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确实是在耍无赖。

  他没有攻陷天竺的计划,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国度目前还算友邦,不好说灭就灭。

  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谨弟对他讲过这个国家的情况。

  如果大明是沉睡的巨龙,那他就是一只沉睡的蛆,一旦苏醒,就会变成一堆蛄蛹的虫...

  其国内复杂的种姓制度,以及那难以治理的人文、地理环境,令人堪忧的生活习俗,不管谁来了都得摇摇头,叹一声这地方狗都不要。

  但威慑,还是要威慑的。

  一来要好生震慑一下,这个夜郎自大、自以为是,又很不老实的家伙,让他赶紧回去睡觉,

  二为接下来的西行之路打个样,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收起不该有的小心思。

  让天竺这边交人,自然是交不出来的,只能派出使者求饶。

  只可惜,大明这次的态度很坚决,压根没有和谈的意思。

  就在第三日约定时间一到,整条恒河流域沿途的城市,几乎同时遭到进攻。

  哪怕他们早早做好了准备,可始终没人敢还手,也没人能还手。

  因为哪怕对面只有一艘战舰,也能对他们的城防形成绝对的火力压制!

  难以想象,一舰破一城,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而遭遇最多炮火袭击的,是英国人所在的底里。

  底里紧依恒河上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天竺的首府。

  这样的地方,自然有重兵布防。

  天竺又是个种姓制度明确划分的国度,而最高阶的婆罗门,亲卫的武装自然远远优于下面的部队。

  就像这一次,英国人发给他们的装备,优先装配给了刹帝利。

  而那些正和莫卧尔人玩命的平民,手里拿着的不知是淘汰了多少代的劣等品。

  可饶是他们装配了如此精良的武器,在大明的炮火下,也不过多挺了几个时辰而已。

  面对西洋舰队的进攻,藏身于底里的英国佬,瞬时回想起了当初的恐惧。

  他们无心反抗,而是调集舰队,准备在天竺人投降之前开溜。

  可没想到,刚刚航行到恒河上不久,就被大明的风帆快舰团团包围。

  “等你们很久了。”

  孙吉瑞龇着牙,傲然立于甲板之上:“老老实实的回家不好吗?非要在这里搞风搞雨?”

  “押走,敢反抗者,格杀勿论!”

  很明显,这一次发起奇袭的目的,并不简简单单为了威慑。

  这支英国舰队也是大明的重要目标之一。

  只不过目前英国和大明还处于‘和谈’期,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宣战。

  若是当初那群天竺佬,拿着英国人给的武器来找大明的麻烦还好,直接就可以给他扣一个‘驱使’的帽子。

  但谁知道那群天竺佬,拿着英国人的武器不干正事,跑去和莫卧尔人打成了一片?

  之所以不宣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苏谨现在还没有支援到位。

  在没法保证朱高燧安全之前,朱棣没必要去触怒那个疯子,导致不可逆的情况发生。

  这支英国舰队很快挂满了白旗,宣布投降。

  倒不是他们没骨气,实在是想还击都不知道如何还起。

  火炮被陈祖义那群海盗,扒的只剩主舰上的几门,拿头还击啊?

  还个嘚儿!

  俘虏这支英国舰队后,朱棣也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没收他们的武器,将他们打散押入随行的福船看押,也就没再当回事。

  至于他们的战船,当时就被改装成货船,跟在舰队后面,当成随时准备拉货的驴。

  没办法,虽然这些船也是战舰,但大明海师的儿郎,是真的看不上这几条破船...

  面对大明海师骤如疾风的进攻,天竺摆出瑟瑟发抖的态势,甚至做好了灭国的准备。

  但他们仍准备做出最后的抵抗,如果大明一定要打,他们就把大明拖进持久战的泥沼里。

  甚至一度做好了迁都的准备。

  不过,无论是郑和也好、曾永胜也罢,还是手下的将士们,都贯彻执行了当初定下,那快进快出的战术。

  就在婆罗门和刹帝利瑟瑟发抖,准备以平民之命相拼的时候,大明的舰队,却在这个撤兵了。

  等他们反应过来,舰队早已航行在大洋之上。

  “陛下,剩下的事情如何处置?”

  朱棣背着手站在甲板,眯着眼享受着迎面而来的海风:

  “给太子发报,他自然会知道该如何处置。”

  “臣,遵旨。”

  ..........................

  远在大明的朱高炽,接到皇爹的电报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召内阁议事。

  而朱棣炮轰底里的军事行动,也彻底暴露了他从京城溜走的消息。

  朱高炽无语的挠着头,心说您可真是我爹,活爹!

  当初说悄悄的走,不许我声张的是你。

  现在突然指挥西洋舰队进攻天竺,差点没给人打灭了国的还是你!

  当你的太子太难了!

  但这烂摊子他得收拾,屁股也得继续擦。

  其实对天竺那边,还是很好解决的。

  就冲他敢收留英国佬舰队和勾结陈祖义这两条罪名,给他锤烂了都不过分。

  “杨先生,礼部尽快拟定个人选出使天竺,打归打,但也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挨的打,若不表达诚心,国书致歉,那就还有下次!”

  朱高炽少见的发表主战的意见,让他的太子师们满心疑虑。

  虽然苏谨才是朱高炽唯一官方承认的先生,但东宫詹事府,还是有他名义上的老师。

  不过这些所谓的先生,想要通过耳濡目染,去改变这位太子爷对士族文官的‘误解’,似乎想的有些多了。

  在苏谨的刻意培养下,朱高炽早非那个儒雅敦厚的胖子,而是典型的‘拿来主义’。

  官员们好使、听话,那就用,不好使不听话,那就滚蛋。

  至于想从言传身教改变他的想法,纯属扯淡。

  上一世的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又不受父皇待见,自然要依靠这些文官来为其造势。

  可这一世,太子的位置稳的不能再稳,父皇对自己的成见也没那么深,早已看清是非本质的他,怎么可能还被忽悠?

  对于朱棣‘外逃’的消息,其实大家都猜测出个大概。

  现在消息一露,立马就有人开始上蹿下跳,弹劾陛下,弹劾苏谨。

  反正他俩都不在,骂几句又如何?

  更何况陛下没有任何旨意下达,就孤身闯到海外,只留下个太子监国,骂两句不是应该的?

  朱高炽果然是个仁厚之君,知道消息后没有生气,更没有杀他们的头,只是命人把他们拖出门外,结结实实打了一顿板子。

  这群大臣这时才明白,原来继洪武爷和永乐帝两位之后,这位太子爷貌似也不是好惹的主...

  收拾完这些多嘴的官员,太子炽也算立下了威,紧接着就宣布第一道太子诏:

  “诏两江巡抚苏根生即日回京,接任兵部尚书一职,入内阁议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