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李定国带着俘虏浩浩荡荡地返回了新京。
这一战李定国大获全胜,直接灭掉了这三个部落联盟,除去逃得不知所踪的区区几百人外,其余人不是被李定国所杀就是俘虏。
俘虏共有三千三百多人,至于此战先后杀掉的人,等杀完人后,李定国下令砍下所有首级,堆成京观,同时直接毁掉了对方的营地,把剩余的俘虏和物资全部拉了回来。
闻讯,朱敏澄出城相迎,见到李定国后高兴不已。拉着李定国的手笑逐颜开,这个李定国还真是用对了,不仅能打,更是做事可靠,有如此良将,朱敏澄如何不喜?
让人先把俘虏和运输回来的物资安顿好,朱敏澄拉着李定国就去了他的“王府”,到了府中,朱敏澄亲自为李定国沏茶,上了茶后忍不住就追问具体情况。
“谢王爷。”李定国不亢不卑接过茶,放在一旁开口就说起了这次出征的情况。
“情报无误,那边的确是三个部落的联合,就在新京以东一百二十余里处,其中一个部落本就是在那边,而另两个部落据说是从其他地方刚迁移过来的。”
朱敏澄问:“这么说,是原本的部落找来另两个部落,这才联合意图向我新京下手?”
“有这可能。”李定国点头道:“依下官判断大概就是这样,但由于语言不通,所抓获的俘虏暂时无法审讯,而且三个部落的首领已都被斩杀,真相究竟如何暂时也无法查明。但依下官所见,实际情况应该就是如此,这些野人估计是见我等在此建城开荒看着眼红,打着偷袭我等,杀人掠夺的想法,可没想偷鸡不着蚀把米,直接碰了个硬钉子。”
说到这,李定国不由得笑了起来,朱敏澄也是哈哈大笑,边笑更边是摇头。
这些土著胆子也够大的,居然打主意打到自己头上来了,还使出了这样的手段。不过当时也真是危险,朱敏澄又意外在城外视察,假如不是他的部下拼命,再加上朱敏澄自己也有几把刷子,此外就是李定国的增援来的及时,要不然弄不好自己的小命还真会大意丢了呢。
“鸿远,如此大功,你想要些什么赏赐。”朱敏澄笑问道。
李定国抱拳道:“王爷,说实话这些土著犹如土鸡瓦狗,此战实是胜之不武,更谈不上什么功劳……。”
不等他把话说完,朱敏澄摆手道:“有没有功,孤心里清楚的很,暂且不说你领军大胜,仅之前救驾之功就足以封赏,孤不是小气的人,说吧。”
“这……。”李定国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见他这样,朱敏澄笑着摇头,想了想道:“孤这个宋国如今就是个名头,孤这个藩王说实话也给不了你更多。这样吧,孤以大明藩王身份暂给你一个护军之职,此外另授定国将军,过些日子孤再正式奏请朝廷,由朝廷下封赏,如何?”
“下官谢王爷厚赐!”李定国大喜,连忙起身抱拳行礼。
朱敏澄双手搀扶他起身,笑着说都是自己人不必如此,以李定国的本事早就应该出人头地了,眼下这封赏更是应当的,他就安心受了就行。
听朱敏澄这样说,李定国心中更是感激。李定国和其他明军将领不一样,他本是流寇,是当年流寇首领张献忠的义子,因为遭遇官军围剿,张献忠走投无路这才带着李定国等人投降了大明。
而投降大明后,张献忠入京居住,虽得了个定边伯的爵位,还在锦衣卫挂了虚职,之后皇帝还让张献忠在总参议府当个个参议,但张献忠说白了就是养着的,手上已没半点实权,而他的四个义子,包括李定国在内也都拆散使用,分别安置在各军中。
在跟着朱敏澄之前,李定国先在高杰手下任职,后又调任至江西的地方部队领兵。李定国虽在围剿罗汝才、李自成等流寇中立下战功,但之后因为其他原因一直没能在一线作战,所以他的军衔官职并不高,仅仅只是游击,授安远校的实衔。
在这个职位上李定国一干就是好几年,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直到朱敏澄通过孙镐的提醒这才注意到了李定国,同时向朱慎锥讨要了对方至自己手下。
李定国虽然对跟随朱敏澄出海外封的安排感到意外,但不如意的他当时也需要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而且朱敏澄作为嫡子身份贵重,又是大明外封海外的实权藩王,眼下在大明李定国无用武之地,可假如跟着朱敏澄去海外或许能有证明自己的可能,所以最终李定国还是答应了这件事,从江西先调至京师,随后又陪同朱敏澄去了一趟辽东,从之前建奴的八旗中挑选了合适的手下,转为成为了宋王的王府指挥使。
在跟着朱敏澄后,李定国的官职和军衔很快就升了,从游击升迁王府指挥使,成了正三品的武官,而且他的军衔也从安远校升为镇国将军。
现在朱敏澄告诉李定国,不仅给了他护军之职,同时升授定国将军,这对于李定国来说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要知道护军之职虽是武勋,可却是正二品的武勋,而且定国将军的军衔等于李定国真正迈入了大明高级将领的行列。而且朱敏澄还承诺会把此赏赐上奏朝廷,由朝廷正式发文确定,这就更让李定国感激不尽了。
谢过朱敏澄后,李定国迟疑了下,欲言又止。
“鸿远可是有话要同孤说?”朱敏澄问道。
李定国点点头,试探道:“王爷对下官的赏赐,下官感激不尽,可此战非我一人之功,随我出战的军士,还有当时遇袭时的兄弟们,包括那些战死的,王爷应当多以嘉奖安抚才是。”
“说的好!”朱敏澄眼中满是对李定国的欣赏,李定国不仅会打仗,就连这些都想到了,为将者赏罚分明是必须的,而他作为宋王更要如此。不仅是跟随李定国出征的将士们,当初遇袭时拼死护着自己的那些人,还包括死在土著手下的人,这些人不管如何都是自己的部下,朱敏澄怎么能忘记呢?
朱敏澄大方地告诉李定国,所有人都有赏赐,战功方面让李定国准备一下,依各自功劳封赏,该赐银的就赐银,该升官的就升官,至于自己的护卫和枉死在土著手下的那些人自己也有安排,一个都不会落下。
“王爷英明!”李定国见朱敏澄从善如流,心中大喜。
朱敏澄摆手笑道:“孤也是读过兵书在军校上过学的,赏罚分明不管是为将还是上位者都该如此。你等随孤万里封国来此,孤如何能亏待你们?跟着孤,孤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受委屈。对了,鸿远,此次俘虏者中男女如何?老弱又有多少?你可有数?”
“回王爷,下官已编造成册。”李定国连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递上,朱敏澄接过后翻看了几眼微微点头。
三个部落加起来好几千人,实际上其中青壮不足半数,这些青壮有的在偷袭新京时被杀,还有大部分在李定国带兵开战时被斩。所以最终俘虏者大多都是老幼,尤其是妇孺,青壮所占的比例并不多。
李定国带回来三千三百多俘虏,这些俘虏中妇孺的数量占了大半,足有两千多人,其余青壮和男子加起来约七百多人,剩余的就是老弱了。
老弱暂且不说,小孩子也可以放在一旁,至于青壮另有所用,年轻的女子约莫估计下来恐怕有千人左右。想到这,朱敏澄直接对李定国道:“你从俘虏中把年轻女子给孤全部挑出来,我等远来此地,军中都是男子,既然在这立国没有女子是不成的。何况这一次立下大功,除正常赏赐外,把这些女子全部赐给军士们,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部分俘虏问题,还能另其和军士归心,等日后生下后代,就是我宋国之国民。”
“王爷如此安排甚好!下官觉得极为妥当!”李定国其实之前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但他作为朱敏澄的下属却不能私下处置俘虏,尤其是俘虏中的女子。没想李定国还没提出谏言,朱敏澄也考虑到了这点,这让李定国极为高兴。
要知道作为王府指挥使,李定国手中掌控着的是朱敏澄的军队,而这支军队中除部分是大明军人外,大部分却是从八旗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后者说白了终究算是异族,虽然现在这些人都已留发异服,而且全换了汉人名字,又经过李定国前后几个月的调教,可骨子里的有些东西却是改变不了的,这需要时间。
这一次出战,对手只是那些土著,以朱敏澄的军队装备和战斗力,轻易取得这样的成果并不算什么。就算不带这些人,带着普通的明军作战获胜李定国也有相当的把握。可李定国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八旗精锐的战斗力凶悍,在战场上的表现惊人,而且能以如此小的代价畅快淋漓地拿下如此大胜,靠的也是这些人的勇猛。
他们能打是实实在在的,可骨子里野性未改也是事实。如果不是李定国的约束,恐怕此战根本丢不下俘虏,这些家伙杀起性来把对方屠杀干净都有可能。所以在回来的一路上,李定国也在琢磨如何更好地收服这些骁勇善战的军士,让其彻底抛弃之前的身份为朱敏澄效忠,而眼下朱敏澄不仅提出了重赏军士,还要把俘虏的女子分配给他们,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这一战李定国大获全胜,直接灭掉了这三个部落联盟,除去逃得不知所踪的区区几百人外,其余人不是被李定国所杀就是俘虏。
俘虏共有三千三百多人,至于此战先后杀掉的人,等杀完人后,李定国下令砍下所有首级,堆成京观,同时直接毁掉了对方的营地,把剩余的俘虏和物资全部拉了回来。
闻讯,朱敏澄出城相迎,见到李定国后高兴不已。拉着李定国的手笑逐颜开,这个李定国还真是用对了,不仅能打,更是做事可靠,有如此良将,朱敏澄如何不喜?
让人先把俘虏和运输回来的物资安顿好,朱敏澄拉着李定国就去了他的“王府”,到了府中,朱敏澄亲自为李定国沏茶,上了茶后忍不住就追问具体情况。
“谢王爷。”李定国不亢不卑接过茶,放在一旁开口就说起了这次出征的情况。
“情报无误,那边的确是三个部落的联合,就在新京以东一百二十余里处,其中一个部落本就是在那边,而另两个部落据说是从其他地方刚迁移过来的。”
朱敏澄问:“这么说,是原本的部落找来另两个部落,这才联合意图向我新京下手?”
“有这可能。”李定国点头道:“依下官判断大概就是这样,但由于语言不通,所抓获的俘虏暂时无法审讯,而且三个部落的首领已都被斩杀,真相究竟如何暂时也无法查明。但依下官所见,实际情况应该就是如此,这些野人估计是见我等在此建城开荒看着眼红,打着偷袭我等,杀人掠夺的想法,可没想偷鸡不着蚀把米,直接碰了个硬钉子。”
说到这,李定国不由得笑了起来,朱敏澄也是哈哈大笑,边笑更边是摇头。
这些土著胆子也够大的,居然打主意打到自己头上来了,还使出了这样的手段。不过当时也真是危险,朱敏澄又意外在城外视察,假如不是他的部下拼命,再加上朱敏澄自己也有几把刷子,此外就是李定国的增援来的及时,要不然弄不好自己的小命还真会大意丢了呢。
“鸿远,如此大功,你想要些什么赏赐。”朱敏澄笑问道。
李定国抱拳道:“王爷,说实话这些土著犹如土鸡瓦狗,此战实是胜之不武,更谈不上什么功劳……。”
不等他把话说完,朱敏澄摆手道:“有没有功,孤心里清楚的很,暂且不说你领军大胜,仅之前救驾之功就足以封赏,孤不是小气的人,说吧。”
“这……。”李定国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
见他这样,朱敏澄笑着摇头,想了想道:“孤这个宋国如今就是个名头,孤这个藩王说实话也给不了你更多。这样吧,孤以大明藩王身份暂给你一个护军之职,此外另授定国将军,过些日子孤再正式奏请朝廷,由朝廷下封赏,如何?”
“下官谢王爷厚赐!”李定国大喜,连忙起身抱拳行礼。
朱敏澄双手搀扶他起身,笑着说都是自己人不必如此,以李定国的本事早就应该出人头地了,眼下这封赏更是应当的,他就安心受了就行。
听朱敏澄这样说,李定国心中更是感激。李定国和其他明军将领不一样,他本是流寇,是当年流寇首领张献忠的义子,因为遭遇官军围剿,张献忠走投无路这才带着李定国等人投降了大明。
而投降大明后,张献忠入京居住,虽得了个定边伯的爵位,还在锦衣卫挂了虚职,之后皇帝还让张献忠在总参议府当个个参议,但张献忠说白了就是养着的,手上已没半点实权,而他的四个义子,包括李定国在内也都拆散使用,分别安置在各军中。
在跟着朱敏澄之前,李定国先在高杰手下任职,后又调任至江西的地方部队领兵。李定国虽在围剿罗汝才、李自成等流寇中立下战功,但之后因为其他原因一直没能在一线作战,所以他的军衔官职并不高,仅仅只是游击,授安远校的实衔。
在这个职位上李定国一干就是好几年,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直到朱敏澄通过孙镐的提醒这才注意到了李定国,同时向朱慎锥讨要了对方至自己手下。
李定国虽然对跟随朱敏澄出海外封的安排感到意外,但不如意的他当时也需要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而且朱敏澄作为嫡子身份贵重,又是大明外封海外的实权藩王,眼下在大明李定国无用武之地,可假如跟着朱敏澄去海外或许能有证明自己的可能,所以最终李定国还是答应了这件事,从江西先调至京师,随后又陪同朱敏澄去了一趟辽东,从之前建奴的八旗中挑选了合适的手下,转为成为了宋王的王府指挥使。
在跟着朱敏澄后,李定国的官职和军衔很快就升了,从游击升迁王府指挥使,成了正三品的武官,而且他的军衔也从安远校升为镇国将军。
现在朱敏澄告诉李定国,不仅给了他护军之职,同时升授定国将军,这对于李定国来说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要知道护军之职虽是武勋,可却是正二品的武勋,而且定国将军的军衔等于李定国真正迈入了大明高级将领的行列。而且朱敏澄还承诺会把此赏赐上奏朝廷,由朝廷正式发文确定,这就更让李定国感激不尽了。
谢过朱敏澄后,李定国迟疑了下,欲言又止。
“鸿远可是有话要同孤说?”朱敏澄问道。
李定国点点头,试探道:“王爷对下官的赏赐,下官感激不尽,可此战非我一人之功,随我出战的军士,还有当时遇袭时的兄弟们,包括那些战死的,王爷应当多以嘉奖安抚才是。”
“说的好!”朱敏澄眼中满是对李定国的欣赏,李定国不仅会打仗,就连这些都想到了,为将者赏罚分明是必须的,而他作为宋王更要如此。不仅是跟随李定国出征的将士们,当初遇袭时拼死护着自己的那些人,还包括死在土著手下的人,这些人不管如何都是自己的部下,朱敏澄怎么能忘记呢?
朱敏澄大方地告诉李定国,所有人都有赏赐,战功方面让李定国准备一下,依各自功劳封赏,该赐银的就赐银,该升官的就升官,至于自己的护卫和枉死在土著手下的那些人自己也有安排,一个都不会落下。
“王爷英明!”李定国见朱敏澄从善如流,心中大喜。
朱敏澄摆手笑道:“孤也是读过兵书在军校上过学的,赏罚分明不管是为将还是上位者都该如此。你等随孤万里封国来此,孤如何能亏待你们?跟着孤,孤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受委屈。对了,鸿远,此次俘虏者中男女如何?老弱又有多少?你可有数?”
“回王爷,下官已编造成册。”李定国连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递上,朱敏澄接过后翻看了几眼微微点头。
三个部落加起来好几千人,实际上其中青壮不足半数,这些青壮有的在偷袭新京时被杀,还有大部分在李定国带兵开战时被斩。所以最终俘虏者大多都是老幼,尤其是妇孺,青壮所占的比例并不多。
李定国带回来三千三百多俘虏,这些俘虏中妇孺的数量占了大半,足有两千多人,其余青壮和男子加起来约七百多人,剩余的就是老弱了。
老弱暂且不说,小孩子也可以放在一旁,至于青壮另有所用,年轻的女子约莫估计下来恐怕有千人左右。想到这,朱敏澄直接对李定国道:“你从俘虏中把年轻女子给孤全部挑出来,我等远来此地,军中都是男子,既然在这立国没有女子是不成的。何况这一次立下大功,除正常赏赐外,把这些女子全部赐给军士们,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部分俘虏问题,还能另其和军士归心,等日后生下后代,就是我宋国之国民。”
“王爷如此安排甚好!下官觉得极为妥当!”李定国其实之前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但他作为朱敏澄的下属却不能私下处置俘虏,尤其是俘虏中的女子。没想李定国还没提出谏言,朱敏澄也考虑到了这点,这让李定国极为高兴。
要知道作为王府指挥使,李定国手中掌控着的是朱敏澄的军队,而这支军队中除部分是大明军人外,大部分却是从八旗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后者说白了终究算是异族,虽然现在这些人都已留发异服,而且全换了汉人名字,又经过李定国前后几个月的调教,可骨子里的有些东西却是改变不了的,这需要时间。
这一次出战,对手只是那些土著,以朱敏澄的军队装备和战斗力,轻易取得这样的成果并不算什么。就算不带这些人,带着普通的明军作战获胜李定国也有相当的把握。可李定国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八旗精锐的战斗力凶悍,在战场上的表现惊人,而且能以如此小的代价畅快淋漓地拿下如此大胜,靠的也是这些人的勇猛。
他们能打是实实在在的,可骨子里野性未改也是事实。如果不是李定国的约束,恐怕此战根本丢不下俘虏,这些家伙杀起性来把对方屠杀干净都有可能。所以在回来的一路上,李定国也在琢磨如何更好地收服这些骁勇善战的军士,让其彻底抛弃之前的身份为朱敏澄效忠,而眼下朱敏澄不仅提出了重赏军士,还要把俘虏的女子分配给他们,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苟在明末当宗室 平板电子书!