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春色,应属长安最盛,绝胜烟柳满皇都,那是唐朝诗人韩愈的说法。
可如今的皇都并不在长安,朝代也并非大唐盛世,而长安不叫长安,改称奉元路。
那奉元路总管姓呼延,家里面公子叫呼延义,还有一个少年流落江湖,被呼延家收留,这少年姓陆,草字仲亨。两人年岁相仿,性情接近,情似兄弟一般。
那呼延义正当弱冠之年,生得一张方颐大口,陆仲亨则长得玉面薄唇,骨骼清奇。呼延义自小出身富贵人家,虽衣锦荣华不愁吃穿,却并没养成一副好吃懒做的习惯,从四五岁时起便学武射箭,练得筋骨强壮,颇有阳刚之气。
却说今日二人外出打猎,骑了两匹宝驹。陆仲亨那匹坐骑是西域汗血宝马,鬃毛擦得甚是锃亮。
只听他道:“大哥,咱俩个今儿就来比一比,看谁猎的豹子多些,好让爹爹乐呵乐呵!”
呼延义朗声回道:“怕还没见着豹子,你就先被野猪吓摔下了马儿来!”说完便哈哈大笑。
呼延义骑的是一匹黑马,乌如墨玉,双眼放光。
红马奔驰如电,转眼已超越了前面的黑马。
那黑马急鸣一声便向前狂奔,蹄声震得甚响。看看赶上那匹红马时,身旁已是丛林密布,俨然进入了一片山谷。
长安地处关中,四面群山环绕,北有渭水横穿而过,与东方灞河相互交汇,成掎角之势,其间绿林杂布,川谷掩映。
秦始皇据此而东灭六国,刘邦坐拥关中,得以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大唐天子李世民由此起兵,河东群雄纷而附之。
直至方今,此地百姓仍旧多威武矫勇,当年雄风之势丝毫不减。
再说现今天下,正值兵荒马乱之年,蒙古人曾在百年前马踏中原,建立大元。
汉人和南人被当做贱民对待,由于不满外族统治,常常起兵造反。
北方民族混杂,朝廷庇护权贵之士,各地百姓遭受官府欺压,怨声载道,关中之民作风彪悍,骨气甚硬,近年已有多人揭竿而起。
但看二人竞逐,呼延义双腿一夹,黑马嗖地从红马旁闪过,陆仲亨挥鞭落下,啪的一响,加速便追。
二人你先我赶,我超你跟,在树林里连兜了几转。
此时前红后黑,呼延义忙握紧一柄长弓,抽出支箭来,弯弓便射,那箭去势极快,嗖地从陆仲亨左手边掠过,箭尖正中在草地间奔跑的一只野兔腹上。
陆仲亨勒马急停,拾起地上的野兔,冲着呼延义叫道:“大哥眼疾手快,露的好一手功夫!”
话音刚落,只听林间一阵唰唰声,陆仲亨忙侧头环视,见东北角处一株大树旁窜出匹梅花鹿来。
陆仲亨抽刀出鞘,拿在右手里斜地扔出,一把精钢宝刀忽地划过半空,横斩入那鹿的脖颈。
兄弟俩将猎物置于马上,拨转马头,迎着落日余晖往山谷深处进发,到了一条小溪边,就在此处下鞍饮水。
呼延义牵两匹宝驹到了浅滩,挽起袍袖,为它们刷洗毛发。他伸手抚摸红马的脊背,红马见不是主人在旁,双蹄猛踏,尾鬃狂甩,溅起无数水花。
呼延义向来心直口快,有啥说啥,当即开口喊道:“喂,老弟,你这马儿忒也顽皮,咱们和它朝夕相处,怎么不认我?”
陆仲亨听罢后嘻笑道:“你可快别扯,这匹小红马是我带大的!”呼延义又道:“爹爹可真算偏心!那年你过生日,送了你两柄宝剑一匹骏马。”
太阳行将落山,二人跨马欲回,忽闻不远处传来一阵兵刃相击之声。
陆仲亨忽道:“大哥,想来是有人打架,我过去瞧瞧。”说完便即勒马朝声音来源处奔去。
呼延义性好宁静,虽不愿招惹是非,却难以放心弟弟安危,亦策马跟随而去。
看看赶近之时,只见十几名身穿兵服的元兵正殴打于一团,两人好不稀奇,均想不通何以这群元兵竟然自相而斗。
又再观察一阵,只见最里面一人手挥长剑,左劈右挡,外围一圈长刀从四面八方向他砍来,都被他一一使剑化解。
陆仲亨说道:“大哥,我去帮他。”
呼延义道:“这些都是元兵,你去帮谁?”
陆仲亨道:“以多欺少,我看不下去。”呼延义待要喝止,陆仲亨已跃下马鞍,顺手搭箭,当头一射,一名元兵应弦而倒。
蒙古人大都身强体壮,勇猛凶蛮,在马上作战时一拥而上,很快便能冲散对方。
当年成吉思汗率领手下无数矫勇健儿,遍踏了大半个亚欧大陆,只识弯弓射大雕,实乃一代天骄。
南宋军队虽更善于行军布阵,无奈当时朝政腐败,军心涣散,被蒙古铁蹄如此冲击,顿时便溃不成形。
那些元兵见一人倒地,还以为是被对方使剑刺毙,手中钢刀挥的更加快了。毫没在意身旁还有二人。
陆仲亨微一上头,便要冲进去助战,呼延义劝止道:“让他们鞑子自相残杀,那不是刚好吗?”
陆仲亨道:“那人用的是中原剑法,绝非蒙古武功,旁人使刀而他用剑,其中必有古怪。”
呼延义见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虽身穿牛皮甲胄,头戴帽毡,身材却不如其他蒙古兵高大,腾走挪移之姿显得颇为灵动,不似蒙古兵那般步法沉重。
他待要抱拳相问,陆仲亨已踏步赶近,挺枪朝几个元兵身后戳去。
那使剑之人见敌阵露了破绽,长剑一抖,斜刺里挥出,斩落了一人拿剑的右臂,登时顺过断臂手中的长刀,刀剑齐挥,又接连砍中了三人的胸口。
剩下几名残卒见己方伤亡惨重,只在刹那间便攻守之势倒转开来,有些惊慌失措,这时才看到身旁又多了两名青年。
一名元兵挥刀朝呼延义攻来,呼延义一箭射出,正中刀身,将敌人武器打落,一个翻身后手起箭落,又将那兵将穿心射过。
一位官兵对他兄弟二人看了几眼,吹声口哨,转身跨上马鞍,其余官兵也都收却兵器,掉头欲窜。
呼延义喝道:“别叫他们逃走!”待要搭弓射箭,哪知林中突然奔出一头猎豹。
就这么一瞬之间,几名官兵早去得远了。陆仲亨道:“真他妈服了,都赖你这畜生!”把刀柄一横,瞧准了豹身斜着掷了过去,竟然被那豹子轻轻松松的闪开。
“没想到鞑子兵都是些胆小鬼,被你陆大爷一打就怕了。”陆仲亨天真烂漫,生性跳脱,这次见对方以多凌寡,激出了胸中侠义,方才出手相助。
呼延义却是说道:“大事不妙,咱们杀了官兵,可别牵连到爹爹。”
“大哥,这些土兵崽子无恶不作,净会欺压百姓,咱们杀了他们为百姓报仇,岂不是义所当为的吗?”
那怪官兵本欲相谢他二位的救命之恩,此时听呼延义说完,目光一凛,手按剑柄,朝他二人喝道:“两位若是冲着在下而来,那就别啰嗦了,尽管出手吧。”
陆仲亨向他抱拳道:“我兄弟俩打猎而归,路经此地,不想遭遇阁下身处险境,特来相助一臂之力。我姓陆,叫陆仲亨,这是我家哥哥。”
那怪官兵哼的一声,说道:既然如此害怕自身安危,那就别来多管闲事。”转身便欲上马。他刚要催马而行,呼延义一个伸手拦在他马前。
“阁下承让,方才若非我们出手相救,恐怕兄台早被鞑子剁为肉泥,你不道谢就罢了,如此出言不敬,那是什么道理,这样子谁能服气?”
那怪官兵道:“要成肉酱的是你,你想试试我的武功吗?”一提缰绳,那马昂首长嘶,便要向前踏去。
这一踏之下,呼延义必然有死无生,只见他情急智生,双手抱住了一条马腿,两臂鼓劲,向旁用力甩出,那马受力不稳,马头一偏便朝地面倒去。
那怪官兵赞道:“好身手!”右掌在鞍上一拍,身子向上翻起。
呼延义料他要拔剑来攻,后退半步,解下背上裹袱,露出一对双鞭。
哪知那怪官兵身在半空,喝声:“臭鞑子,纳命来!”左掌五指并拢,一收一推,俨然是一招“阴风掌”。
呼延义见他掌风袭来,向左一侧,右手提鞭猛抽,这招是冲着对方左肩撩去。
“哪里来的臭鞑子?”那怪官兵正与呼延义拆招,不便作答,他见呼延义一出手便来攻自己要害,心下主意已定,拔出鞘中长剑,护住周身。
陆仲亨也想插手,但见二人斗得严丝合缝,没有片刻空当可入,只见那官兵剑光抖擞,长剑一挥,已在呼延义臂上划了道口子。
陆仲亨见大哥受伤,再也不顾,大喝一声便即提枪入阵。
两兄弟与那怪官兵斗了良久,那怪官兵武艺精熟,呼延义和陆仲亨以二敌一,竟然久持不下。
那怪官兵一声嘲讽,忽的问道:“二位师从于哪位高人,怎么用的都是些汉人的功夫?”
“我和哥哥师从家父,家父就是师父,乃堂堂正正的汉人,自然用的是汉人的功夫!”
可如今的皇都并不在长安,朝代也并非大唐盛世,而长安不叫长安,改称奉元路。
那奉元路总管姓呼延,家里面公子叫呼延义,还有一个少年流落江湖,被呼延家收留,这少年姓陆,草字仲亨。两人年岁相仿,性情接近,情似兄弟一般。
那呼延义正当弱冠之年,生得一张方颐大口,陆仲亨则长得玉面薄唇,骨骼清奇。呼延义自小出身富贵人家,虽衣锦荣华不愁吃穿,却并没养成一副好吃懒做的习惯,从四五岁时起便学武射箭,练得筋骨强壮,颇有阳刚之气。
却说今日二人外出打猎,骑了两匹宝驹。陆仲亨那匹坐骑是西域汗血宝马,鬃毛擦得甚是锃亮。
只听他道:“大哥,咱俩个今儿就来比一比,看谁猎的豹子多些,好让爹爹乐呵乐呵!”
呼延义朗声回道:“怕还没见着豹子,你就先被野猪吓摔下了马儿来!”说完便哈哈大笑。
呼延义骑的是一匹黑马,乌如墨玉,双眼放光。
红马奔驰如电,转眼已超越了前面的黑马。
那黑马急鸣一声便向前狂奔,蹄声震得甚响。看看赶上那匹红马时,身旁已是丛林密布,俨然进入了一片山谷。
长安地处关中,四面群山环绕,北有渭水横穿而过,与东方灞河相互交汇,成掎角之势,其间绿林杂布,川谷掩映。
秦始皇据此而东灭六国,刘邦坐拥关中,得以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大唐天子李世民由此起兵,河东群雄纷而附之。
直至方今,此地百姓仍旧多威武矫勇,当年雄风之势丝毫不减。
再说现今天下,正值兵荒马乱之年,蒙古人曾在百年前马踏中原,建立大元。
汉人和南人被当做贱民对待,由于不满外族统治,常常起兵造反。
北方民族混杂,朝廷庇护权贵之士,各地百姓遭受官府欺压,怨声载道,关中之民作风彪悍,骨气甚硬,近年已有多人揭竿而起。
但看二人竞逐,呼延义双腿一夹,黑马嗖地从红马旁闪过,陆仲亨挥鞭落下,啪的一响,加速便追。
二人你先我赶,我超你跟,在树林里连兜了几转。
此时前红后黑,呼延义忙握紧一柄长弓,抽出支箭来,弯弓便射,那箭去势极快,嗖地从陆仲亨左手边掠过,箭尖正中在草地间奔跑的一只野兔腹上。
陆仲亨勒马急停,拾起地上的野兔,冲着呼延义叫道:“大哥眼疾手快,露的好一手功夫!”
话音刚落,只听林间一阵唰唰声,陆仲亨忙侧头环视,见东北角处一株大树旁窜出匹梅花鹿来。
陆仲亨抽刀出鞘,拿在右手里斜地扔出,一把精钢宝刀忽地划过半空,横斩入那鹿的脖颈。
兄弟俩将猎物置于马上,拨转马头,迎着落日余晖往山谷深处进发,到了一条小溪边,就在此处下鞍饮水。
呼延义牵两匹宝驹到了浅滩,挽起袍袖,为它们刷洗毛发。他伸手抚摸红马的脊背,红马见不是主人在旁,双蹄猛踏,尾鬃狂甩,溅起无数水花。
呼延义向来心直口快,有啥说啥,当即开口喊道:“喂,老弟,你这马儿忒也顽皮,咱们和它朝夕相处,怎么不认我?”
陆仲亨听罢后嘻笑道:“你可快别扯,这匹小红马是我带大的!”呼延义又道:“爹爹可真算偏心!那年你过生日,送了你两柄宝剑一匹骏马。”
太阳行将落山,二人跨马欲回,忽闻不远处传来一阵兵刃相击之声。
陆仲亨忽道:“大哥,想来是有人打架,我过去瞧瞧。”说完便即勒马朝声音来源处奔去。
呼延义性好宁静,虽不愿招惹是非,却难以放心弟弟安危,亦策马跟随而去。
看看赶近之时,只见十几名身穿兵服的元兵正殴打于一团,两人好不稀奇,均想不通何以这群元兵竟然自相而斗。
又再观察一阵,只见最里面一人手挥长剑,左劈右挡,外围一圈长刀从四面八方向他砍来,都被他一一使剑化解。
陆仲亨说道:“大哥,我去帮他。”
呼延义道:“这些都是元兵,你去帮谁?”
陆仲亨道:“以多欺少,我看不下去。”呼延义待要喝止,陆仲亨已跃下马鞍,顺手搭箭,当头一射,一名元兵应弦而倒。
蒙古人大都身强体壮,勇猛凶蛮,在马上作战时一拥而上,很快便能冲散对方。
当年成吉思汗率领手下无数矫勇健儿,遍踏了大半个亚欧大陆,只识弯弓射大雕,实乃一代天骄。
南宋军队虽更善于行军布阵,无奈当时朝政腐败,军心涣散,被蒙古铁蹄如此冲击,顿时便溃不成形。
那些元兵见一人倒地,还以为是被对方使剑刺毙,手中钢刀挥的更加快了。毫没在意身旁还有二人。
陆仲亨微一上头,便要冲进去助战,呼延义劝止道:“让他们鞑子自相残杀,那不是刚好吗?”
陆仲亨道:“那人用的是中原剑法,绝非蒙古武功,旁人使刀而他用剑,其中必有古怪。”
呼延义见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虽身穿牛皮甲胄,头戴帽毡,身材却不如其他蒙古兵高大,腾走挪移之姿显得颇为灵动,不似蒙古兵那般步法沉重。
他待要抱拳相问,陆仲亨已踏步赶近,挺枪朝几个元兵身后戳去。
那使剑之人见敌阵露了破绽,长剑一抖,斜刺里挥出,斩落了一人拿剑的右臂,登时顺过断臂手中的长刀,刀剑齐挥,又接连砍中了三人的胸口。
剩下几名残卒见己方伤亡惨重,只在刹那间便攻守之势倒转开来,有些惊慌失措,这时才看到身旁又多了两名青年。
一名元兵挥刀朝呼延义攻来,呼延义一箭射出,正中刀身,将敌人武器打落,一个翻身后手起箭落,又将那兵将穿心射过。
一位官兵对他兄弟二人看了几眼,吹声口哨,转身跨上马鞍,其余官兵也都收却兵器,掉头欲窜。
呼延义喝道:“别叫他们逃走!”待要搭弓射箭,哪知林中突然奔出一头猎豹。
就这么一瞬之间,几名官兵早去得远了。陆仲亨道:“真他妈服了,都赖你这畜生!”把刀柄一横,瞧准了豹身斜着掷了过去,竟然被那豹子轻轻松松的闪开。
“没想到鞑子兵都是些胆小鬼,被你陆大爷一打就怕了。”陆仲亨天真烂漫,生性跳脱,这次见对方以多凌寡,激出了胸中侠义,方才出手相助。
呼延义却是说道:“大事不妙,咱们杀了官兵,可别牵连到爹爹。”
“大哥,这些土兵崽子无恶不作,净会欺压百姓,咱们杀了他们为百姓报仇,岂不是义所当为的吗?”
那怪官兵本欲相谢他二位的救命之恩,此时听呼延义说完,目光一凛,手按剑柄,朝他二人喝道:“两位若是冲着在下而来,那就别啰嗦了,尽管出手吧。”
陆仲亨向他抱拳道:“我兄弟俩打猎而归,路经此地,不想遭遇阁下身处险境,特来相助一臂之力。我姓陆,叫陆仲亨,这是我家哥哥。”
那怪官兵哼的一声,说道:既然如此害怕自身安危,那就别来多管闲事。”转身便欲上马。他刚要催马而行,呼延义一个伸手拦在他马前。
“阁下承让,方才若非我们出手相救,恐怕兄台早被鞑子剁为肉泥,你不道谢就罢了,如此出言不敬,那是什么道理,这样子谁能服气?”
那怪官兵道:“要成肉酱的是你,你想试试我的武功吗?”一提缰绳,那马昂首长嘶,便要向前踏去。
这一踏之下,呼延义必然有死无生,只见他情急智生,双手抱住了一条马腿,两臂鼓劲,向旁用力甩出,那马受力不稳,马头一偏便朝地面倒去。
那怪官兵赞道:“好身手!”右掌在鞍上一拍,身子向上翻起。
呼延义料他要拔剑来攻,后退半步,解下背上裹袱,露出一对双鞭。
哪知那怪官兵身在半空,喝声:“臭鞑子,纳命来!”左掌五指并拢,一收一推,俨然是一招“阴风掌”。
呼延义见他掌风袭来,向左一侧,右手提鞭猛抽,这招是冲着对方左肩撩去。
“哪里来的臭鞑子?”那怪官兵正与呼延义拆招,不便作答,他见呼延义一出手便来攻自己要害,心下主意已定,拔出鞘中长剑,护住周身。
陆仲亨也想插手,但见二人斗得严丝合缝,没有片刻空当可入,只见那官兵剑光抖擞,长剑一挥,已在呼延义臂上划了道口子。
陆仲亨见大哥受伤,再也不顾,大喝一声便即提枪入阵。
两兄弟与那怪官兵斗了良久,那怪官兵武艺精熟,呼延义和陆仲亨以二敌一,竟然久持不下。
那怪官兵一声嘲讽,忽的问道:“二位师从于哪位高人,怎么用的都是些汉人的功夫?”
“我和哥哥师从家父,家父就是师父,乃堂堂正正的汉人,自然用的是汉人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