里,双手扶着讲台,环视全场。

  顿了两秒,才继续说道,“再后来,众所周知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所有学术研究都陷入停顿。建国以后,由于过去一些不当的做法,也使得民俗学研究遭到破坏,这里就不再赘述。

  现在我们的教育秩序正在得到重新建立,社会学这门学科,也被正式重新纳入大学专业科目,而作为社会学这一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必修课程,民俗学也得以被重新建立。”

  说到这里,他轻轻敲了两下讲桌,看着黑压压的人群,问道,“你们谁能告诉我,民俗是什么?”

  课堂上依然鸦雀无声,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过了好一会儿,唐丽才忐忑地举起手。

  陈凡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了一下,“好,这位同学请讲一讲,大家给她一点掌声鼓励。”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唐丽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说道,“我觉得,民俗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它可能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约定俗成的礼仪,还有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还有,民俗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大而化之、哪里都一样的。

  老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民俗的独特性和地域性紧密相关。”

  顿了两秒,她才红着脸说道,“报告老师,我说完了。”

  等到陈凡打了个手势,她顺势坐下后,感觉心脏还在怦怦跳。

  趁着掌声响起,季秀兰趴在桌上对着她说道,“唐丽,你以前可不是这样,哪次不是抢先回答问题,而且一直落落大方的,今天怎么就这么紧张了呢?是不是……”

  唐丽转头瞪了她一眼,小声说道,“呸,别乱说啊。”

  说着又偷偷瞄了一眼陈凡,然后继续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在卢家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就是这个样子,反正挺紧张的,对别人就不会。”

  季秀兰暗戳戳地指着她,“咦……,你完蛋了!”

  唐丽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让你别乱说,反正我没有。”

  陈凡虽然能看见她们的小动作,但满屋子的掌声,也听不见她们在说什么,还以为说的是刚才的问题内容。

  等掌声停歇,他才继续说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错,能够从某个角度概括了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民俗呢?”

  陈凡举起手打了个手势,笑道,“民俗几乎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用筷子、欧洲人用刀叉,这是民俗,南方人主食吃米饭,北方人大多吃面食,这个也是民俗。

  总的来说,民俗包括物质、精神、语言和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等几个大类。

  就以物质民俗为例,可以包括农业民俗、游牧渔猎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等等。

  还有语言和文字,我们的文字传承、口头传播的歌谣和故事、民间谚语、歇后语等等,都是属于民俗的范畴。……”

  上课之前,陈老师还想简单讲一讲,把问题讲清楚就完了,结果到了课堂上,讲起来就没个完。

  两堂课的时间,加上课间休息整整一百分钟,他都忘了安排课间休息,等到铃声再次响起,边慧芳站在角落里举手示意,才猛地反应过来。

  伴着刚落下的铃声,陈凡走到讲台前,手扶着讲台边缘,正色说道,“民俗学重新开课,是一件幸事。只不过,以往的民俗学研究,遵循的是西方国家学术界的研究方式,我希望你们之中能有人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选择这门课,整理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完整的中国民俗学研究体系,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属于你的力量。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咱们明天再见。下课。”

  说完收起没被翻开过的讲义,径直走下讲台、走出教室。

  直到此时,教室里的两百多人,还有外面走廊上黑压压的同学们,才如梦初醒,轰然而散、往下一个课室跑去。

  但是课散了,话题却没散。不仅没散,反而愈发热烈,凡是听过今天课程的同学,回去后都在讨论各自家乡的习俗,有的是为了研究学习,有的是为了听个乐子。

  可无论如何,民俗学这股风气,在江南大学里面是刮起来了。

  ……

  文学院办公室里,将跟过来的几位校领导送走,徐教授满脸笑容地坐在位置上,对自己学生的第一堂课感觉非常满意。

  不过他有一个问题,“课堂最后,你把研究整理中国民俗学研究体系的重任,交给了同学们,为什么你没想过自己来研究呢?

  如果你能把这个体系做出来,以后在国学领域,必将独树一帜,成就还要在你当前的研究课题之上。”

  虽然陈凡在传统的国学研究之外,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等同于开创了一个小的分支流派,看上去很牛掰。

  可民俗学的研究,是可以与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并列的学科,两者根本没法比。

  在当前的研究方式还处于模仿西方学术界的情况下,如果陈凡能整理出中国特有的民俗学研究体系,那他在国学界的地位,将直追徐教授,甚至还有可能超过其学术地位,成为创立“另一座山头”的创始人。

  这样的学术成就,远远不是现在所能比拟的。

  陈凡正拿着茶杯牛饮,一口气喝完整杯茶,转手递给跟着自己过来的边慧芳,脑袋却转向徐教授,苦笑着说道,“老师,您也太看得起我了吧,这是我一个人能搞出来的事吗?!”

  别的不说,后世最主要的一本民俗学课本《民俗学概论》,主编是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钟敬文。

  老人家活了99岁,搞了一辈子的民俗学研究,提出并完成了中国民俗学研究体系的建立,而那一本《民俗学概论》,就是在他的带领下,由32位学者共同参与完成的。

  只可惜,陈凡当年看着好玩,只看了个开头,后面的内容都没看过,要不然还真一个人把这本书给包圆了,刷个“大学者”的词条、与老师肩并肩也挺爽。

  可在不了解后面资料的情况下,即便以他现在的知识储备,想要独立完成这样的工作,那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因为这个工作要全国各地到处跑、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并且很多是老人口述的资料,工程量极其浩大。

  比如其中一个很细的分支“神话研究”,全国各地哪里还没几个民间神话故事?这些故事的异同点,也是民俗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即便是那32位学者,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才最终配合钟敬文完成这一著作。

  让陈凡享受大学者的荣耀可以,让他去遭“学习研究过程”的罪,哼哼,还是趁早算了吧。

  对于陈凡的话,徐教授却不以为然,“小的研究,可以由学者独立完成,但是大类型的学术研究,无一不是由多位学者共同进行,有的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接力。

  我看了你整理的讲义资料,对民俗学的概述,比我们学校匆匆拿出来的课本还要更完善一些,我们现在使用的,还是方纪生在1934年出版的《民俗学概论》基础上,加以修改整理的教材。

  如你所说,这本书的研究方式还处于模仿西方的阶段上,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已经不太合用。

  要是你能牵头,从我们学校的文学院、法学院等专业的学生里面,挑选一部分人,录取为研究生,再找一部分青年学者加入进来,还是有希望出成果的。”

  陈凡见老师要玩真的,顿时也不嘻嘻了。

  赶紧在椅子上坐好,想了想,说道,“老师,我记得您曾经教育过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是钻研某一个小课题,就已经让人感叹光阴易逝,何况涉猎广泛呢?

  我只是跟着您研究历史文学,就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更别说还兼顾着现代文学创作,以及其他一些俗事。

  而民俗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它可以从衣食住行的角度去研究,也可以从文化、传统、生产、娱乐、风物、乃至于神话等角度去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在原来的课题上,我还没有追上您的脚步,就贸贸然换一个新的课题,只怕最后落到两头都空,反而得不偿失。”

  此时陈凡的双眼里充满了真挚,“我个人的得失还不算什么,可要是因此耽误了学术研究,拖累其他学者,那才是最大的罪过!”

  徐教授看着陈凡诚恳的眼神,微微叹了口气,“难为你这孩子了,还想了这么多不靠谱的借口,你说你一个星期就掏空博物馆文物知识的人,还怕多挑几个担子?”

  陈凡顿时表情微僵。

  老师你要这么说,那就没办法愉快地玩耍了。

  他正想着要怎么继续狡辩,便看见徐教授摆摆手,对着自己说道,“也罢,既然你没这个方面的心思,那我也不能强求。

  这样,……”

  徐教授说着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前倾,指了指陈凡花了半天时间精心雕琢的民俗学讲义,说道,“就以你今天的讲义为基础,写一篇关于民俗学的概述论文出来,这篇论文要作为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三十年,江南大学民俗学研究的纲领,有没有问题?”

  陈凡脖子一缩,有心想拒绝这么大的帽子,可看到老师平淡的目光,终究还是将牙一咬,“行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在1977,穿在1977最新章节,穿在1977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