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和谈结束之后,德国和俄国的和谈也很快结束。

  德国人最终还是从俄国的手中敲诈到了高达2000万马克的赔款,这笔钱俄国人是想出也得出,不想出也得出。

  不过对俄国人来说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法国大使已经和俄国政府交谈过,表示法国愿意提供给俄国一大笔贷款,帮助俄国更快地恢复战后秩序。

  虽然这场战争德俄双方都没怎么真刀真枪的打,但动员的数十万军队是做不了假的。

  之所以动员这么多的军队,一方面是为了试探对方对这场战争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防止对方快速动员军队之后真刀真枪的打一场。

  事实证明,俄国人的大规模动员还是很有效果的。

  如果不是动员了这么多的军队,光靠波兰地区的守军是无法抵抗德奥联军的进攻的。

  万一被德国人突破了防线,这对俄国来说将会是巨大的灾难。

  俄国能够在拿破仑时期到现在都能守住国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冬天的俄国太过寒冷,其他国家根本不适应冬天在东欧作战。

  俄国人早已适应了这样严寒的气候,他们的首都圣彼得堡甚至已经接近北极圈了。

  要知道,后世以寒冷著称的某国东北地区,在经纬度上都没有达到圣彼得堡这么靠北的位置。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俄国到底有多么寒冷,同时也能体现出乌克兰平原以及波兰平原对俄国的重要性。

  特别是乌克兰平原,这里向俄国提供着大量的粮食,也是俄国维持上亿人口的保障。

  战争爆发的时间刚好是冬天刚过,结束的时间正好是夏天。如果不是塞尔维亚溃败的太早,俄国在正面战场也是不太好受的。

  毕竟夏天的东欧气温还是比较高的,德奥军队都很适应这样的环境作战。没有严寒的环境限制后勤补给,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队战斗力是不会遭到削弱的。

  德国和俄国签订的和谈条约并不算苛刻。除了高达2000万马克的战争赔款之外,俄国也不需要再付出其他的代价,这也是他们同意这份和谈条约的原因。

  战争结束后的欧洲局势这才热闹,列强之间的联系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大家也都在等待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立。

  没让欧洲各国失望,法国和俄国很快就加强了联系。

  1889年6月20日,代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全权外交大使在巴黎与法国政府展开会面,双方密谈了好几天的时间,最终在各国媒体的报道之下签署了一份不为人知的协议。

  这份协议的内容大部分是保密的,但也有一些内容被透露了出去。

  主要这些内容和军事方面无关,经济方面的事情就算严格保密,最终也是瞒不了多久的。

  被透露出去的协议内容主要包括法国向俄国的贷款。虽然不知道具体的额度,但贷款的总额至少高达2亿法郎,也就是1000万英镑左右的贷款。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足够俄国组建一支强大的海陆军队。从这方面也能看出法国援助俄国的力度,他们对于和俄国缔结盟约是真心实意的,也是真的想让俄国变成更加强大的国家,帮助自己分散德国的注意力。

  当然,考虑到俄国政府内部高度的腐败,法国在向俄国政府下发这笔贷款的时候,也对贷款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要求。

  这笔贷款将会有三分之一用于向法国购买粮食等物资,来降低俄国粮食生产受到影响之后的农业危机。

  另外的三分之二则用来进行军事方面的发展,包括采购武器装备,建设海军,扩大常备陆军规模等等。

  虽然这场战争持续的并不久,但俄国军队的一些缺点却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俄国陆军武器装备较为落后,在后膛枪遍地的时代,俄国的部分陆军甚至还使用着前膛枪作为制式武器。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俄国的军工产业跟不上军队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俄国的财政并不足以支撑军队的全面换装。

  俄国拥有远超其他国家的陆军规模,这也让俄国拥有欧洲推土机的称号,备受其他国家的忌惮。

  但更多的陆军规模不仅代表着更庞大的军费,也代表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时候需要额外的军费支出。

  以西班牙不断增长的繁荣经济,给20来万常备陆军更换武器装备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更别提经济更差的俄国了,给高达60多万的常备陆军更换武器装备,这完全是在要俄国财政的命。

  况且俄国在这几年来也先后经历了多次战争,军费的支出更是让俄国苦不堪言。

  如果不是之前的俄土战争,俄国的武器装备甚至还达不到目前这样的境地。法国人自然也明白俄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他们要求这1000万英镑的贷款之中,至少有200万英镑要用来给俄国的陆军更换装备,避免俄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的降低。

  对于法国政府的要求,俄国的全权外交大使自然是不断的点头答应。

  这笔钱本来就是法国人出的,人家要求俄国这边怎么用也理所当然。更何况,更换陆军的武器装备对俄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换装之后的俄国才是真正的欧洲推土机。

  为了展现自己对盟友的诚意,这笔高达1000万英镑的贷款是无息的,这也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派出全权外交代表,并且迫不及待想和法国缔结同盟条约的原因。

  没办法,这个时候的法国实在是太有钱了。虽然法国不如英国的财政有钱,但英国人的钱有许多要投资到英国本土的工厂和企业,而法国的资本就没有太多相关的烦恼了。

  相较于投资法国本土的企业,法国的资本更喜欢将钱贷给其他国家,然后躺着赚贷款的利息。

  此时的法国被称为高利贷帝国,接受过法国贷款的国家那可谓多不胜数,就连西班牙也是和法国有过贷款合作的。

  还别说,此时的西班牙在法国资本的眼中就是黄金客户。因为西班牙国内经济和工业的高速增长,导致这些法国资本涌入西班牙进行投资之后,很快就能连本带利的大赚一笔。

  再加上西班牙和法国相邻的原因,这些法国资本并不排斥来到西班牙投资,甚至还上赶着参与西班牙的一些工程建设。

  毫不夸张的说,西班牙的经济之所以如此快速的发展,绝对离不开法国资本在背后的帮助。

  其实这也不能怪法国资本不投资法国本土的企业,主要是法国政府的变动实在太过频繁,这严重影响了法国政府的一些政令执行。

  政局稳定之下,才会有更加繁荣的经济和工业增长。很明显,相较于政局动荡的法国来说,西班牙才是那个更稳定的国家。

  对于这些法国资本的涌入,西班牙政府也是进行着高度的关注的。目前最受法国资本欢迎的行业就是农业,化工业以及机械生产,法国资本在这三个行业的投资已经高达数亿法郎。

  法国资本对农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产业,这也是西班牙的特点所在。

  目前西班牙的蔬菜总产量占据欧洲总产量的五分之一,水果总产量占据欧洲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欧洲最主要的蔬菜水果出口国。

  在橄榄和橄榄油产量方面,西班牙分别占据欧洲总产量的35%和42%,这一规模更是在不断的增长当中。

  毫不夸张地说,欧洲市场上有一半的橄榄和橄榄油都来自西班牙,这也是西班牙被誉为蔬菜水果王国的原因所在。

  柑橘类水果方面,西班牙的总产量占据欧洲总产量的接近一半,西班牙生产的柑橘以香甜可口,香味扑鼻闻名,畅销欧洲甚至美洲。

  卡洛投资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也都推出了柑橘口味和柠檬口味,这些口味独特的汽水也畅销欧洲,甚至在美洲都开设了相关的分公司。

  西班牙的蔬菜和水果产业能够达到如此的规模,一方面是西非殖民地的农业开发,让本土的土地从粮食种植转变为蔬菜和水果种植,另一方面就是来自本土政府的各种政策扶持和补贴,以及法国资本的大力投资。

  因为西班牙的蔬菜和水果产量占据了欧洲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在蔬菜和水果的价格方面,西班牙的果蔬出口公司也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这种几乎垄断的地位能够赚取的钱是非垄断企业的好几倍,这也是法国人愿意投资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资本在西班牙投资蔬菜和水果产业之后,又将西班牙生产的蔬菜和水果运回法国出售。

  虽然法国的农业规模相当不错,但因为人口较多的原因,在人均蔬菜和水果产量方面,是比不上西班牙的。

  再加上法国资本的各种宣传,反而让西班牙生产的水果在法国本土更受欢迎。

  得益于法国资本为了赚钱的宣传,西班牙的葡萄酒在法国也快速扩大了市场,逐渐进入法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对于法国资本在西班牙大力投资的行为,卡洛不仅不拒绝,反而还热烈欢迎。

  其实如果不是法国人也对摩洛哥有兴趣,法国和西班牙还是有很大的结盟的可能的。

  西班牙能够成为法国坚强的后盾,法国也能帮助西班牙更好地建设伊比利亚堡垒。

  如果法国是西班牙的盟友,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位置优势将会无限提升,其他国家想要进攻西班牙就只能通过海上登陆的方式。

  海上登陆从来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更别提西班牙的陆海军建设都有一定的成效。

  想要从海面上入侵西班牙,除了要有比西班牙更加强大的海军之外,还必须要有比西班牙更加强大的陆军。

  海军压着西班牙的海军,陆军才有海岸登陆的机会。每一次的海岸登陆都将付出极大的伤亡,这种任务哪怕是英国和德国,也不一定能够百分百完成。

  西班牙之所以迟迟不表态,实际上也是在等着法俄协约以及德奥同盟对自己的拉拢。

  作为一个海陆军都很强大的国家,西班牙是有自己选择的空间的。甚至西班牙也可以保持中立,只要西班牙不想参与欧洲事务,没有国家能够逼迫西班牙表态。

  如果法国能够向西班牙提供大量的资金和工业技术方面的支持,并且表态愿意放弃对摩洛哥的诉求,支持西班牙吞并摩洛哥的话,卡洛还真的不介意和法国缔结一系列合作条约。

  毕竟如果在德奥这一边的话,就代表着西班牙想要拿下摩洛哥,必须得经历英法的双重压力。

  虽然英法的主力有德奥同盟牵制,但要是西班牙也下场的话,说不定英法会优先集火西班牙。

  至于在历史上反复横跳的意大利,卡洛是不怎么抱有希望的。

  哪怕卡洛出身于意大利王室,也仍然不敢笃定意大利会在战争中加入德奥这边。如果是目前的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或许意大利还是比较坚定的那一方。

  但可惜的是,卡洛的这位哥哥在位时间也不久,没能坚持到一战爆发。他的儿子,也就是卡洛的侄子,可没有他的父亲那么坚定的态度,这也是意大利在一战中反复横跳的原因。

  当然就算意大利不反复横跳,它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实在有限。

  卡洛在考虑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时候,一般只会考虑法俄vs德奥的局面。

  英国虽强,但英国在前期是不怎么出力的。双方真正出力的实际上还是法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欧洲大陆最强大的两个陆军国家。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班牙加入双方都是有一定的胜算的。

  协约国这边作为历史上的胜利者,胜算肯定是更大的。西班牙加入法俄这边,哪怕是靠拖,也能将德国拖死。

  如果加入德国这边的话,就只能抢先击溃俄国,然后再集火法国才有希望打赢这场战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国崛起:西班牙,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帝国崛起:西班牙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