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

  还源源不断?

  这话怎么听着都极其诡异,即便是这里发现了金矿,哪里有不断绝的矿藏,总有开采完的一天吧。

  原本听见树脂无法大量采集的、略微有些失望的众人听着傅宗龙的话瞬间就来了兴致,开始了各种猜测。

  “胡杨树木质坚硬,耐水抗腐,历千年而不朽,是上等建筑和家具用材,傅总督,您不会是想等树成才砍掉做家具吧?”

  “老崔,你动点脑子行不行,好不容易种出来了再砍掉,疯了吗?”

  “听当地人说胡杨树的叶子是羊最喜欢吃的,叶子虽然重要,但如果合理的修枝抚育不仅不会损伤胡杨树,还会促进树的生长,您是想养羊吗?

  戈壁滩的滩羊那味道绝对是一绝,的确能卖个好价钱。”

  “老黄,你这脑子也不行呀,胡杨树之间肯定会种植骆驼刺、沙蒿、柽柳等等,除非你将羊给关起来,否则种植的这些小树会被吃个精光。

  可若是将羊给关起来了,没有运动,那羊肉味道就很差,也卖不上高价钱。”

  “树不能砍,又不能畜牧,那还能有什么?”

  ……

  “诸位,知道碱有什么用处吗?”

  傅宗龙出声打断了众人的话,而后又问道:“需求量、产量、价格又是几何?”

  听着傅宗龙的问题,众人虽然摸不清楚其中的用意,但依旧是快速回应着。

  “第一就是食物了,北方的面食用碱来中和发酵面团的酸味,馒头、包子和面条等等,其次则是用碱水处理类似梅干菜一类的菜品,延长保存期,肉类也是可以的。”

  “第二,纺织和印染中的需求,碱液(草木灰水)用于清洗丝绸、棉布中的油脂,这种方法在行业内称之为‘灰练’,其次则是固色,例如靛蓝就必须得使用。”

  “第三,制造胰子(肥皂),混合动物油脂与碱液制成,民间则是用草木灰水洗衣。”

  “那我来说一个吧,皮革加工也需要用到碱,皮毛多用碱液(石灰或草木灰)软化生皮,达到脱毛鞣制的效果。”

  “还有造纸和陶瓷釉料,造纸就需要碱液蒸煮树皮、破布,同时也能加速釉料的融化。”

  “至于需求和产量、价格……这个得朱总兵来回答,我们都是军武之人,这些着实是不知道,

  而他则是在各地都有任职,最后巡抚延绥,民生上的事儿他比我们了解多了。”

  听着众人看向自己,延绥总兵朱童蒙先是点了点头,思索了几息后沉声道:“先说说产量吧,目前大明所需的碱主要是从山西、内蒙古碱湖中提取,北方基本是供需平衡,

  南方则是依靠海外的输入但价格高,而手工业与商业主要集中于纺织、制皂、食品加工,对天然碱需求旺盛,但供给受限。

  需求量和具体产量暂时不知道,但总得来说出于低水平饱和状态。

  现在商事推动,纺织、皮革、造纸等行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且在海外也都极为受欢迎,

  那么大明如今碱的需求会快速增加,以如今的产量可能就无法满足了。

  至于价格嘛,现在的不清楚,但前几年我在湖广布政司担任右参政的时候,口碱(天然碱)一斤的价格在十纹到三十纹不等,

  草木灰碱则是民间自己制作的,大约是口碱的三成到五成之间,海外碱则是葡萄牙等海外诸国输入到大明沿海的,每斤高达两百纹左右。”

  说到这里,朱童蒙沉思了几息,看向傅宗龙,满脸诡异道:“傅总督,您不会是想在这戈壁滩提炼碱吧?”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惊,而后满脸的若有所思。

  戈壁滩是盐碱地,自然是含有大量碱的,若是方法得当倒也能提炼。

  可提炼那需要大量的水来清洗、过滤等等,而这戈壁滩最缺的就是水,那成本必将很高,倒是不如碱湖提取和进口了。

  众人的神色傅宗龙自然是看在眼中的,沉声道:“提碱的思路是对的,但不是在戈壁滩提取,而是另有其法。”

  “既然诸位不知道这戈壁滩如何提炼碱,自然就不知道胡杨泪了。

  据说是因为胡杨树因为枝干内聚集了太多的盐分,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多余的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的块状结晶,称之为胡杨泪,也叫做梧桐泪、胡杨碱。

  当地百姓用来发面蒸馒头,另外还用这个与油脂结合起来制造肥皂以及用来处理皮革。

  一颗成年大树每年能排出近百斤的盐碱,胡杨碱的纯度很高,只要研究一下就能达到口碱的地步。

  我们刚刚算过了从玉门关到吐鲁番需要一百八十万颗胡杨树,每年能产生一亿八千万斤的胡杨碱,折合白银一百八十万两。

  而一颗胡杨树从种植到成熟,大概在两到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动作快,四年后就能开始提取胡杨碱,满足所需。”

  嘶……

  众人先是怔了一下,然后倒吸了口……炙热略带灰尘的空气。

  他们是怎么都没有到,傅宗龙说提炼碱的竟然是胡杨,更是不知道胡杨还能有这个功能,一棵树一年能产生百斤的胡杨碱,简直是不可思议。

  震惊的同时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一棵树一年能产生一两银子的胡杨碱,若是再算上树脂、花序等医药类的,至少也能产生一两二钱左右的价值。

  当地有说胡杨树能存活千年,这个有待考证,毕竟谁也没能活上千年的时间来见证,但一两百年肯定是有的。

  存活一两百年的,每年一百八十万两的银子,这不就是妥妥的金矿吗?

  单单是胡杨碱和丝绸之路的商税就已经大大覆盖了种植所需,人力、财力都解决了,而且还满足了整个大明所需的碱,朝廷没有理解不批准呀。

  那么他们所畅想中的戈壁滩绿树成荫或许就能实现了。

  看着众人兴奋的神色,傅宗龙轻轻的摇了摇了摇头:“胡杨树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对于其他方面来说不值一提,诸位知道是什么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